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骨科醫生如何減少術中輻射?

HOPE遜


1895年12月22日,倫琴完成了全球第一張人體X線的攝影,後來,X線就逐漸開始被應用於醫療等各個方面了。之後,影像學檢查手段不斷髮展,出現CT、核磁等。作為骨科醫生,手術中或多或少地會接受一些輻射,你是否在連續不斷的髓內釘術後感覺不適?怎麼儘量減少術中輻射呢?

人體淋巴組織、胸腺、骨髓組織及性腺都是經不起長期射線的脆弱地帶,術前準備或手術中,藉助X線進行診斷的同時,會接觸到少量的輻射。所以,一定的保護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即使保持有效的安全距離,X線同樣是可以發生散射的。有人計算,連續做3個月骨科手術所接受的輻射大概等於10次長期飛行所接受的輻射。

那如何儘量避開這些不必要的輻射呢?第一,作為骨科醫生,要對所處理的病人的病情有充分的認知,完全地理解器械的機制,才能儘量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透視次數。同時,一個技術好的透視技師也是重要的因素。其次,儘量減少曝光時間,同時也可以將模式調為脈衝模式或者間歇模式,這樣可以降低70%的輻射。再者,儘量每次進行採集與存儲圖像,省去不必要的重複機會,C臂的發射端最好處於床下。最後,操作好曝光總時間的記錄。當然,一個高端的透視機跟一套好的裝備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期答主:侯佩新 醫學碩士


杏花島


骨科醫生,尤其是創傷骨科醫生,都是日常“吃”射線的最多的“大戶”。在崇尚“微創”的今天,其實所謂微創,都是骨科醫生在手術中用更多的X光透視換來了。對於患者來說,這點劑量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對於以此為生的骨科醫生,經年日久積累下來的射線,早已讓我們各種主任的髮際線比其他科室更靠後。。。


在骨科手術中,骨科醫生需要不停的透視,以確認骨頭對的好不好,釘子擰進去的角度和深度,鋼板的長度等因素。如此高頻反覆的暴露在射線輻射下,逼著骨科醫生從剛入行就必須學會如何有效的儘可能的減少手術中輻射。


主要要點如下:


1、穿戴各種鉛做的防護器具,如鉛帽,鉛衣,甚至鉛圍領,鉛眼鏡。


2、將含鉛的玻璃屏風放置在透視機和醫生之間。


3、最好能有專業的放射人員操作透視機,如果沒有,骨科醫生應該非常熟悉手術室中透視機的各種操作,避免不必要的透視。


4、手術前必須做好詳細的準備和計劃,醫生需要對手術過程和相關器械儘可能熟悉,以儘可能的減少透視次數。


5、一定記得每次透視的結果都要儲存。血一般的教訓,不保存透視結果一旦需要對比,就還得再次透視。


6、儘可能減小透視曝光時間,選擇合適的透視模式。


7、最後,需要選擇一臺好的透視機也非常重要。我們每次手術日都要提前跑去手術室搶那臺最好的一體透視機,害的我經常早飯都吃不好。。。


基本的,做到以上幾點,就已經儘可能的減少透視輻射了。剩下的,骨科醫生就自求多福了。據說下圖是骨科醫生的最終歸宿。。。讓我哭會。。。


骨科醫生路遙


在進行骨科手術的時候手術醫生需要在骨頭上打入鋼釘鋼板之前以及打入後進行透視,目的是為了保證骨折部位的復位良好,也同時是觀察釘子的長度及角度,透視的時候就會受到X線的輻射,很多醫生及護士都會跑到手術室以外再進行透視,當然也有因為需要有醫生固定不能外出的時候,多少都會受到射線的照射。

如何有效的避免或者減少吃射線的劑量,首先要儘量減少透視的次數和時間,這就需要比較熟練的手術技巧和信心,在短時間內恢復骨折的完整,儘量透視的次數控制在兩到三次,這樣射線的劑量比較低,相對來說沒有很大的影響。第二,可以在透視的時候穿鉛衣來阻擋射線,就算是在手術室以外的空間,採用鉛板和玻璃阻擋。第三,儘量縮小透視的範圍,也可以達到減少輻射的目的。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每個人聽到要照X光就擔心的不要不要的,會有輻射吧?其實照一次X光的輻射對人的身體並無大礙,但是對於經常泡在手術室要給病人做手術的骨科醫師來說,成年累月的積累,輻射就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了。

右上角關注“骨科姚大夫” 問病情下方留言

與醫生交朋友,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你們有見過女的放射科醫師或者骨科醫師嗎?沒有吧,(其實骨科女醫生還是有一些的,不過比例非常少,小於1%的比例)就是因為女性要懷孕生孩子,長期接觸射線還是會造成胎兒畸形的幾率增大,骨科醫師沒有女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女的力氣不夠大,其實骨科醫師在手術檯上大部分在幹體力活。

現在提倡微創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小,但是為了達到理想的手術效果,骨科醫師得用X光攝片來確定位置是否正確,所以想要減少骨科醫師的術中輻射,要做到以下幾點:

1.精心術前準備,最好詳細的手術計劃,減少術中攝片次數。

2.選擇好的儀器設備,穿好防輻射服,戴好防輻射帽,總之防嚴實了。

3.術中攝片資料要及時保存,減少重複攝片的次數。

即使做到以上幾點,輻射仍然防不勝防,所以醫師只能輪班制,輪著上手術班,否則連續吃放射線誰也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