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學員李若作品展示:個人對執筆的理解和運用

學員展示|10月優秀學員:李若楷書8班 筆法第5單元測評作業

聖手書法課堂學習班秉承現代書法教學理念,採用線上視頻教學指導+線下系統規範訓練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專業書法學習上的層層門檻,為廣大書法愛好者開拓了一條切實而高效的書法學習之路。

現開設有以下學習班,可任選一種報名:顏真卿《顏勤禮碑》《多寶塔》、歐陽詢《九成宮碑》《皇甫誕碑》、柳公權《玄秘塔碑》、趙孟頫《膽巴碑》《千字文》、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王羲之《樂毅論》。


因為熱愛,所以相遇

分享/展示/記錄

優秀學員 李若

筆法第5單元測評作業展示

優秀學員李若作品展示:個人對執筆的理解和運用

理論答題

1、談談你個人對切鋒和揉筆的理解和運用。

從尖頭橫到長點一共24個筆畫,有21個筆畫的筆法步驟中有斜切揉筆動作,或在起筆或在收筆亦或是在起筆和收筆中。除夕之外在部分例字的轉折筆畫中也有斜切揉筆動作。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著時間變長和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對切鋒和揉筆的理解與運用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意識形成 從入學到整個橫法階段,對切鋒與揉筆的運用只是模仿吳老師做切和揉的動作,至於切的方向和形基本上是碰運氣;揉筆和調鋒也發生不了關係,揉筆之後能否調為中鋒也是靠運氣。儘管如此,這個階段在筆畫的起、行、收中我還形成切和揉的意識。

刻意練習 在豎法學習階段,涉及到了切鋒與揉筆的理論。在反覆多次的觀看視頻和記筆記後,我對切鋒和揉筆有了具體的理解,用所學理論指導書寫實踐,在書寫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比如我在對橫畫進行復習練習時,逆入藏鋒後,斜切的時候會出現不能一切成形和一切成形兩種情況來做揉筆練習,利用不能一切成形來練習揉筆,體會揉筆的補形和調鋒的功能,利用一切成形來體會揉筆是保證中鋒行筆的核心技法這一論述。當然我還刻意練習邊行邊揉邊揉邊行,體會揉筆中力量的控制和提按的結合與轉換。

知行合一 經過近兩個階段的理論學習積累,尤其在點法一第五週切鋒與揉筆專題理論後,我對切鋒和揉筆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切鋒是吳老師從頓筆中提煉細化出的一個新觀點,包括斜切、橫切、直切、圓切,起著承擔著起筆或收筆或轉折地方筆畫主體形狀的重任,起筆中在逆入藏鋒和揉筆調鋒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認識到揉筆時力量大了不僅會破壞筆畫的基本形,還會破壞我們要求的適合所寫的筆畫的筆毫的形。有了這些理論做指導,在平時練習時,書寫的速度提高了,逆入藏鋒、切鋒、揉筆、中鋒行筆、切鋒、揉筆、回鋒收筆這一系列的動作更加連貫,基本做到了知行合一。

2、談談你個人對執筆的理解和運用。

我從學習書法就是五指執筆和枕腕來進行書寫,對於執筆我也有自己的理解。

第一正確看待“執筆無定法” 雖然執筆方法有多種,但不管哪一種都是我們的書寫服務的。對我這個初學者而言,我還是要確定一種執筆方法具體的原則並遵循堅持下去。目標明確後,只要一拿起毛筆寫字就是五指執筆,每天堅持枕腕練習,所以在過去的一年內感覺自己的基本功力基本上也算是與日俱增了。

第二執筆書寫時合理的“虛而寬” 只要確定一種執筆方法堅持下去,一段時間後就會很熟練,當你熟練到它成了你的習慣時,自然很容易做執筆鬆緊有度,自然就做到“虛而寬”了。就像小孩學走路和學用筷子一樣,一段時間後都做得很好,這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必刻意為之。我剛開始的時候就把筆捉的很緊,後來就不知不覺的就鬆下來了。不過現在有些筆的筆桿比較重,我就有兩支筆筆桿是實木的,很重的,而且筆桿又很光滑,用這種筆的時候筆就會握的相對要緊一些。

第三執筆的高於低 辯證“真一行二草三”,我學《顏勤禮碑》,又是枕腕來書寫,雖然我的手在女性中算是比較大,柔韌性也不錯,經過枕腕練習後基本也能做到“真一”,但是有時候也不能做到“真一”。我用出鋒5公分的毛筆枕腕在10公分的米字格中寫字,能做到手指距離筆根1寸遠,我要用6公分或6.5公分的筆枕腕寫的時候手指距離筆根1寸有些困難,這時候我就會把筆執的低一點。所以書寫執筆的高低,要視書體不同、字體大小、個人的基本功和習慣不同而變化,也就是書法中的“陰陽之道”。



———— / END / ————


規範、系統、高效學書法

就來聖手書法課堂

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報名

電話報名:張老師15202777569

微信報名:添加張老師微信 15202777569,即可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