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論斤賣,是在裝可憐嗎?我覺得是可恥

在2007年,北京798藝術區有一個這樣的行為藝術,創作者在吆喝“賣詩歌嘞,賣詩歌,便宜,詩歌論斤賣。”

這個活動在北京引起一些爭議,而爭議最大的是:詩歌為何變得這麼便宜了?那可是很高尚的創作。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詩歌何止是便宜,甚至白送給人看,別人都覺得麻煩,所以詩歌類書籍在市場上一直表現的很一般,起碼盈利很薄弱。

詩歌論斤賣,是在裝可憐嗎?我覺得是可恥

與此同時,當年紅紅火火的新概念作文大賽推動下,誕生了韓寒、郭敬明等一大批文學新秀。

當年火到什麼程度?以韓寒為代表吧,這些被稱之為80後文學新秀可以用馳騁大江南北來形容,凡是書店,必然有韓寒的《三重門》,學生抽屜裡不塞本《三重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

所以,韓寒的稿費收入也輕而易舉地排在了當年的作家收入榜單之首。

對此有人看不慣,為啥詩歌這麼厚重的作品卻沒人買,而那些顯得很稚嫩、膚淺的小說卻這麼多人看?

詩歌論斤賣,是在裝可憐嗎?我覺得是可恥

韓寒

是的,有些被人“看不起”的作家,他們的作品表現的讓人望塵莫及,比如有一個寫網文的作者,網名叫唐家三少。他的小說不僅點擊率高,而且還被改編成電視劇、遊戲等,一度創下了年度收入最高的作者。

是什麼?什麼原因讓那些被人“看不起”的作者的身價如此高?

詩歌論斤賣,是在裝可憐嗎?我覺得是可恥

唐家三少

別把難度看成價值,有難度沒共情,那就是累贅

很多人之所以看不起網絡小說,或者表面看起來很“膚淺”的文學作品,是因為讀者閱讀起來沒有任何難度,就認為這個作品沒有“厚度、深度”。其實,他們卻被作品本身“共情”了,而可悲的是,他們偏偏不去欣賞那份“共情”,反而糾結那個所謂的“難度”,所以下意識的認為那是沒有價值的東西,或者認為那是快消品,這是閱讀評論的錯誤認知。

其實,韓寒和唐家三少這些人的稿費之所以這麼高,完全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是有極高價值含金量的,所以才體現出這個價格的。

比如,韓寒能通過通俗易懂的、而且極富幽默地把一個觀點傳遞給讀者,唐家三少的作品能結合中國文化有趣地結合起來創作,讓人讀了回味不窮,這比那些硬生生的塞中國文化知識點的教授們強多了,起碼唐家三少的東西,別人有興趣讀下去,讀的過程中能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很多有趣的氛圍。

所以,並不是有難度的作品就會價格高,而是有價值的作品才能換回市場的高價格。

這裡涉及到文學價值與市場價格的問題。

文學價值是什麼?

文學價值是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精準傳達一個映象,這個映象能悄無聲息地使人產生共情。

我們回到前面說的,使勁吆喝,論斤賣,結果沒多少人看,那是為什麼。因為你的東西沒共情,所以沒價值,沒價值的作品其價格自然很低。你寫一堆,自娛自樂,為什麼要看你的自娛自樂?

所以,並不是市場價格跟文學價值不匹配的問題,而是很多文學作品真的沒有價值,不是活你的作品讀起來有難度就會有高價格,沒有共情和趣味的東西,都是累贅。

詩歌論斤賣,是在裝可憐嗎?我覺得是可恥

有人說,詩歌本身就是很難讀懂的,需要更高的閱讀體驗和想象力,難不成詩歌註定與市場無緣?

不!

詩歌有音樂更難體會嗎?為何這麼多人聽音樂?歌詞跟詩歌本質上有很多相同的東西,為何歌詞卻讀起來那麼有感覺?通俗易懂,而且有“共情”。

話說回來了,我國的詩歌之所以如此沉靜,還是寫詩的人沒有思考過讀者的感受。早期,顧城和海子,他們那個時代為何這麼多人讀他們的詩?還是因為讀者讀懂了,體會到了,說出了大眾的心聲,替他們發聲了。

詩歌論斤賣,是在裝可憐嗎?我覺得是可恥

一些看起來很做作的作品,不應該那樣作弄人

詩歌不值錢了,人們不願意看了,很多人開始把思維放在營銷上,於是出來了類似蘇菲舒這樣的詩人,他把更多時間用在“吸引人”的工作上,大搞所謂的“裸體詩歌朗讀”,我就不明白了,你一個寫詩的,怎麼玩起了行為藝術?你就不能好好寫詩?

其實這種不正確的創作態度,還是受到很多讀者的批評的。

詩歌論斤賣,是在裝可憐嗎?我覺得是可恥

你見過韓寒或者唐家三少這些作家非得裸體讀自己的作品嗎?完全沒必要嘛。

還有也是從網絡文學出身的劉慈欣,他有很在意自己的宣傳嗎?起碼一個創作者的態度端正了,創作出來的東西才有厚度。劉慈欣的《三體》獲得國際大獎後,依然低調地在老家寫作。

所以,該拿高稿費的作者他一定會拿高稿費,不具備一定厚度,只會譁眾取寵的作者,隨便你怎麼折騰,你的市場價格還是沒有變。

韓寒的厚度,讓他延伸到了電影,唐家三少的文化厚度,讓他延伸到了遊戲,劉慈欣的厚度也讓他的作品延伸到了電影,很多默默無聞的詩人的厚度,也讓他的作品延伸到了音樂。所以,並不是說詩歌沒有出路,而是很多人沒有好好去創作,或者創作了總以為自己的詩歌很了不起,懷才不遇。

詩歌論斤賣,是在裝可憐嗎?我覺得是可恥

劉慈欣

總之,創作本身是有價值的,而且價值跟價格幾乎是劃等號的,一個真正的創作者,應該關注創作本身,而不是譁眾取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