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员李若作品展示:个人对执笔的理解和运用

学员展示|10月优秀学员:李若楷书8班 笔法第5单元测评作业

圣手书法课堂学习班秉承现代书法教学理念,采用线上视频教学指导+线下系统规范训练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专业书法学习上的层层门槛,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开拓了一条切实而高效的书法学习之路。

现开设有以下学习班,可任选一种报名:颜真卿《颜勤礼碑》《多宝塔》、欧阳询《九成宫碑》《皇甫诞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胆巴碑》《千字文》、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王羲之《乐毅论》。


因为热爱,所以相遇

分享/展示/记录

优秀学员 李若

笔法第5单元测评作业展示

优秀学员李若作品展示:个人对执笔的理解和运用

理论答题

1、谈谈你个人对切锋和揉笔的理解和运用。

从尖头横到长点一共24个笔画,有21个笔画的笔法步骤中有斜切揉笔动作,或在起笔或在收笔亦或是在起笔和收笔中。除夕之外在部分例字的转折笔画中也有斜切揉笔动作。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时间变长和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切锋和揉笔的理解与运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意识形成 从入学到整个横法阶段,对切锋与揉笔的运用只是模仿吴老师做切和揉的动作,至于切的方向和形基本上是碰运气;揉笔和调锋也发生不了关系,揉笔之后能否调为中锋也是靠运气。尽管如此,这个阶段在笔画的起、行、收中我还形成切和揉的意识。

刻意练习 在竖法学习阶段,涉及到了切锋与揉笔的理论。在反复多次的观看视频和记笔记后,我对切锋和揉笔有了具体的理解,用所学理论指导书写实践,在书写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比如我在对横画进行复习练习时,逆入藏锋后,斜切的时候会出现不能一切成形和一切成形两种情况来做揉笔练习,利用不能一切成形来练习揉笔,体会揉笔的补形和调锋的功能,利用一切成形来体会揉笔是保证中锋行笔的核心技法这一论述。当然我还刻意练习边行边揉边揉边行,体会揉笔中力量的控制和提按的结合与转换。

知行合一 经过近两个阶段的理论学习积累,尤其在点法一第五周切锋与揉笔专题理论后,我对切锋和揉笔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切锋是吴老师从顿笔中提炼细化出的一个新观点,包括斜切、横切、直切、圆切,起着承担着起笔或收笔或转折地方笔画主体形状的重任,起笔中在逆入藏锋和揉笔调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到揉笔时力量大了不仅会破坏笔画的基本形,还会破坏我们要求的适合所写的笔画的笔毫的形。有了这些理论做指导,在平时练习时,书写的速度提高了,逆入藏锋、切锋、揉笔、中锋行笔、切锋、揉笔、回锋收笔这一系列的动作更加连贯,基本做到了知行合一。

2、谈谈你个人对执笔的理解和运用。

我从学习书法就是五指执笔和枕腕来进行书写,对于执笔我也有自己的理解。

第一正确看待“执笔无定法” 虽然执笔方法有多种,但不管哪一种都是我们的书写服务的。对我这个初学者而言,我还是要确定一种执笔方法具体的原则并遵循坚持下去。目标明确后,只要一拿起毛笔写字就是五指执笔,每天坚持枕腕练习,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内感觉自己的基本功力基本上也算是与日俱增了。

第二执笔书写时合理的“虚而宽” 只要确定一种执笔方法坚持下去,一段时间后就会很熟练,当你熟练到它成了你的习惯时,自然很容易做执笔松紧有度,自然就做到“虚而宽”了。就像小孩学走路和学用筷子一样,一段时间后都做得很好,这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必刻意为之。我刚开始的时候就把笔捉的很紧,后来就不知不觉的就松下来了。不过现在有些笔的笔杆比较重,我就有两支笔笔杆是实木的,很重的,而且笔杆又很光滑,用这种笔的时候笔就会握的相对要紧一些。

第三执笔的高于低 辩证“真一行二草三”,我学《颜勤礼碑》,又是枕腕来书写,虽然我的手在女性中算是比较大,柔韧性也不错,经过枕腕练习后基本也能做到“真一”,但是有时候也不能做到“真一”。我用出锋5公分的毛笔枕腕在10公分的米字格中写字,能做到手指距离笔根1寸远,我要用6公分或6.5公分的笔枕腕写的时候手指距离笔根1寸有些困难,这时候我就会把笔执的低一点。所以书写执笔的高低,要视书体不同、字体大小、个人的基本功和习惯不同而变化,也就是书法中的“阴阳之道”。



———— / END / ————


规范、系统、高效学书法

就来圣手书法课堂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报名

电话报名:张老师15202777569

微信报名:添加张老师微信 15202777569,即可报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