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地域黑”思维 | 上海法治报评论

“地域黑”是现代社会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地域人群存有偏见并加以“抹黑”。

这种现象在网络时代更为常见,浏览微博、贴吧、论坛社区等,有些人常会对某地域留言评论加以贬损、羞辱、谩骂,甚至还会以标签来定义之。它堪为地域歧视的一种极端。近来,湖北人就遭遇了“地域黑”。


自不待言,湖北被“地域黑”源自新冠肺炎病毒。想当初,武汉疫情暴发,扩散周边地区继而蔓延全国各地,人们惊恐不已,谈“鄂”色变,连带湖北人也“黑”了,到了其他省市,宾馆不让住,饭店不让进,人们纷纷避之三舍。现如今,湖北省抗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月8日武汉解封标志着疫情向好趋稳,但“地域黑”依然隐约存在着。


恢复正常生活的湖北人,纷纷来到外省工作、生活、旅游、探亲,一些当地人则以异样目光视之,他们备受歧视。不是吗?某地方政府出台了排斥湖北人的措施,相当一部分企业拒聘湖北人,而市民对湖北人出言不逊并不乏例,甚至在争执时发出了“滚回湖北去!”的怒吼。这种恐慌过度的表现,明显失之偏颇。究其初衷,自有维护自身安全或所在城市安全的考量,但从“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量,

高度流通的社会、海纳百川的城市既不是“孤岛”,也不能“独善其身”,“地域黑”思维折射出一些人内心的浅薄和短视,有悖于城市的有序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建设。


疫情防控的成败,取决于医治方案的科学性,取决于政府施策的精准化,取决于全体国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心与信心,这种平和和理性恰恰能展现出我们心理上的强大自信,它也是我们最终战胜病毒的力量来源之一。


摒弃“地域黑”思维 | 上海法治报评论


包容性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标识,一个城市对湖北人能否包容?它也是衡量着这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


作者 | 沈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