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③: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一點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

視頻監控行業過去20年的發展成就了兩家公司,一家是海康威視,一家是大華股份,兩家公司於2001年相繼成立,2019年海康威視收入達到576.58億,大華股份達到261.49億,位居全球前兩名,中國市場份額約50%。

這次研究海康威視我在思考一個問題:20年前有很多做視頻監控的公司,為什麼是海康、大華脫穎而出?

思考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海康、大華的過去,但是我想通過“過去”理解未來。

我還在思考另外一個問題:視頻監控行業和白酒行業有什麼區別?

我認為兩個行業最大的區別是變化速度。

白酒行業從釀造工藝看是一個變化特別慢的行業,甚至是不需要變化,“越老越好”,只是在需求端,隨著消費水平提高,為滿足不同客戶,產品結構有一定變化。

視頻監控行業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需求都是一個變化特別快的行業,而“變化快”就是過去20年視頻監控行業發展的主題,誰能適應變化,或者誰能引領變化,誰就能在監控行業裡“衝浪”,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都是“衝浪高手”。

技術“浪”

過去20年,視頻監控行業主要經歷四次技術升級:模擬化——數字化——高清網絡化——人工智能化,目前處在人工智能化階段。

2001年3月,大華有限成立;2001年11月,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兩家公司成立時正好是中國監控市場從模擬化向數字化轉型起步期。

數字化核心產品是數字錄像機(DVR),DVR技術門檻非常高,當時主要由國外產品主導,海康威視2003年推出DVR產品,大華有限2003年推出16路嵌入式DVR(大華2001年開始生產、銷售DVR)。

海康、大華通過DVR進入視頻監控行業,並且很快搭上行業向數字化轉型快車,拉開與其他視頻監控公司距離。

2006年,海康威視在編解碼和後端儲存產品相繼取得成功後,將業務拓展到前端攝像機市場。同年,大華推出球機等產品,進入前端市場。

此後,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繼續主導視頻監控行業技術升級,從數字到高清網絡,再到當前的智能化。

兩家公司也從最初的後端DVR產品,擴展到前端、傳輸,再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到現在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

需求“浪”

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因為技術“浪”,還因為需求“浪”,甚至需求“浪”的作用比技術“浪”還要大,中國在安防領域的投入,遠遠高於國外,為海康、大華的成長提供“沃土”。

2004年建設平安城市;

2012年建設智慧城市;

2016年建設雪亮工程。

三大項目投入規模超過2萬億,其中智慧城市投入最大,超過1.5萬億,雪亮工程投入較少,預計在2000億。

2009年海康威視收入21億,2019年收入576.58億,10年複合增長率39.27%;

2009年大華股份收入8.36億,2019年收入261.49億,10年複合增長率41.1%。

隨著技術升級,需求“浪”也開始變化。

2016年之前,視頻監控的目的主要解決公安、交通、企業安防“看得清”的需求。2016年之後技術升級,視頻監控開始能夠“看得懂”,需求開始從政府轉向企業。

面對技術和需求的轉變,2017年海康威視提出AI Cloud,2018年調整傳統安防業務,劃分為PBG、EBG、SMBG;2018年大華股份提出城市之心,業務調整為To G、To B、To SMB和To C。

兩個麻煩

過去10年,在技術“浪”和需求“浪”的雙浪驅動下,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是股票市場的佼佼者,海康威視連續6年ROE超過30%(上市5年以上公司僅兩家,另一家是海天味業),大華股份連續9年ROE超過20%,近10年海康威視漲幅632%,大華股份漲幅713%。

但是近三年,兩家公司似乎碰到一點兒麻煩,海康威視漲幅僅5.11%,大華股份下跌12.64%。

2018年、2019年海康威視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8.93%、15.69%,增長降速,大華股份分別增長25.59%、10.49%,同樣降速。

實際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不是碰到一點兒麻煩,而是兩個麻煩:政府投入降低和新競爭者。

2012年到2017年是智慧城市投入高峰期,2017年之後投入降低,接替智慧城市的雪亮工程,在規模上遠遠小於智慧城市,在政府需求端,增長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

在傳統視頻監控市場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沒有對手,排在後面的宇視、科達、東方網力與頭部企業距離很大,很難撼動他們的地位,但是進入智能時代,視頻的目的不僅是安防,還有很多新應用,所以吸引很多新競爭者,包括算法公司、芯片公司、雲平臺公司,其中華為“雷聲”最大,要做“世界第一”,很多人認為,華為做什麼都能成功。

我認為政府投入降低短期影響較大,視頻監控過去十幾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來自政府,現在政府投入已經進入存量階段,但是政府對安防的需求不會降低,隨著技術升級,存量市場的需求潛力依然很大,當然很難像過去50%那樣增長,但是10%、20%的增長還是可以預期的。

對於新競爭,我比較樂觀,如果我們僅看視頻監控在安防行業的應用,那這個市場是不足以支撐這麼多企業,但是這些企業進入視頻監控的目的不僅僅是安防,還有更大的物聯網,所以從物聯網的角度看,市場空間非常大,可以容納很多企業。

基於對這兩個麻煩的認識,我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比較樂觀,他們在供應鏈、渠道、客戶、數據、技術、人才、資金都有很多積累,當然他們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從目前來看,他們還在主導技術升級,而不是被動升級。

三省評分


海康威視③: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一點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

海康威視得分75分,大華股份得分66分,我繼續選擇海康威視。

如果不看三省評分,我還會選擇海康威視,兩家公司成長時,大華股份似乎一直扮演追隨者,目前仍然沒有看到有超越的跡象。

估值

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很多公司的數據會很難看,在這種情況下,我首先考慮,疫情有沒有對該公司造成本質影響,如公司無法生存、競爭優勢改變,如果沒有本質影響,我基本忽略2020年的表現,而是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這家公司。

實際海康威視2020年一季度的表現還有一點驚喜,二季度全球疫情蔓延,公司數據將受到影響,但我認為不會影響海康的根基。

我對海康威視3年後的估值是3600億到4500億,合理買入區間在2000億左右,目前海康市值2693億。

海康威視,2020年6月12日,市值2693億,股價28.82元,2019年PE21.55倍。


風險提示:本文僅是作者學習之用,文中可能存在很多錯誤,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文中數據來自相關公司公開資料及作者推算。封面來自:海康威視官網。

相關文章:


海康威視②:從安防公司向大數據公司跨越︱三省研究第二十六集


海康威視③: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一點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