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是否不會落入司馬懿之手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是否不會落入司馬懿之手

首先,高平陵之變,曹爽敗後,王凌,毋丘儉,諸葛誕等都先後起來反司馬氏。曹爽失敗,很大原因是他自己的無能,沒有放手一博的勇氣和膽識。如果他聽從桓範建議,敢於抗爭,朝中大部分做圍觀姿態的人,也會視時勢而定倒向。地方的軍隊將領更可能的投票也未定。借天子號令的威勢實不可小覷,只可惜泡在溫柔鄉中只知玩樂的曹爽諸兄弟,無勇無謀無識。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是否不會落入司馬懿之手


其次,高平陵之變其實是一次政事勢力的站隊,過去隱藏的矛盾激化,擺在明面上,曹爽這些新貴根基不深,基本的勢力都在洛陽,司馬懿這些勳貴一旦控制了洛陽,力量的對比就逆轉了。單靠一個曹爽自己都不當回事的小皇帝和司農印綬就想調動天下兵馬,我覺得桓範有點幼稚。再者,曹爽去了許都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許都勤王大軍雲集,曹爽就那麼點兵,阻止不了軍隊和皇帝直接接觸,不排除會有魏帝死忠和投機份子直接跟皇帝表忠心。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是否不會落入司馬懿之手


皇帝爭取到這部分軍隊支持後,聯繫洛陽的元老們,宣佈司馬懿的行為是他授權的,把曹爽斬了,帶一部分軍隊回洛陽親政。但是曹爽如果到許昌以皇帝名義要求天下勤王,應該說還是有很大成功可能性的。當時的局面看起來洛陽城司馬優勢很大,所以很多高官站隊了。但只要勤王一起,天下大亂,司馬遇到的阻力就大了。當司馬優勢沒那麼大的時候,背後支持司馬的所謂高官世家還會是鐵板一塊嗎?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是否不會落入司馬懿之手


世家要考慮家族的利益,以前可能十拿九穩司馬會贏所以可以戰隊。但後來發現司馬不會那麼快贏,甚至拖到最後是否能贏還未知的時候。肯定會有想法的。如果曹爽南下,號召魏國東線軍政領導人和南線軍政領導人勤王,有皇帝(曹氏宗親曹爽)作為核心,凝聚各地軍政領導人人心(王凌、毌丘儉、諸葛誕、文欽),平衡地方軍政領導人矛盾,另立中央封官許願,如果西線軍隊領導人沒記錯應該是夏侯玄、夏侯霸。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是否不會落入司馬懿之手


這些地方軍政領導人可以投票,但要考慮到敢不敢真的投票(洛陽畢竟還有家人做人質)。歷史沒有假設,畢竟曹爽沒有南下許都,一天就投降了,各地軍政領導人可能連選舉的事都沒來得及知道,也就不必表態了,因此也無法得知。但那時的觀念沒那麼強,馬超就是例子。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是否不會落入司馬懿之手


而且曹爽真的兵臨城下,司馬懿還真不敢動這些人的家屬,不動自己還能留個後,動的話滅門妥妥的。真的翻盤不需要那麼多人支持,一支鐵桿部隊趕到洛陽形勢就定了。至於什麼九卿,董卓餓死他們的時候,也沒多大用處。人們反對司馬家族,並不意味著支持曹爽。更主要的是,人們後來反對司馬家族,並不意味著當時也反對司馬家族。基於王凌等人的角度,帝國的執政官是司馬懿還是曹爽,差距並不大,至少不值得他們提著全家人頭去賭的。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是否不會落入司馬懿之手


但是如果他們有機會取代司馬氏時,那就是另一說了。另外,曹爽號召力固然不如司馬懿,但皇帝的號召力可不弱。明發討檄要求站隊,也不是人人都愛司馬懿的。也許曹爽過於忌憚司馬懿的軍事能力了,畢竟曹魏後期唯一能制約諸葛亮的統帥,征討公孫淵,又那麼漂亮,曹爽自己伐蜀打得一塌糊塗,就算有大義名分,軍事實力佔優,也不敢和司馬懿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