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2020年1月9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教科研助力百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研讨会”,助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稳步快速提升。

思维型教学经过30年的研究,能够有效解决立德树人的机制问题,致力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质量。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受邀在会上为西安市200多所学校的校长作《思维型教学理论及其实施途径》的特邀报告,引起了校长们的强烈反响。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近些年,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回答三个问题: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谁来培养人。包括近日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同样是在回答这些问题。

培养什么人?

第一个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这件事情概括起来,我们可以从这两个素养上来理解“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但是从培养什么人一直到如何培养人这个过程中如何落实戴维斯的核心呢?那一定是坚持核心素养,而且下一轮的课程改革也一定坚持核心素养。

当然也有一些文章说是关键能力,其实关键能力是素养的一个部分。关于素养和能力这两个词,我们国家有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还没能理解。

素养包括能力和品格,所以仅仅是培养能力是不够的,还得培养品格,因为价值观构成品格,思想道德就是品格。所以,如果没有品格,一个国家培养的人中就没有几个能符合立德树人的真正要求。我们强调关键能力本身没错,但并非全部。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如何培养人?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人。这就涉及到两个事:课程和教学。

关于课程,国家能引领的就是课程标准。以后的中高考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没有考纲。现在国家的说法就是:考纲就是指标。所以我们下面的课标,一定会有一些变化,会变得更厚,会变得更有指导性。

课程,国家只要制定一个基本标准就可以,大概实现基本帮助,但是教学这件事就比较复杂,专门出一种教学的文件,规范一种教学方法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教学虽然有规律的,但它用于个性化的教学。

关于教学,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学校,学生

80%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这时候就涉及到了教学。教学本身可以稍微广义化,比如说老师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也是一种广义的教学。像课外活动,也是一种教学。

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有两件事是必须的:把握方向和协调关系。

关于把握方向,我们就得思考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把握方向?

应该把握什么方向?

国家立德树人的方向有没有把握?

教学思想有没有把握?

课程的体系能不能把握?

.....

关于课程,特别是很多学校,就要去处理一些关系:

学校与外面的关系;

学校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学校领导与老师的关系;

甚至协调与副校长之间的关系。

思想,从学习中来。你不学习,不出去交流如何形成思想?所以,作为校长,不是把时间都放在学校的琐事上。优秀的校长应该形成思想,去思考一些值得思考的事情。比如如何培养教师,如何制定教师培养方案。实际上,教师的培训需要系统的培训,教师的成长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培训。

2015年,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参加了PISA测试。原来上海参加测试的时候排第一,然后这四个省市参加的时候排第四。去年,把广东换成浙江,整体又排第一。

2015年的PISA测试中,我国科学排名第十。其中,有意愿从事与科学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只占16.8%,美国是38%,欧盟是24.5%

。为什么美国要重视STEM教育,最根本目的还是因为美国很多孩子不愿意从事这个方向的职业,所以他们从80年代开始就重视STEM教育,重视科学教育。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科学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中,期待成为科学和工程专业人士的比例

我国的教育如今到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从去年的PISA测试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个数据还在继续下降。

男生15%,女生10%,远低于OECD调查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到底我们培养的人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我们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考考什么?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什么要提这个事呢?因为我们的家长大概从孩子刚生下来就开始关心高考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1

主要内容

以后的高考到底考什么呢?该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组成,其中:

“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关于考察要求,我在二三十年以前就提出过,我们要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就应该分为几个层级:实际性的作业、理解性的作业、应用性的作业、综合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及创新性的作业。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2

学科素养

至于学科素养,一共有三个指标体系:学习掌握、思维方法和实践探究。其中:

学习掌握包括: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

思维方法包括: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

实践探索包括: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

我们可以得出,在将来,我们的孩子要想取得好成绩,最核心的还是思维。

3

关键能力

至于关键能力,整体上包括三个能力群: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

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我们可以看这些能力都跟大脑思考有关系。

实践操作能力群,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些我们在科学技术工程里面都教过。

思维认知能力群,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等。可见,思维能力很重要。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

我们培养学生,首先就要看高考的方向。现在我们知道了高考考什么,但我们现在的教学能适应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能适应吗?

教学到底是什么,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学都学不进去?为什么有的人就不需要怎么学就能学得很好?

95年开始,我就开始指导中小学,指导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培训教师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然后再来提高考试升学率,因为这是所有人追求的。

那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我和研究所的同事及我的学生做过深度的调查。最后,我将所有人给我的反馈整合,得出一个结论:教学的本质是思维。

古往今来,所有懂教学的人都是围绕思维展开教学。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这其中的最核心的便是: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第二个,有一位叫霍懋征的老先生,在她60年教学生涯中总结了很多语文教学方法。其中的中心思想便是:启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智力能力。

在我们对教学做的深度研究的过程中除了研究历史上的教学思想,我们也学习研究了最新的一些成果的分析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比如说,身体健康从表面看和思维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细想,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关,心理问题直接的根源就是思维方式。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和思维有关,学生的素养形成是离不开思维的。

最后,经过大量与脑科学,心理行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关的研究后,我们得出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其目标指向便是我们高考体系中直指的核心素养。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什么是思维型教学理论?

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习的关键是思考。不论是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是学科的关键能力,最核心的还是思维,离开思维,什么素养都不可能形成,这就是素养本身。思维本身是素养的核心,是所有的素养的形成,学生如果不积极思维,是形成不了素养的。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为了让学生积极思考,我们就提出了教学需要遵循的五个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

动机是教学的基础,没有动机,学生就没办法积极思考。那么学生的思考从哪里开始呢?从认知冲突开始。什么叫冲突?一般来说就是:一个学生特别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不知道。这时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矛盾推动学生学习思考。这其中,冲突便是一个出发点,而冲突的表现形式就是问题。这也就是课堂提问为何这么重要的原因。

提出问题之后就是自主建构,其中包括社会建构和认知建构。认知建构是指将新学的东西和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

再接下去便是自我监控。一般来说就是计划、实施和反思。

教师的培养的需要反思,学生的培养也需要反思,同样需要制订计划。自我监控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的核心,是学生经历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必备途径。没有经历总结和反思,学生是没有办法进行建构的。

最后,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迁移到其他领域和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不仅知识可以应用迁移,方法也可以。

基于此,我们就提出了六个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和应用迁移。我们把它概括成四个要素:情境与问题、自主与合作、总结与反思,应用和迁移。

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实施途径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教师专业能力层级结构图

1

教师发展

我们提出来一个教师专业能力层级结构图。基于这个结构图,我们就提出来教师初级能力、中级能力和高级能力的这样一个模式。基于这样一个体系设计,我们就提出了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系统实训模式和混合实训模式。其中,系统实训模式包括: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自主反思和行为反馈;混合实训模式包括:网络学习、自主反思、教师指导和能力测评 。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总之,有效改革教学,我们一定要发展教师。

2

活动奠基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系统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接下去我介绍5种思维方法。

【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各种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方法主要有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和分步观察三种。

【分类】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根据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事物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事物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常常根据研究和学习的目的,以某种相同点作为标准将对象归为一类;在同一类中,又根据对象的不同点将它们划分为另一层次的较小类,这样,就将事物划分为了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等级系统。

分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分类必须按一定的标准进行;

第二,分类要遵循穷尽性原则,即划分出来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第三,分类要反映事物的层次和次序。

【重组思维】

重组思维就是根据需要把已有的几种事物(或者其部分)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的方法。如果被组合事物的数量增加,则重组后的“产品”将以排列组合规律急剧增加。因此,这种方法神奇、有效、多变,它可以使人们改变思维习惯,开阔视野,更新思维方式,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想。

【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是指人们对物理空间或心理空间三维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等信息的加工过程。空间信息与传统信息的最大区别就是空间信息是与空间位置相关联的,这导致空间信息在表达以及推理上有明显的特点和规则,也使空间认知变得独特起来。

【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是一个创造性地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创意设计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运用,需要综合运用类比法、头脑风暴法、列举法、移植法、组合法和分解法等多种思维方法。

3

学科迁移

第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订课堂教学规划;

第二,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注重各种方法教育;

第三,重视联系已有经验,体现认知建构思想;

第四,激发非智力因素,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第五,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第六,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思维;

第七,重视师生作用,平衡师生关系。

胡卫平:要以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

▲测评体系结构

4

跟踪评价

思维能力的有效评估是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我们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多年《学思维活动课程》的课程实施经验和教材编写经验,开发出一套分阶段的

思维能力测评系统,可以对幼儿到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进行有效评估。

5

应用拓展

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我们应以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思维。只有学会了思维,才能进一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及学会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