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上海滩昔日闻人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和先生蒯松茂,从台湾回大陆。年近九旬的老夫妇来到苏州,游览了观前街、拙政园、虎丘塔。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杜美如在苏州观前街

她说,她还是“解放前”少女时代来苏州的,一眨眼近七十年了。

1949年,杜美如跟随父亲杜月笙从上海流亡到香港。1951年父亲去世后,她随家人辗转来到台湾。
在台湾,她与空军飞行员蒯松茂结婚,又跟随蒯先生到约旦当武官夫人。夫君退役后,两人又在约旦开中餐馆,一生辛苦奔波,前几年才回到台湾定居。但大陆一直是他俩魂牵梦绕的故土。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杜美如的夫君蒯松茂在苏州观前街看“拉洋片”,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

蒯松茂是国民政府军队中第一代喷射式战斗机的飞行员,一生历经家愁国难。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1955年蒯松茂在台湾嘉义空军基地 (杜美如提供照片)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苏州得月楼饭店前。结婚六十余年,相濡以沫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跟随国民政府从重庆回到上海。杜美如(前排右一)与父亲杜月笙(前排左一)、母亲姚玉兰(前排中) (杜美如提供照片)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陪同的主人向杜美如介绍苏州名店得月楼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杜美如夫妇在得月楼

一生中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杜美如都乐观、爱笑,军人出身的蒯先生则沉稳内敛。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六岁时的杜美如,摄于上海

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父亲杜月笙带着手下的兄弟在武汉保卫战中抢救和运送伤员,后又跟随国民政府一路辗转到重庆,全家老小几十口却被困在沦陷于日军的上海。

杜美如记得:远在重庆的杜月笙令妻子姚玉兰拿出珠宝变卖,资助在上海搞地下活动的抗日人士。

她回忆:变卖的钱,父亲还要家人亲自送到地下抗日人士的手里,如果被日本人发现,是要杀头的。

而那段时间,家里穷得只能吃白菜炖豆腐。为了哄杜美如这些小孩子,母亲隔几天就骗他们说有新菜吃,叫豆腐炖白菜(把白菜炖豆腐颠倒一下)。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抗战时期,杜月笙(中)在重庆,右为戴笠

杜月笙是上海浦东人。6岁时,母亲死于难产,家里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就用席子卷起来用烂泥土埋了。母亲死后,杜月笙嗷嗷待哺的妹妹只能送人。

14岁那年,父亲也病逝了。杜月笙就彻底成了孤儿,做了孩子王。他只读过半年私塾,靠听评书自学。后来到浦西开始流浪,做了水果店的伙计,削得一手好梨。

再后来,他在上海滩的传奇,大家都知道。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曾送他一幅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苏州玄妙观前

虽年近九十,依然不失大家闺秀气质。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十八岁时的杜美如,摄于上海

当时她刚考上上海圣约翰大学,通知书已到,还没来得及去注册,解放军(杜美如说父亲还是称作”八路“)已兵临城下。风雨飘摇中,父亲令她带着弟弟坐飞机先到香港,打前站。

杜美如说,她离开上海时就随便带了点衣服,以为自己很快就要回来的,还要注册上学呢,“后来才知道,那一天,我拎着衣箱,出走了大半生。”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时隔52年,2001年,已子孙成群的杜美如(右一)和丈夫(左一)才再次回到上海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苏州观前街,杜美如和蒯松茂

蒯松茂是安徽合肥人,抗战时家乡沦陷于日军。母亲带着他和另外两个兄弟从家乡逃难到四川。他入读国民政府设在四川灌县的空军幼童学校。尚未毕业上战场,抗战就胜利了。

随即内战爆发,他随国民政府退守台湾,驻防在台湾嘉义空军基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海危机爆发,他驾机参加过著名的“金门炮战”。他说,那时“上头”有指示:可以向大陆的军队开火,但不要真的打,不要直接冲突。

”我开飞机在沿海巡逻或者掩护补给舰时,常与大陆这边的飞行员在空中相遇,大家都心照不宣,客客气气地打个招呼,“蒯先生对往事记得清清楚楚。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忆及年少芳华时,曾是惊鸿照影来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杜美如年轻时的戏装照,服装的主人是清朝末代皇后婉容 (杜美如提供)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苏州丝绸是杜美如的大爱

上海杜公馆养尊处优的这位大小姐,家国巨变之下,放下身段,做过栖身简陋军眷宿舍的家庭“煮”妇、当过采买记账的中餐馆老板娘,睡过地板,也临时做过约旦国王候赛因母亲的法语翻译,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骨子里对美的热爱,她一生不变。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1949年前后,杜月笙(前中)、杜美如母亲姚玉兰(前右)、五夫人孟小冬(前左)和杜美如(后左二)

1949年杜月笙带着一家老小从上海逃亡到香港后,一直郁郁寡欢。

有一次,杜月笙带着司机和杜美如到浅水湾的一家饭店吃饭,他一个人对着海坐着,足足坐了两个多小时。杜美如和小司机吃得很开心,跑去问他:“您在想什么呢?”

杜月笙说:“我在看海啊,海的那边就是浦东老家啊。”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回光返照时,对子女们留下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杜月笙去世后,杜家只能靠变卖首饰在香港度日。宋美龄伸出了援手,邀请杜家全家去台湾。

杜家护送杜月笙灵柩,在台湾安顿下来。1952年,杜月笙安葬在台湾基隆。落葬后,杜家兄弟姐妹十人拍了一张合影。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杜家子女们唯一的全家福合影。前排黑衣者为杜美如母亲姚玉兰,前排左一为杜美如

随后,杜家子女为了生活劳燕分飞,分居在全球各地,再也没有重拍合影。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蒯松茂先生在苏州”江南大院“前

在台湾嘉义,蒯先生与杜美如在一次舞会上相识、相恋。

抗战时,国民政府效仿苏美空军预校模式,在成都灌县开办了空军幼童学校,招收少年,培养飞行员。蒯松茂13岁时自己去报名,被学校录取。

他回忆说:不少同学的家乡被日本人占领,寒暑假只能在校园里度过,学校也经常被日本人轰炸。

1949年,蒯松茂随军队撤到台湾,驻防在嘉义空军基地。母亲和兄弟姐妹留在大陆安徽,一度生死不知,音讯全无。老母亲直到1973年在长江北岸的小县城枞阳去世,至死再也未能见到台湾的五儿子一面。

少年时,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在,年迈的儿子坐着轮椅,跨越了那湾浅浅的海峡,回到了故土,回到了江南。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蒯先生与侄女蒯文琳在苏州

亲情如血浓,蒯文琳的父亲,也就是蒯先生的四哥,带着母亲留在大陆,为母亲送终,替蒯先生尽孝。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拙政园里念故园

蒯先生说:退守台湾后,“蒋总统”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台湾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标语“勿忘在莒”,“蒋总统”的办公室里也挂着这四个字,意思是不忘故国。

他们这些飞行员,不止一次被告知随时做好'“反攻大陆”的准备。

有一次,蒯先生与其他飞行员半夜接到军令,要求立即上飞机“反攻大陆”。他人已上了驾驶舱,但美军顾问匆忙赶来,表示如果台湾方面一意孤行要打,美国不会提供后续军援。美国是担心台湾若轻举妄动会引发苏联卷入,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若没有持续不断的后勤援助(如空中加油机),所有的战机都会有去无回,“因为大陆太大了,纵深太长,“蒯先生说。

而现在,蒯先生终于回到了大陆,不是“反攻”回来的,而是“两岸一家亲”。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1956年,杜美如和蒯松茂结婚

蒋介石夫妇得知杜美如结婚的消息,请他俩吃了一顿便饭,宋美龄还送了两床绣着龙凤图案的大红被面和一套西餐具。杜美如夫妇一直珍藏着。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杜美如和蒯松茂的婚礼

婚后杜美如搬到夫君的驻地嘉义,军眷宿舍很简陋,她放下大小姐的身段,学会了煮饭做家务。

想念远在大陆的外婆等亲人时,她就等夫君外出训练时,偷偷把收音机频道拨到大陆那边的电台,边做家务,边听各种流派的京戏。

她说,“蒋总统”也爱看京戏,可他发过誓:反攻大陆不成功,不进戏院。蒋夫人为哄他开心,就想出折中办法:请京戏演员到他们所住的士林官邸来唱,这样“蒋总统”还是没进戏院,不算违誓。

蒯先生则对"蒋总统“的另外一件事印象很深——

蒋非常器重国军飞行员,在台湾接见他们,对着名单一个个念飞行员的名字,一个个对号,念到蒯松茂时,”蒋总统“停顿犹豫了几秒钟,但还是把蒯(读kuai)念对了。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苏州拙政园,曲径通幽处

蒯先生说:他与杜美认识时,自己是空军飞行员。台湾这边,要“反攻大陆”,大陆那边,“一定要解放台湾”,他随时要上战场,机毁人亡的可能性很大,但杜夫人姚玉兰并没有阻拦宝贝女儿嫁给一个随时可能会阵亡的人。

蒯先生当时是个穷小子,坦率告诉姚夫人:自己所有的积蓄只有一千美元,还是被派到美国受训一年才积攒下来的。

姚玉兰说:婚礼你别管了,不用你出钱,一切我来筹办。直到今天,蒯先生还记着岳母的好。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潭水深千尺,不及思乡情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婚后没几年,蒯先生从一线飞行员转到台湾驻约旦大使馆,做了空军武官。退役后,夫妇俩就留在约旦开了饭店。1979年,约旦第一家中餐馆“中华饭店”开张。

杜美如夫妇既当老板又当杂工,白手起家,苦心经营,饭店红火。上图是中年杜美如夫妇在中华饭店。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上

蒯先生说:自己的前半生的记忆是悲惨的:国家动荡不定,他们也跟着吃苦。尽管他是空军飞行员,是国民政府捧在手心的“天之骄子”,但照样吃过盐水泡饭,少年时几乎每天都有日本人的轰炸,后来又是内战。

他说:“我们吃的苦头,不比共产党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吃的苦头少啊!”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美如说:她年轻时总在逃难,但无论逃什么难,若只能在照片和美金之间选其一,她必选带照片。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江又一江,四海漂流,两位老人终于可以在夕阳下静静享受故园的详和静美。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渡尽劫波,笑泯恩仇

世上多少变迁,不改我故园的情深,人间多少霜雪,难移我的如初情窦。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晚风拂柳,山外夕阳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拙政园八角亭前

万水千山,渡尽劫波。所有的颠沛流离,都由海,走向江,所有的离合,都由动荡,都归于平静。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虎丘塔前

时光苍茫,一部家族史,亦是大时代变迁的家国史。

万水千山归来——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作者与杜美如在约旦“中华饭店”门前(陶胜 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