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作為一個熱衷政治、關心民俗,勤懇於教育的學者,孔子的抱負一生幾乎沒得到任何實現的機會。既便是在他當司空、司寇時,他的才智也得不到盡情的發揮。但在他死後,他的地位漸漸高起來。

孔子死時,魯哀公親制誄文悼念他,稱他為“尼父”。到漢平帝劉衍,追孔子為公爵;北魏孝文帝稱孔子為“文聖尼父”;北周靜帝封孔子“鄒國公”;隋文帝則稱為“先師尼父”。唐太宗尊他為“先聖”、“宣父”;唐明皇加封孔子到王位“文宣王”;宋真宗不甘落後,再加“玄聖文宣王”,不夠勁,又改稱“至聖文宣王”。

元朝雖歧視漢人,但對孔子卻覺得封號還不夠氣派,便再稱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朝皇帝是嫌這些太羅嗦吧!改稱孔子為“至聖先師”,到清順治時期,孔子便又被冠以“大成至聖文宣先師”的稱號;到民國時期,孔子又回到“大成至聖先師”的位置上來。

現在,孔子墓上的碑文是明正統八年黃養正寫的,上面是“大成至聖文宣王墓”。

有趣的是,墓中空無一物。

孔子到底埋在哪兒,至今是個謎。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據記載,自漢高祖劉邦開始,孔子後裔便開始有了封號: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十三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開始世襲封爵;到漢平帝時,孔子的十六代孫均食邑已到2000戶,到唐高宗時,孔子的三十五代孫被封為“文宣公”,宋仁宗時又改為“衍聖公”,這已是享有特權的大貴族了。封號上揚,官也跟著升,宋時,衍聖公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到三品,明朝則是一品,地位僅次於丞相。丞相制度被廢除後,歷代“衍聖公”又“班列文官之首”。

正因孔子的封號一封再封,孔子後裔的官一升再升,民間才有“天下兩家半人”的說法。

兩家半人,第一家是孔家,無論朝代更替,皇室興衰,孔家仍是孔家,無論衍聖公還是文宣公,都是永久的公侯之家;第二家為道教創始人張陵——張天師家,張天師是老道,老道也是個歷代不斷被加封的人,但張陵的後裔卻無孔子後裔的榮耀,而且老道只有弟子承襲天師稱號,當然應屈第二家了。半家則是皇帝家,皇帝輪流做,說不定輪到誰,不可靠也不穩,所以,只能稱為“半家”。從中可見,這種說法是以時間來衡量榮辱,界定成敗的。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不以一時一事來判斷是非。這,也是儒文化的一個視角吧。

隨著歷代帝王對孔子封號的不斷追諡,位於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也不斷擴充。孔廟始建於孔子死後的第二年,是孔子弟子將其住所立為孔廟,歲時奉祀,裡邊陳列著孔子的衣、帽、琴、車、書等等。當時的孔廟僅三有間。

到東漢,漢恆帝下令修葺孔廟,並派孔子的後裔孔和為守廟官。這是公元前153年,那個四歲便懂得讓梨的孔融,便是在這一年降生的。到曹丕稱帝,又下詔再擴修孔廟。

此後,不少帝王開始比賽似的往廟裡投資,最厲害的一次是宋真宗天禧二年,僅增加的殿堂廊廡就316間。據歷史記載,孔廟前後共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才形成現在的規模。

現在孔廟的建築承明清皇宮之制,九進庭院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左右對稱,佔地200多畝,南北長一公里多,廟內碑碣成林,古木參天。其中的大成殿高24.8米,闊45.78米,它和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殿。其中比太和殿更為精美的是殿廊上環列的28根雕龍石柱,近6米高的石柱均以整石刻成,其中前簷的10根為深浮雕,每柱兩龍對翔,盤繞升騰,這是太和殿、天貺殿所沒有的藝術瑰寶。

據說,逢皇帝來祭孔時,這些石柱均用紅綾包起,怕皇帝見財起意。郭沫若曾讚歎大成殿的石柱雲:石柱盤龍二十株,大成寶殿此尤殊。

孔廟是這樣建起來,衍聖公府,也就是孔府,也在不斷擴建中。

早時,孔子的嫡系長支為奉祀孔子,多住在闕里故宅,這個故宅叫襲封宅。但孔子的封諡不斷增高,府邸才開始大起來。至明代,朱元璋命衍聖公設置官署,特命在闕里故宅東邊重建“聖府”,從而開成現在的樣子。

孔府佔地180餘畝,和孔廟緊挨著,廳堂、樓、房500餘間。大門上的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系清代文學紀昀手書。這個對聯有兩個明顯錯字,一是“富”字去掉了頭上的一點;二是“章”字把下邊的一豎通了上去。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紀昀是個幽默而風趣的作家,他這樣寫,是表示孔家富起來沒有盡頭,會永遠富下去。這是對孔子後代的祝福。至於章,是說天下的文章只此一家是正經文章,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這樣的文章當然天下第一。所以,這一豎通了上去。

孔府成了官衙,家中設上了大堂。孔家的大堂上,至今還存放著一些象徵其封爵和特權的紅底金字官銜牌,而且均很厲害,像“襲封衍聖公”、“光祿寺大夫”、“賞戴雙眼花翎”、“奉旨稽查山東全省學務”等等,甚至還有“紫禁城騎馬”,可見衍聖公當年的氣派。

相比較於孔府孔廟,孔林的佔地面積3000多畝,是孔廟和孔府加起來的近十倍。

孔林周圍的院牆有7.25公里,牆高3米多。2000多年來,死後的孔姓均可入孔林安葬,孔門的媳婦也可在此長眠,但孔家嫁出去的女兒卻無資格進林。

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們從楚、吳、晉等地帶來樹木栽下,以寄託對孔子的思念。這裡邊,有十萬餘株各類樹木。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孔林內碑石如雲,石儀成群,萬木掩映中,不少書法大家題寫的墓碑在林中閃現著藝術的光彩。孔林裡還有一座上書“鸞音褒德”的墓坊,是乾隆皇帝的女兒於氏墓。在此以前,滿漢是不通婚的。傳說,有人為這位公主格格算過命,必須嫁一個比皇帝的門庭還要高的人家,才能確保公主一生無災無難。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但誰家又能比皇上家的門庭高呢?

普天之下,當然只有孔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