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最近,“黑人抬棺”火了,在這個略帶陰鬱氣息的特殊時期,節奏感超強的魔性抬棺舞橫掃了各大媒體平臺。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網友們紛紛高呼“太上頭”,還將七位身穿黑色西裝、頭戴禮帽墨鏡、舞蹈整齊劃一的抬棺人,戲稱為“亡下七武海”。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視頻中的抬棺舞出自加納共和國,一個位於非洲西部,盛產黃金、可可和木材的農業國。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葬禮是嚴謹肅穆的,充分表達了對親友的尊重和哀思。

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會將葬禮辦成狂歡party?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帶著三分好奇,七分對加納家居設計的興趣,小美進行了學習和了解,得到的結果卻有點一言難盡。


非洲給我們的感覺是貧窮落後的,醫療衛生條件差,各種疾病流竄…雖然加納是西非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也避免不了貧富差距極大的問題。


其首都阿克拉被稱為非洲最富庶的地方,比鄰海岸、交通發達,是加納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樓宇林立,燈光璀璨,夜間的阿克拉給人非常先進和現代的感覺。


城市裡的高樓並不多,頂級富人們都住在各式各樣的別墅裡,這些別墅設計精美而富有藝術感,但基本都是照搬西方國家的建築風格,很少融入本地的民族元素。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極具現代感的簡約風格別墅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帶泳池的連棟別墅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歐式風格大別墅


有條件的富人,還會將原本破舊的房屋,重裝成色彩鮮豔的現代簡約風格,用羅馬柱裝飾的住宅。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改造前是木頂紅磚的大平房。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改造後變成了現代簡約風格住宅。


房屋內的佈局和設計也都非常西式,沒有明顯的特徵,如果不看周圍的環境,你可能不會覺得這是一座位於一個擁有部落文化的多民族西非國家的房子。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加納獨立後,全國劃分為126個傳統的部落,但部落的聚居地一般在農村。所以像阿克拉這樣的城市,有關傳統部落文化的設計和元素比較少,只有少數精心裝飾的酒店才看得到。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富有部落色彩的住宅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用酋長故事進行牆面裝飾的酒店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掛著部落生活圖景織染布畫的餐廳


不過在加納的第二城市庫馬西,我們能瞭解到更多阿散蒂王國的文化(加納的前身,最大民族阿肯族的王國)。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這裡保留了不少阿散蒂的傳統建築,包括高官府第、民用住宅和殿堂神殿等等。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磚石為牆,草木為頂,牆上雕刻著各種部落圖騰、人物和生活情景。這些木草結構的建築是19世紀初當地居民就地取材,用傳統方式建造的。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加納的傳統編制、雕刻、刺繡和陶藝術品也非常出色,在許多普通民居里,我們也能看到一些藤編的傢俱。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藤編沙發和藤編櫃子


大部分加納房屋的室內設計風格,都承襲了非洲人所展現出來的穿衣風格:尤其鍾愛明豔色彩,常常大面積使用在房屋中。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不得不提的還有加納的“凳子崇拜”。他們認為凳子是祖先神靈的居住地,可以保佑部族家庭興旺平安。他們每個人都會有一隻終身跟隨的凳子,孩子們從小就會學習製作凳子。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各式各樣的凳子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帶有部落元素的凳子


當然,上面所展示出來的只是少數富有家庭才有的生活環境,把視線放遠一點兒,離開富人居住的地方,你就能明顯感受到一個相對落後的熱帶雨林非洲國家的氛圍。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密密麻麻的低層樓房佈滿城市


鐵皮瓦極易受海風侵蝕生鏽損壞,但是大多加納人都用不起石棉瓦和瓷瓦,他們只能將就的用鐵皮瓦蓋房頂,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灰黑鏽跡的屋頂鋪滿城市的畫面。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阿克拉海邊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 庫馬西一角


越遠離城市中心,房屋就越是簡陋破敗,甚至能夠看到貧民窟,或者是隻用泥土砌成的簡易房屋。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在我們的眼裡,這樣的生活不可謂不艱苦。但加納人從不抱怨,“在這裡從沒有看到過一個臉上沒有笑容的家庭”,來加納的人都會忍不住感嘆。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其實從他們的宗教信仰和歡樂的殉葬儀式中,我們就能感受到他們的樂觀精神。


被稱為”黃金海岸”加納,曾遭受殖民者的瘋狂掠奪,後來又淪落為英國殖民地,他們在這裡瘋狂地搶奪黃金、販賣黑奴,奴役土著。殖民者帶走了黃金和人權,同時也送來了英式禮儀和宗教文化。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因此加納的男士對女士很紳士,處處照顧她們的情緒;天氣再熱,白領們也會西裝革履;街道再寬敞,車輛也會謙讓行人…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69%的加納人信奉基督教,相信現在擁有的一切是上帝給予的,並懷持感激之心。每到星期天,他們都會前往酷熱而簡陋的教堂,虔誠地祈禱4、5個小時。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就連死亡,他們也認為是一個新的開始:死去的親人得到了安息,準備要開啟新的生活,我們應該為他們而慶祝。


於是就有我們看到“抬棺舞”。


走進加納人的小破房,我看到了比“黑人抬棺”更歡樂的精神


為什麼幾乎一無所有的人還那麼快樂?還要感謝上帝的給予?為什麼失去親人還要載歌載舞?


當我們在為眼前的些許困苦無病呻吟的時,那些貧苦的加納人卻沒有忘記感受快樂,不管我們是否能夠接受和理解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樂觀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八卦/家居達人都在看“美家研究社”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