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為何我軍繳獲日軍機槍後不使用,卻是就地掩埋?


抗戰中,為何我軍繳獲日軍機槍後不使用,卻是就地掩埋?

全面抗戰爆發之後,我軍逐漸在敵後建立了一系列根據地,各地部隊人員擴充很快,裝備不足、彈藥短缺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此時,但凡繳獲日軍一挺機槍都會立即投入使用,可實際情況卻是就地掩埋,這是為什麼呢?

抗戰中,為何我軍繳獲日軍機槍後不使用,卻是就地掩埋?

八路軍根據地繳獲的日軍九二式步兵炮、三年式重機槍展示圖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其一是我軍的彈藥補給主要依靠繳獲,而根據地自制的子彈質量、性能長期無法滿足繳獲機槍的射擊要求。當時,各根據地兵工廠的首要任務,是製造步槍和手榴彈,子彈都是翻修的,就是撿來打過的子彈殼,重新裝填火藥、彈頭和底火。而且針對機槍的維修和製造更是少之又少。

抗戰中,為何我軍繳獲日軍機槍後不使用,卻是就地掩埋?

當時工廠工人翻修的馬克心重機槍、和擲彈筒

其二是由於我軍當時始終處於轉戰的狀態,損壞較為嚴重的輕重機槍或者被就地砸毀,或者被掩埋,很少能夠送回處於根據地中心區的兵工廠。更重要的是,除日軍裝備的九二式和三年式重機槍以及偽軍裝備的國產民24式重機槍以外,其他雜牌機槍的彈藥和備件根本無法保證。部隊一般在打完繳獲子彈後就將機槍予以掩埋處理。

抗戰中,為何我軍繳獲日軍機槍後不使用,卻是就地掩埋?

正在透過射擊孔使用繳獲日軍重機槍的八路軍戰士

抗戰中,為何我軍繳獲日軍機槍後不使用,卻是就地掩埋?

繳獲的日軍重機槍及彈藥箱,豎起大拇指的八路軍戰士

同時由於根據地兵工廠缺乏生產機槍所需的原料和機械設備,是根據地軍工很少嘗試製造機槍的重要原因。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繳獲都可以用,絕非是抗日劇中那種機槍開打多久都不用換彈夾的情景,故而過硬的後勤保障也是勝利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正是在這種艱苦境況下,英勇無畏的中國軍民奮起抗爭,才換來了抗戰的勝利。勝利來之不易,銘記歷史,記住這些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