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拿下鐵礦石議價權實現人民幣結算的辛酸歷程

2020年5月,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宣佈,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完成了首單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的人民幣跨境結算,總金額逾一億元。這是繼今年1月和4月分別與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完成首單人民幣跨境結算後的又一新進展。至此,中國寶武與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之間都已經實現了鐵礦石交易的人民幣跨境結算。

中國拿下鐵礦石議價權實現人民幣結算的辛酸歷程

隨著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中使用的擴大,境外對人民幣接受程度不斷提高,為擴大銷售和分散風險,一些以我國為主要目標市場的大宗商品供應商開始考慮嘗試人民幣結算。這一人民幣結算成功的背後,是中國巨大的實體經濟能力、人民幣大宗商品期貨建設的長期努力、和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等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鋼鐵產量

據世界鋼鐵協會統計,2019年全球粗鋼產量達到18.699億噸,同比增長3.4%;而中國粗鋼產量則為9.9634億噸,增長8.3%。中國粗鋼穩居世界半壁江山。

2019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粗鋼、生鐵、鋼材產量分別為99634萬噸、80937萬噸和12047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3%、5.3%和9.8%。

有一個全世界鋼鐵產量排名的笑話是這樣的:

第一名,中國

第二名,河北省

第三名,河北省唐山市

第四五六七八,日美印俄韓

第九名,河北省唐山市的隱瞞產量

第十名,德國

中國拿下鐵礦石議價權實現人民幣結算的辛酸歷程

笑話歸笑話,但是從笑話中可以看出中國的鋼鐵產量的確非常大。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從缺鐵少鋼到全球第一,中國鋼鐵建立起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鋼鐵生產體系。1949年我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不足當時世界鋼產量的千分之一,缺鋼少鐵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性重大問題。2019年,我國鋼產量已達9.96億噸,佔世界鋼產量超過50%,產量較1949年激增6306倍,徹底結束了中國鋼鐵供不應求的歷史。從1996年,我國鋼產量突破億噸大關,達到1.0124億噸,躍居世界第一位。直到今天,世界鋼鐵產量第一把交椅再也沒有易手過。

——中國鐵礦石議價權失控

儘管中國鋼鐵產量巨大,但是鐵礦石缺口更大。一直以來國內鐵礦產量緊缺,鐵礦石進口嚴重依賴世界三大礦山供應商。你依賴我,當然我說了算。2011年鐵礦石價格一度逼近200美元/噸的高位,而處在高位2020年一季度的鐵礦石價格僅為90.6美元/噸(較2019年同期上漲8.4美元/噸),可見中國鋼鐵利潤被壓縮到什麼地步。

中國拿下鐵礦石議價權實現人民幣結算的辛酸歷程

而且,國內鐵礦幾乎都是貧礦,需選礦才能變成高品位鐵礦粉,成本非常高,而國外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幾乎控制了世界最好的富鐵礦石資源,成本遠低於國內礦山,國內鐵礦粉基本沒有競爭力。

此外,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和進口國,但由於上游鐵礦石供給高度集中,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基本實現壟斷;且中國鋼鐵企業產能較為分散。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年進口量佔全球鐵礦石貿易總量的60%,如此龐大的市場容量卻沒能為中國鋼企在國際鐵礦石談判中贏得應有的議價權,產能分散恰恰是罪魁禍首之一。中國鋼鐵企業各自為戰,在鐵礦石貿易中,輕鬆被各個擊破。2009年轟動全國的“胡士泰”侵犯商業秘密案就是最好的例證。

因此,長期以來,我國鐵礦石市場一直是賣方市場。中國長期缺乏與消費地位相匹配的定價權。中國鋼鐵行業每年不得不吞下“鐵礦石大幅漲價”的苦果。

——中國鐵礦石議價權爭奪

供需關係的變化使鐵礦石的議價權向買方市場傾斜。2014年以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和增長動力在轉換,國內鋼鐵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去產能的持續以及環保執行力度的持續,鋼材總需求趨緩以及廢鋼供給量的逐年增加,使得中國鐵礦石需求減少。與此同時,鐵礦石價格近年來一路下滑,世界三大礦山供應商不得不靠增加產能部分緩解鐵礦石價格下滑對業績的衝擊。

供需關係是決定價格的最基本因素,供需關係的變化使得全球鐵礦石市場逐步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同時也為鐵礦石人民幣計價提供了條件。買方市場初步形成。

中國拿下鐵礦石議價權實現人民幣結算的辛酸歷程

國內鋼企重組有助於鐵礦石議價權的平衡。長期以來,中國鋼材產量多而散,且惡意壓價,對內造成鋼企多數虧損,因而沒有錢進行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生產;對外造成在國際鋼材市場上沒競爭力,對原材料沒用議價權。自2017年以來,以市場化為手段的國內鋼企重組成為重要手段之一。隨著“十三五”去產能漸入尾聲,中國鋼鐵行業正逐漸轉向結構性改革,兼併重組開啟“大鋼企時代”。2016年以來,寶鋼、武鋼重組成立中國寶武集團,中信集團戰略重整青島特鋼,沙鋼和本鋼重整東北特鋼,北京建龍重工集團重整北滿特鋼,四源合基金重整重鋼。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主動撮合鋼企之間的合併重組。鋼鐵企業的重組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分散議價的困境。

2017年,巴西礦企淡水河谷就與中國鋼企開啟了鐵礦石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常態化。2019年力拓礦業商貿(上海)有限公司與山東港口集團日照港簽署合作協議,並完成兩筆共計1100萬元的大宗商品現貨貿易人民幣業務。可見,面對高集中度的國際鐵礦石供應商,鋼企重組對鐵礦石議價權多麼重要。

鐵礦石期貨助推人民幣結算的快速推進。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在鐵礦石定價方面一直缺乏與消費地位相匹配的影響力。2018年以前,鐵礦石貿易以普氏指數定價為主導,被全球認可的期貨衍生品價格基準尚未形成。全球三大礦山的長協定價也都是根據普氏指數定的。

中國拿下鐵礦石議價權實現人民幣結算的辛酸歷程

2018年2月2日,中國證監會召開發佈會,批准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作為特定品種,允許引入境外交易者,標誌著我國鐵礦石期貨對外開放正式進入“倒計時”。 醞釀已久的鐵礦石期貨國際化迎來了政策的落地。目前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正在平穩增長運營。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其實離不開鋼鐵業和期貨業的相互成就。一是通過鐵礦石期貨的健康發展,來擴大對鐵礦石的定價權,二是要把產能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規模。而在這點上,期貨正是也能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地方。

當然,鐵礦石期貨國際化之後,還需要一個完善和成熟的過程。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就的將來,中國鐵礦石期貨市場規模一定能穩步提升,推動形成國際定價基準,進而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價格”。


中國拿下鐵礦石議價權實現人民幣結算的辛酸歷程

後記。傳統的大宗商品結算貨幣是美元,因此,國內企業在進行大宗商品交易時通常面臨商品價格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雙重不確定風險。中國寶武與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實現鐵礦石交易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可以很好規避掉匯率波動風險。中國企業以後只需考慮鐵礦石價格波動的單一風險,無需採用外匯衍生品工具對沖匯率風險,中國企業在鐵礦石領域突破了美元霸權。如此,企業運營成本將大幅下降,企業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隨著中國不斷快速發展,“走出去”的除了技術、裝備、人才,還要有貨幣,人民幣國際化不是空洞的國際化,既要能便利老百姓的旅遊消費,也要能在國際貿易結算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人民幣國際化要向縱深發展,要從傳統的支付結算貨幣向計價和投融資貨幣轉化。我們深信,人民幣國際化一定能更好地為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