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过年

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过年

文/知音

中华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老祖宗遗留下来最传统、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莫非是春节。一年一度,周而复始。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团圆饭、吃饺子、走亲戚、访好友,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到处洋溢着人们欢乐祥和的氛围,到处充满着祖国繁荣昌感的景象!然而,现在过春节,好像比小时候少了些许年味!

我是60后,经历过人生的跌宕起伏,见证过社会的千变万化,饱尝过生活的苦辣酸甜,由此对过年的印象和记忆尤为深刻,对过年的感触和体会颇深!记得我们小时候对过年特别期盼和向往,从冬至过后就掐指而数。那时候人们生活普遍洁节,我们盼望过年并不仅可以感受到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的那种喜庆吉祥的浓郁氛围,而且还可以享受到穿新衣、团圆饭、吃饺子的那种兴奋与喜悦,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挣到“压岁钱”,终于能自主支配买些自己喜爱的食物。从初一早上兄弟姐妹们给自己的父母拜了年,吃完饭,就开始相跟上先去“皇亲”家拜年,初二再去“国舅”家拜年。有的给五分、有的给一毛、还有的给几块糖,给两毛的都是有办法的,不是有工作的就是有手艺的。拜年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礼”和“孝”的传承,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我们不仅都知道对每位长辈的称谓,而且每家的住址、家庭成员及路途都了如指掌、闭目可及。

不过最高兴、最难忘的时刻还要数大年三十。早饭过后,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打扫庭院、贴上春联、换上新衣,兜里装着小鞭炮(把整掛鞭炮一个一个地拆开,目的是可以节省下不停地放,放的次数更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走到哪里响到哪里。到了晚上不睡觉叫熬年,有时甚至通宵,为的就是后半夜过了午时以后,大人们在院子里点着提前搭好的火炉,小孩们围着火炉取暖跳跃,还不时地放着鞭炮,好一派欢欣鼓舞的样子。听长辈们说,点火炉象征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放鞭炮是为了驱赶疫魔,来年全家人平安吉祥。最热闹、最壮观的场景,那就是正月十五“闹元霄”,各乡镇、各单位自发组织的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大型街头文艺表演和彩车展示活动。其中有背棍拾阁、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武术、锣鼓等传统风俗的表演。那真是:人山人海旗如林,各族人民抒豪情。同庆美好新生活,民富国强砥砺行!

小时候对过年的乐趣和激情,我们一直要持续到正日二十“填仓节”。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填仓节”分为“小填仓”、“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为正日二十日,“大填仓”为正月二十五日。我们当地的习俗“填仓节”晚上,家家户户用糕面捏“石榴灯”和“碗瓜灯”摆放,让孩子们去“偷”。听大人们说:小孩“偷”上“石榴灯”站在碾盘上吃或往长里拽能长高。每当夜幕降临,小孩们都急不可待、争先恐后地挨家换户去“偷”。就送样,过年的气氛直到正月过后,才逐渐低落和消失。

每到过年的时候,忍不住会想起小时候过年的那种习俗,过年的那种欢悦,过年的那种滋味,真是年味十足!现在虽说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成了家家户户的“年夜饭”,人们利用网络在手机微信上互相拜年问好的新风,顿时间掀起了热潮,甚至改变了传统的过年方式。反之人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越来越高,故难免感觉年味却越来越淡,有些习俗也慢慢的被失传了……

旧俗变新风,但愿年长久!

不可阻挡的是岁月,永不磨灭的是记忆!

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愿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

2021年3月9号

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过年


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过年


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过年


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过年


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过年


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