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一天,常聽到“文學真美”


希望有一天,常聽到“文學真美”

榕樹下網站於2020年8月25日關閉服務器,鳳凰網讀書的標題中一句“享年23歲”頗令人唏噓不已,比起那句“文學已死”更直接,也更令人心哀。

“互聯網+”帶來的傳統變化,帶動時代變遷,也徹底掐滅了文學的最後一點倔強,比起各大平臺爭奪內容的同時,也看到這些平臺商業利益揚起的那雙“拒絕文學”的手。突然間,文學成了一個代名詞,彷彿是一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被束之高閣的千金小姐,大眾談論起來也一副“太裝”的表述。就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因拒絕改變神曲退賽的野孩子樂隊,也似乎成了不懂事孩子的印象。

文化多元的發展,是一種新的百花齊放,隨著B站這樣展現個性的蓬勃發展,讓原先二元次浮上水面,始終處於地下狀態的搖滾樂也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舞臺“樂隊的夏天”,影視也開始集火網文大肆其道開發作品,看似熱鬧非凡,其實卻如一些製作人所言,內容匱乏到已經無可挽回境地,而榕樹下卻在此刻壽終正寢,不知是迎合,還是一種偶然。

榕樹下成立的那個時代,娛樂泛化不高,我記得那個時候許多朋友都喜歡讀村上春樹,不過網文也已經出現,最為著名的是那篇《第一次親密接觸》,一時間痞子蔡的名字在朋友間流傳,漸漸地啟發許多人開始寫文,此間素素的《假裝是一次偶然》和張小軒作品也漸入人視線,不過那時都是一些小資小調的自我情緒之文,恰好村上春樹的作品迎縫,於是情緒之文與榕樹下的痞子文學相得益彰。雖然那時潛在的爭論,榕樹下無疑是文學作品展露鋒芒之所,現在想來,卻也是安身之所。

文學也存在地上地下之分,我也忍不住註冊了賬號,學著當時最火的安妮寶貝寫一些情緒翻飛的文字,竟也得了簽約,卻在得到那一刻決定不再寫了,現在想寫,卻已經沒有榕樹下了,真有些諷刺。

其實榕樹下也並非全部都是文學作品,現在起點、番茄的網文模式,其實榕樹下都算是鼻祖級,那時互聯網還處在萬物互聯搜索,網站運營方式還比較簡單,並不像現在只求流量,那個時候真是分圈文化,靠的是喜好與興趣,這也與欣欣向榮,未來可期的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用許多人所言,真的是一種“無病呻吟”的宣發,也是讓精神有家園的時代,有一個停放靈魂之所,倒也滋生出荒誕不羈的底蘊。

或許正因為這樣的基因,文學被披上了無事之人的無聊呻吟,漸漸地,開始成為一個固有的概念,被標籤化,是一種悲哀,卻也是商業的必然,因為數據流導向的信息閉塞性質帶來了“所見即世界”的特質,文學是第一個被標籤拋棄的標籤,而文學似乎很無辜,因為它從來也沒想過要當那個標籤。

文學很窮,窮到只能固守一隅苟延殘喘,卻要挺直脊樑一笑而過,其實有沒有人關注,你都無法真的感受文學究竟是什麼。就像此時,榕樹下關閉服務器,與《黑客帝國》裡那對逃亡註定要被刪除的代碼父女一樣,他們希望能有一天,聽到被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