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出现数学焦虑的4大原因,你曾经也因为数学焦虑过么

初中生出现数学焦虑的4大原因,你曾经也因为数学焦虑过么

1.数学的学科性质

进入初中开始,数学开始变得抽象起来,同时,初中数学越来越强调逻辑性、演算和推理,强调运算的精确性,这些特点无疑给在小学习惯了简单算术的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自然会使他们产生数学焦虑。另外,从初中开始,数学中开始出现大量数学语言和专业符号,这些全新定义的、高度简化凝聚的符号语言只为数学学科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遇见过的,大大超出了学生们的思维认知,学生就像一个迷失在黑夜中孤独无助的小孩――对数学产生了巨大的恐惧,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焦虑。

初中生出现数学焦虑的4大原因,你曾经也因为数学焦虑过么

2.僵化的教学模式

(1)违背数学学习规律的教学。一直以来,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对数学重要性的认知,就是数学是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于是,“灌输式教学”、“题海战术”成了学习数学的“秘籍”。事实上,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初中数学的各种定理、公理均是古人在尝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逐步发现的。似乎许多的老师、学生都忽视了这一点,教学中往往侧重的是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生们也形成这样的印象:数学知识就是一些抽象的、远离生活的公式、符号和定理,就是一些复杂的推理和运算。数学发展过程中的直觉、猜想、试错、修正、得出正确结论等种种环节往往被大家所忽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无法形成真正的数学思维,缺少一颗对数学、对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当然无法对数学产生兴趣。

初中生出现数学焦虑的4大原因,你曾经也因为数学焦虑过么

(2)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成绩优异有可能提高学校升学率的学生自然会受到老师的偏爱和更多关照,硬币的另一面,自然是学习困难生将遭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蔑视和冷落。在这样不平等的氛围中,一部分学困生自暴自弃,“随遇而安”完全放弃了数学学习,而更多的学困生则会在想学好而缺乏自信中挣扎,最终产生数学学习焦虑。

初中生出现数学焦虑的4大原因,你曾经也因为数学焦虑过么

3.学生自身因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技能与数学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能表现在计算、推理等操作行为上,通过大量练习,学生的技能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能力则强调对数学的悟性,表现为敏捷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小部分天赋异禀的学生学习能力强,通过一定的训练,技能方面也能达到很高的程度,成功的体验不断强化,从而进入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而大部分学生数学素养一般,反应较慢,理解力不强,如果引导不好,压力过大,大量的数学技能训练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在数学学习中特别容易迷失自我,这类学生最容易产生数学焦虑。资料统计表明:大概15%左右的学生真正喜爱数学,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小学低年级喜爱数学的比例可以达到95%以上,到了高年级只有50%~70%左右;到初中二年级,喜爱数学的还不到40%,半数以上的学生开始放弃数学学习。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随着年龄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呈下降趋势。显然,越往上学习,数学的难度越高,学习的痛苦、恐惧、郁闷与日俱增,当这种体验被不断重复强化时,相对稳定的焦虑情绪就此形成。

初中生出现数学焦虑的4大原因,你曾经也因为数学焦虑过么

4.教师“不经意”的言行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敏感、自尊心强,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言语都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这类言行分为两类,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性的。可能引起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显性行为主要有:①言语上的:“如果你不认真听课,请出去”“大家都听懂了,就你没弄懂,怎么回事?”“如果你认真听了讲,做了题,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成绩差。”②行动上:教师拒绝回答某些简单的提问;当面训斥、讥笑学生;不等学生解释完就直接打断学生并给出答案等。可能引起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隐性行为主要有:教师对学困生的蔑视态度;教师对女生学好数学缺乏足够的信心,认为女生天生难以学好理科类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只和那些成绩偏好的学生互动,无视其他同学;暗示只有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解决书本上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等。

初中生出现数学焦虑的4大原因,你曾经也因为数学焦虑过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