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朱文杰

西安繁华之地的骡马市上有一座梨园会馆,梨园会馆是清代至民国年间梨园界,即戏剧界的领导单位。具有今天戏剧家协会的部分功能,代表政府有关单位,聘任一些社会名流大腕,遗老遗少,管理各类剧社,协调处理戏班之间,与社会上其它单位团体的一些矛盾冲突,利益纠葛。

戏曲界为什么称“梨园”呢?这源于长安,唐开元二年唐玄宗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就是请专门人士教演排练宫廷乐舞、艺技的皇家教坊。因为把地址选置近于禁苑之梨园,即皇宫里植满梨树的园子。这些演员先被称为皇帝弟子,因地处梨园,同时又被称为 “梨园弟子”。而戏曲行供奉的神灵、祖师爷就是“梨园”开创者的风流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关于唐代梨园遗址在哪里?众说纷芸,一会大明宫光化门、芳林门,一会曲江宜春苑,一会考证出同时存在两个梨园,再一会还说到临潼骊山下华清宫了。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而严格的说唐代梨园遗址只能有一个。梨园研究专家,中华梨园学研究会会长李尤白先生,和我特别熟悉,来往交流也多,因为八十年代初我们都在铜川市文化系统工作,我在铜川市群众艺术馆,他“文革”后被从西安下放到耀县文化馆。李尤白先生1924年4月2日出生,晚号梨园叟,诗人、剧作家。他1996年还签名送给我一本他的专著,曹禺、贺敬之、鱼讯作序的《梨园考论》。他在书中肯定地申明:“唐代梨园的真正遗址,应在西安城西北六华里许的未央宫乡大白杨村村西,而不在此外任何别的地方。”

中国戏曲史称李隆基为帝王“知音律者第一人”, 吹拉弹唱,样样精通,酷爱鼓乐舞蹈,亲自担任“崔公”,类似今天的艺校总教练或乐队指挥。唐玄宗并喜好登台扮丑角,所以在中国戏曲的“生旦净末丑”中,以丑为大,亦有很多特权。中国喜剧中的人物,就是耍怪卖呆、浑科打趣、幽默滑稽的丑角,因之李隆基还被尊称为“喜神”。

清代末年,西安梨园界供奉祖师的庙宇,就在骡马市三意社对面,称“楚王庙”,因李隆基排行为三,人们习惯叫“三郎庙”,或者“老郎庙”。民国后期,老郎庙变成了梨园会馆(相当于今剧协)。

旧时剧社在舞台后右侧,都供奉李隆基的牌位。演员出场之前,都要向他祭拜,这样才能保佑自己在台上不出差错,圆满成功。李隆基的生日为农历八月初五,每逢此日,三意社社长耶金山都要带全体演职人员亲赴三郎庙点焟上香,祭拜戏曲行供奉的神灵,祈祷护佑剧社平安吉祥,演出场场成功,挣得银子满盆满罐。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民国时三意社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苏育生先生所撰《西安秦腔成熟时期的历史见证》一文记有:“据程砚秋的记述,他在东大街骡马市路西中段,也就是当时有名的秦腔班社三意社大门的对面,看到有一所很大的房子,外院是一家车马店,里院是当时西安电影戏剧公会的办公所在。封至模告诉他,这个地方原来是一座戏曲界的祖师庙——梨园会馆,早年规模很宏大,民国以来经常作为兵营驻扎军队,破坏非常严重,已变得破烂不堪了。1938年正月,梨园会馆遭到日寇飞机的轰炸,损失惨重,所剩下的一些东西,又屡次被人盗卖。封先生说,他在两年前还在这里见到有两块石刻,一个石碑,一个残破的偶像。现在,石碑早已不知去向了,幸而石碑上的碑文,封先生曾抄存下来;而那两块石刻,还镶嵌在后院的左右墙壁上,上面刻的文字得以保存无恙。这就是程砚秋当时所看到的梨园会馆现状和得到的珍贵的史料。”

从现存于西安市戏剧研究所的一方石刻碑文我们知道,这座梨园会馆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落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从碑文我们可以看到梨园会馆的规模不小:它分前殿和后宫,前殿有五宇,正中是老郎的塑像;后宫有三楹,正中是关公的塑像,左右配祀的是财神赵公明和药王孙思邈。在前殿和后宫之间,分南北两廊,中为庭院。正殿前方两侧建有钟鼓楼,分别悬钟架鼓。临街建有山门,额上镶有一块石匾,上刻“梨园会馆”四个大字。因其主要供奉老郎,故称“老郎庙”;又因同时还供奉关帝以及财神和药王,所以也称“四圣行宫”。

还有一通石碑《重修庄王庙神会碑记》,已丢失不见踪影,但封至模先生记下碑文的内容。梨园弟子于嘉庆十二年(1807)重新修建了梨园会馆,碑文中“庄王庙”,让你明白这时梨园会馆主祭的不再是原来的老郎,而已变成庄王了。而“庄王”也是一位皇帝,即五代时的唐庄宗李存勖。他年轻时就雅好音律,又能自撰曲作词,后来在军中打仗时就向战士传授自撰词,让他们边打边唱,往往竟能取胜。他当了皇帝后,特别喜欢优伶,还给自己取了个优名叫“李天下”,经常和优伶们在宫中演戏取乐,许多优人因此也官居高位。后来尊李存勖为祖师的戏班,就称他为“庄王”。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梅兰芳(中上)程砚秋(中下)荀慧生(左一)尚小云(右一)合影

鱼讯先生在为《梨园考论》作的序中有:“解放以后,50年代初、中期,我在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和陕西省文化局工作时期,程砚秋同志领了一个代表团从北京来到西安,专程来考察‘梨园遗址’,因众说纷芸而无结果。以后戏曲表演大师梅兰芳、苟慧生接连来西安演出,多次向我询问过:‘梨园遗址’在什么地方?尚小云先生来陕担任省戏校艺术总指导之后,他不仅询问,而且还亲自查找梨园遗址,都仍因资料不足,而无结果。”

从鱼讯老局长这段话中,让笔者想不到的是京剧大师中的“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先生,都到过西安,都非常关注这个唐代的梨园遗址。这主要是因为,梨园实际就是中国音乐、舞蹈、戏曲艺术起根发苗的地方。

其实,程砚秋先生曾两次到西安考察梨园遗址和地方戏剧,一次考察中来到骡马市,发现了这里的梨园会馆。并从骡马市旧梨园庙石刻、石碑的文字记载中,发现和证实西安前后有两派不同的秦腔班社艺人,他们各自敬祀戏神亦不相同,即前秦腔敬老郎;后秦腔敬庄王。在考察研究相关文字实物和采访西安知情的老辈戏曲艺人的基础上,程先生提出了在陕西历史上存在两个秦腔剧种中,后秦腔即现今流行西北地区的梆子秦腔;而前秦腔则被当地称作汉调二黄、土二黄,系于乾隆年间由魏长生等艺人传入北京,与京剧以及“皮黄”剧种具有重要渊源关系。这无疑是说京剧以及“皮黄”腔系剧种声腔源头和咱们老陕的秦腔有关。这也太让人惊异、惊诧而惊叹了,骡马市的老梨园会馆真是神奇得让人怕怕呀!

苏育生先生文中还记有:解放后这所梨园会馆归属于西安市文化主管部门管理。50年代中期,在前院建了一座小剧场,开始作为刚成立的西安市评剧团及曲艺、木偶等小型剧目的演出场所,后来又将这个地方交给了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借以开展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后院则交给了从南方迁来的西安市越剧团,由他们办公并住宿使用,演出则在新建的解放剧场。在文化大革命中,西安市越剧团和评剧团被撤销,成立了一个适应当时形势的西安市京剧团,就将前院包括小剧场划归其使用(此前群众艺术馆已搬至西安市工人俱乐部)。“文革”结束以后,市京剧团解散,市越、评剧团恢复,几经折腾,最后将前院给了西安市越剧团,后院给了西安市评剧团。到80年代后期,根据当时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西安市正式撤销了越、评两个外来剧种剧团,将在前院修建的一栋七层大楼划归新成立的西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后院变成了西安市评剧团办的印刷所的所在地。到了21世纪初,经过整体重修后的骡马市焕然一新,变成了新的时尚的商业一条街。梨园会馆的旧址,就是现在的七层楼高的玻璃封闭式的锦江之星旅馆。它的对面,变成了是宽阔的兴正元广场。

经过几百年的折腾演变,以及拆除重建,梨园会馆原来的面目早已荡然无存了,真正的让人唏嘘嗟叹!

2019年2月20日初稿

2020年2月16日修订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西安旧景 绘图 陶浒

朱文杰:从骡马市的梨园会馆说起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