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壓越大,反彈越強,上證四千點不見不散

外壓越大,反彈越強,上證四千點不見不散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包括股市在內的資本市場也將成為國家重要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這意味著股市的戰略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據中登公司最新數據,我國當前有1.5億股民。股民中城市人口應該是大多數,從當前的市場規模到參與人數規模來看,股市確實已經今非昔比,已經與千家萬戶緊密關聯、榮枯與共了。提升股市地位,正當其時。

然而當前全球經濟因西方某不負責任的大國而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外部環境壓力較大,我們的股市又將何去何從?

外壓越大,反彈越強,上證四千點不見不散

股市不止是經濟的晴雨表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儘管就像天氣預報一樣常有誤差,但總的來說還是反映了經濟冷暖。

同時,股市不止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不是滯後的溫度計,更不是經濟結果的記錄本,股市具有很強的反身性。

喬治.索羅斯在其著作《金融鍊金術》中多次論述反身性,簡言之即股價表現會影響主流偏見,從而影響參與者的認知與信心,進而將這種影響反射到實體經濟發展當中去。

經濟與股市的關係,並非比賽與記分員的關係。未來將會是共同參與、互為犄角、相互影響、相得益彰的關係。

外壓越大,反彈越強,上證四千點不見不散

股市還是政策的風向標

老股民們都記得,我國股市幾乎每一次較大的行情,都離不開政策的引領。回望歷史,單純的“業績牛”其實是比較少的,更多的則是政策牛、資金牛。

究其原因,所有上市公司合計業績增速大致和GDP增速相當(或略高一點),業績增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投資者急切的賬戶增值願望。

業績增速與股票供求、投資偏好等其他權重更大的因素相比,在中短期內確實不是決定因素。反而相關政策卻是權重更大的影響因素,所以股市也往往成為政策的風向標。

股市是情緒的放大鏡

樂觀情緒與上漲走勢形成正反饋環,並隨著反饋的進行,樂觀情緒被不斷放大,不止是二級市場投資者會變得貪婪,縱然是大股東,有的也會在實際經營中生出盲目投資的自大之心。

悲觀情緒與下跌走勢形成負反饋環,並隨著反饋的進行,悲觀情緒被不斷放大,不止是二級市場投資者會變得恐懼,有些公司決策層,也會在實際經營中更注重防守,減緩擴張步伐。

外壓越大,反彈越強,上證四千點不見不散

股市是信心的穩定器

1.5億股民可能影響周圍五六億城鎮人口,我們知道股民整體對政策和經濟的關心程度要強於非股民,他們往往是家庭、周圍及網絡上的話題中心。說到信心,沒有比賬戶穩定增值更令股民充滿信心的了。

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對於股民也可以說,資產增而知信義。

股市更是國之重器

世界經濟史表明,資本市場是大國崛起的重要支撐,經濟發展離不開有序健康且韌性十足的資本市場,股市可謂國之重器。

想要真正發揮好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力,尚需做很多基礎建設工作,如證券法修訂,加大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成本,完善投資者保護和相關賠償機制等。逐步從以往的側重於融資者向側重於投資者轉變。

隨著國家對股市戰略地位的提升,相信一系列改革舉措都會陸續出臺,資本市場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時期。

外壓越大,反彈越強,上證四千點不見不散

穩股市就是穩消費、穩就業、穩經濟

由上可知,穩股市就是穩消費、穩就業、穩經濟。尤其是外部壓力當前,更需要凝心聚力,正所謂外壓越大,反彈越強。

回想當年的519行情,也是外部壓力較大,中國資本頂住了壓力,凝聚多方力量,最後將大盤帶到了翻倍的高度。

也許讀者朋友會說,這麼多年上證指數還在三千點晃悠,我們路在何方?在此我想說,莫愁前路無行情。西格爾在其著作《投資者的未來》中早有思考和論述:一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股市表現恰恰是不盡人意的,常常是因為人們為激動人心的增長提前支付了過高的價格。

而當經濟增長由高速轉變為中高速或中速,同時更加註重發展質量的時期,將進入股市投資回報十分理想的新時期!

上證四千點,不見不散!

假如股市建設速度和質量超預期,即使四千點,也才剛剛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