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三明讲坛 | 做实“绿色三明”文章 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去年5月,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做实“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决策部署,明确把“绿色三明”作为“四篇文章”之一来做,把文旅康养产业作为绿色三明的突破口来抓。这是市委结合三明实际作出富有远见的战略部署。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为我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方案,为推进“生态产业化”找到了突破口,为发展第三产业“补短板”带来了新机遇。

中央苏区三明讲坛 | 做实“绿色三明”文章 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一、“绿色三明”文章取得的成效

(一)绿色三明的品质越来越好。存量高,全市林地面积2850万亩,森林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到1500个/立方厘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绿量大,三明是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78.73%。质量优,全市建成大径材基地45万亩、国家储备林50.3万亩,201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146亿元,已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

(二)绿色三明的品牌越来越亮。“中国绿都·最氧三明”的品牌。将“中国绿都·最氧三明”确定为“绿色三明”文章主打的品牌,并对“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普通商标、集体商标进行策划、注册。“三明林改”的品牌。三明是全国林改的策源地、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林改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海峡两岸林博会”的品牌。海峡两岸林博会已经连续在三明举办了15届,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绿色三明的品位越来越高。

在全国设区市率先提出全域森林康养理念,三明被授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市,成为全省首个试点市;将乐县和三元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被国家林草局等四个部委授予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打造多样化的特色森林康养产品,以“森林+”为主线,打造出了如大田桃源睡眠小镇“森林+医养”、泰宁耕读李家“森林+静心休养”等10多个特色康养产品。持续扩大客源群体,推动组建全市森林康养基地“十养”联盟,推动基地抱团发展;出台职工疗休养优惠政策,增强疗休养区域协作吸引力。

二、三明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几点建议

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积极稳妥、示范带动、政策支撑、融合发展”的思路,扎实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

(一)注重观念转变。文旅康养产业是大健康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后,绿色生态将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主基调。文旅康养的大发展机遇已经到来。三明地处林区山区,具有“林深水美人长寿”比较优势,要发挥优势、把握形势、转变观念,做好各项政策准备、工作准备、项目准备,迎接“风口”到来。

(二)注重特色培育。开发特色产品,突出差异化发展,防止同质化竞争。一是盯住资源优势做特色。结合三明的高海拔森林、候鸟迁徙通道、温泉、丹霞地貌等优势,培育休闲旅居、生态观光、山地运动、自然观鸟、培训研学等康养业态,实现“康养+医疗”“康养+运动”“康养+教育”“康养+培训”“康养+农业”等融合互动局面,形成康养产业的聚焦效应。二是立足文化资源做特色。深挖三明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理学文化、孝道文化等资源,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三是瞄准小众市场做特色。瞄准困倦、失眠、机能下降等亚健康,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风湿病等慢性病人群,开发特色康养产品。

(三)注重招商引资。把握时机,扩大招商引资,真招商、招真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做好项目策划包装。紧密围绕上级政策、国家重大工程包、专项债券等策划包装项目。二是用好各类平台。依托“6.18”展会、“9.8”投洽会、“11.6”林博会等平台进行招商,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三是组建小分队招商。市县联动、成立专班,组织小分队赴北京、上海、福州、厦门等地开展专场推介,进行联合招商、驻点招商。注重招商成效,推动项目落地开工、运营见效。

(四)注重市场拓展。一是利用好新媒体宣传来拓展。要有网络时代的智慧,用好新媒体,精心谋划,在新媒体平台中打磨出“网红款”。二是促成企业抱团发展来拓展。持续深化大武夷旅游联盟和闽西南旅游协作,联合营销活动。推动组建三明森林康养基地“十养”联盟,促进森林康养基地统一对外营销、招商,实现自我发展、抱团发展。三是深耕大城市营销来拓展。借助地缘临近的优势,做省内福厦漳泉的生意;发挥沪明联谊会等组织作用,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生意。四是打造品牌树立形象来拓展。树立“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意识,统一口径,统一宣传,进一步彰显其价值。讲好品牌故事,提高品牌认知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注重合力共为。发改、财政、文旅、农业、林业、水利、民政、卫健、医保、总工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一起发力、协同推进、合力共为。比如,对一些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的森林康养点,各相关部门要统筹整合上级政策资源,争取项目资金,补齐短板。


来源:三明市“绿色三明”工作小组

新媒体编辑:李雨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