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保險的,掌握這四項能力,就可以做成保險企業家(上)

一個賣保險的,掌握這四項能力,就可以做成保險企業家(上)

昨天我們講了生存發展過程中的三大障礙,破除障礙是首要的,我們常常用披荊斬棘來形容前進中的困難,尤其是當你走的是一條很少人走的路,恐懼、迷茫、自卑心理總在作怪。


我建議大家多去野山跑跑,沿著沒有路的路,走在樹林裡,一個人感受一下,真真切切的創業之路。當你能推翻了三座大山並不意味著就能成功。不破不立,我們昨天講的是破,今天我們講講立。


如何能夠通過四大組織能力的培養,創立自己的保險帝國?


這四大組織能力就是需求、供給、管理和創新。一看每個都很大,好像與企業管理有關。是的,誰讓做保險就是做事業做企業呢?即便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業務員,也一定要有真正的企業家思維,才可能從小到大,日益強盛。


我們總在成長為優秀的保險企業家,但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樣成為保險企業家。好像簽單有了業績,有了百萬納稅就成為了保險企業家。其實,充其量是個績優業務員、優秀團隊長,距離企業家還很遠很遠。


團隊長做得再大再優秀,也不可能和公司董事長同日而語。而要真正站在公司集團董事長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訓練自己有更好的視角和更大格局,也才能和更大格局的客戶有話講。因為思維和段位是匹配的,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麼要把需求、供給、管理、創新這四大組織能力當做一個保險人的修煉的原因,高維思考才能高維對話。


首先來看需求。無論是一家公司還是保險業務員,要想生存發展,首要解決的就是獲客問題,就是你要有系統產生源源不斷的客戶。對一家公司來說,可以用多渠道、多品牌、公關廣告的方式,對一個保險業務員來說也同樣如此,只不過受限於資源少一些,會有所側重。


這裡說的資源是時間、精力、金錢、信息、信用、人脈 等的總和,公司在這些方面是明顯大大強於個人的,而我們個人或者團隊要發展好,就要把有限資源投入在無限的客戶需求市場裡。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們來看股市說明這個問題。


誰都知道股市有風險,股民就是股市的客戶。股市是怎麼會有源源不斷的股民呢?因為有財富效應,貪婪是本性,還要有很多證券從業者推波助瀾,還要有源源不斷的新股民前赴後繼,他們不知死活,尋求刺激。


尋求刺激也是人的精神需求,股市——經濟社會里最大的過山車,總是會有人願意去嘗試,這就是股市有客源的邏輯。新生代股民就是無限的市場需求,只要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股市就會有接盤俠。那些以理財規劃做知識付費的主要客群,永遠都是這些初入社會小有所成的投資小白。


保險呢?主流群體永遠都是30-40歲之間的客群,這就是無限的客群市場。當你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在這個群體中,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客戶,徹底解決獲客的難題。其他客群都不足以支撐你幾十年的保險生涯,這一點必須要有戰略認知,否則你就會和那些日漸買不了保險的人一起消失在保險行業的浪潮中。


你的獲客有哪些渠道?有哪些品牌?哪些公關和宣傳?這個問題是大問題,也是個終極問題,必須想透。微系統的強大之處是獲客系統,多渠道、多品牌、多曝光宣傳,立體獲客,這是保險人首要的組織能力。所有人都要過了這第一關,否則等待你的就是死亡,不是那種一命嗚呼,而是割腕流血,一點點失去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