“教育無用論”——什麼才是真正的有用?

關於“教育無用論”的分析與批判

“教育無用論”的含義很淺顯,即字面上的教育沒有用處的言論。在16世紀時,米歇爾.德.蒙田曾指出“教育的作用,就是將簡單的美德改造成一門晦澀難懂的難以捉摸的科學”,同樣,教育無用論的支持者克利勒斯.阿格里帕在17世紀時說過:“我覺得,有時單蠢愚笨的白痴常常能看到那些被人類傳統矇蔽了的學科院士所無法察覺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教育並沒有任何的用處,反而組織了人類前進的步伐,阻礙了人類的發展。

但眾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性,“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也同樣不會十全十美,對於教育也是同樣。教育在其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點與劣勢,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可教育的意義。對於“教育無用論”理論而言,它可能在某一特殊的時間與個例之中是正確的,但卻不能以小的例子來概括全局。

從唯物辯證法觀點來看,它要求我們用聯繫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來看問題,反對孤立的,片面的,靜止的觀點與看法。

在唯物辯證發聯繫的角度來說,任何事物之間都是存在著聯繫的,因為我們人類的無知以及對知識的渴求,催進了教育的產生與發展,使人類得以傳承,聯繫是客觀的普遍的存在的,而“教育無用論”否認了教育與人類之間的聯繫,前線的認為沒有教育會更有利於人的發展,這種看法在唯物辯證的角度並不正確。

從唯物辯證法發展的角度來說,事物是不斷前進上升進步發展的,人類歷史不斷前進,教育也應該不斷地完善與進步,以尋找更好的存在方式,然而“教育無用論”卻認為我們不需要教育,沒有教育,更不利於人類的前行,從發展的角度,教育無用論以為固步自封,拘泥於自己的理論,更不適合人類前行。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困難是有的,但我們更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拘泥迂腐的“教育無用論”反而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不利於我們對知識的學習與對未來的探索。

愛迪生曾經說過:“教育之於心靈,猶如雕刻之於大理石”,伯克也曾言:“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個人而言,教育是每個人的生活準備,是走向未來的基礎,是獲得獨立生活的前提;對國家而言,它也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

上世紀的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了審核的教訓與沉重的災難,而當時的主張就是“讀書無用論”,當時的政府反對讀書,反對受教育,企圖尋找更好的發展,結果卻造成了國家教學質量的大幅下降,耽誤了大批人才的培養,給建國之初的中國帶來了不可彌補的損失,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教訓。

而今時代,教育的作用更為重要,“教育無用論”也已被我們推翻,江澤民曾說:“教育是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重視教育,促進國家發展,社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