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鄙視女子與體力勞動者嗎?冤枉了!

有些人對孔子的這句話很反感,認為他的道德觀不健康,是在鄙視女人和體力勞動者。若持這種觀點,還真冤枉了孔子。

試想: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博愛”。既然是“博愛”,那就應該不分男女性別、年齡老少、地位尊卑,都應該得到關愛。孔子又怎麼會鄙視這兩類人呢?

你們也許會說:“唯女子與小子難養”,不就是指女人與體力勞動者難以“伺奉”嗎?這不是鄙視是什麼?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成語,叫“斷章取義”,我們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對文字語意的理解,不能把它單獨揀出來,而應該放在整個語境中,聯繫上下文。結果你就會發現:單獨揀出來與聯繫上下文所理解的語意,將會有所差別甚至完全相反。

如果我們復原孔子的完整語句就是: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什麼意思?下邊是兩種解釋。

孔子的“擇婿觀”

此處“女子”,不是泛指天下女性,而是特指“女兒”。“小人”是指那些品德低賤、行為無賴之徒。

孔子的意思是:千萬別把女兒嫁給這些人啊!這些人會很難相處的。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鄙視女子與體力勞動者嗎?冤枉了!

(孔子)

你如果對他們太親近,他們就會舉止不遜,行為失禮。而你如果疏遠他,他就會認為你在端架子,對你產生怨恨的情緒。

所以,若將女兒嫁給了“小人”,遠近都是個麻煩。近了,對“小人”看不順眼;遠了,又心繫女兒,更加不放心。

孔子是在罵一個特定的女人,她就是衛國的“南子”夫人

孔子播散儒術在當時並沒有獲得成功。許多諸侯國直接將他拒於門外。而那些接納他的國君,也並沒有打算採用他的儒家思想來治國,而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望來提高自己的“品位”而已。衛靈公就是這樣的人。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鄙視女子與體力勞動者嗎?冤枉了!

(衛靈公)

孔子曾兩次去過衛國。第一次時衛靈公答應給他在魯國同樣的“待遇”。

衛靈公問孔子:“居魯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衛人亦致慄六萬。——《史記·孔子世家》

不久,有人在背後說孔子的壞話,衛靈公便對他的出入行動派兵監視。孔子在衛國僅呆了十個月,怕一不小心會獲罪,便離開了衛國。

後來孔子去了陳國的匡地,又到了蒲地。然後又受到衛靈公的邀請,來到衛國。衛靈公有個叫“南子”的夫人,衛靈公派人讓孔子去見南子夫人。

孔子開始時推辭,但經不住“相勸”,不得已還是見了面。就是這隔著帷幕的一次相見,成為了後世非議孔子汙點的永恆話題。

後來孔子說:“我原本就不願見她,現在不得以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孔子的學生子路很不高興,因為他聽到了南子夫人佩戴的環佩玉器發出了叮噹撞擊的響聲。

孔子矢口否認,併發誓道:“我如果做了不對的事,上天一定會厭棄我!”

有一次,衛靈公與南子夫人同坐一輛車,孔子坐在第二輛車上跟從他們,大搖大擺地從街道上通過。孔子對衛靈公的所作所為感到痛心。

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史記·孔子世家》

於是孔子離開了衛國,去了曹國。

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就是對南子的不滿和痛罵。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鄙視女子與體力勞動者嗎?冤枉了!

(南子夫人)

如果一個女子品德低劣,確實難以“伺奉”。相處太近吧?你會受不了她那種侍寵驕橫、跋扈亂政的秉性。相處太遠肥?她會發牢騷,說你端架子。

從以上兩種解釋可以看出,孔子對女人和體力勞動者並沒有蔑視,而是我們斷章取義地只截取了上半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對下半句“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有選擇性的忽略了。

補充證據

①《詩經》是一部偉大的著作。裡面有大量的篇幅歌領了女子的活潑美麗,大方善良。

②孔子本人更是反覆多次地以《詩經》裡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來表達自己對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觀點。

所以,那些認為孔子歧視婦女的觀點,不僅與孔子的思想不符,更與當時的民間社會整個大環境對不上號。

由此可見,那些認為孔子歧視女人和體力勞動者的觀點,從此可以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