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奇葩說第六季開播後,有一期的論點是“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01

首先我並不提倡那種所謂的“精緻”:出門喝咖啡標配星巴克;化妝品要貴婦級;鞋子包包要名牌…


這些為了即時滿足感和虛榮心的放縱開銷、透支消費,將會帶給你還不完的花唄和信用卡。(但當然,如果你月薪10萬+,請忽略我)


畢竟“會花錢才會掙錢”的說法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


在努力工作後,我們值得一個包包來獎勵自己,反之還會成為我們努力奮鬥的動力。


但如果你把這種獎勵變成日常開銷或心靈的慰藉,喜歡就買, 不計收入支出,不加以控制,花錢能力大於掙錢能力時,


你是否精緻我不確定,但你多半是窮的。


很多女孩月入五六千,每天刷著李佳琦的視頻一邊“OMG”一邊被安利種草,


最終雙十一搶購花費的金額,快要趕超兩個月的工資,但為了省錢只能降低其他方面的消費水平。

這樣還算是精緻嗎?只因被商家的宣傳廣告所衝昏頭腦,買了一些使用率極低的物品,堆積在家裡。


最終既不捨得“斷舍離”,又想做到精緻的“極簡生活”,


這一代年輕人,太難了。


年紀輕輕是可以造作,但除了年紀和精力以外,還有什麼你可以用來“作”的呢?


2020年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疫情,可謂是給沒有存款積蓄和糧食儲備的年輕人上了一課。


在疫情面前,你沒有整盒的口紅可以活,但沒有了柴米油鹽和資金儲蓄,過不了一個月生活可能便無法維持下去。


消費本身是一件放縱自己的事情。若不設限,誰都特別會花,但掙錢能力卻並非人人都可以拿來比拼一番。


追求精緻本沒錯,但要配得上自己的心智。


在《北京女子圖鑑》中,有一幕是一個女孩,在下雨天死命護著自己懷裡的lv包包。


還記得那句話,有些人背真包都像是假的,而有些人,背假包都像真的。


積極追求“精緻”沒什麼錯,更沒有年齡限制。


它可以是外在物質的講究,也可以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但前提是為自己買單,或者通過個人努力所得。


如果是盲目攀比,或者依靠他人得來,那就只剩下“窮”了——“心窮”。


自然不值得提倡,也是不可取的。


你可以選擇精緻,但是你不能太窮,畢竟父母終將老去,你也會有一天不再少年。

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02


《奇葩說》中,在薛教授談及職場需要“精緻窮”時,他認為:


“人應該精緻窮,尤其是職場人更應該精緻窮。”


他說:“你穿好一點,化個淡妝,表示你在乎。這份在乎在職場中,在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


你每一步都比別人在乎一點,你永遠都不是在跟天才比,跟成功人士比,你是跟你的同輩、身邊的人比,你是在一點點進步的。


我們不要責怪那個我們不能改變的世界,而是要去鼓勵那個能去進步的自己。”


在我看來,與其說他是在贊同精緻窮,不如說他是在肯定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精緻的生活態度”。


這是一種你可以在現有的經濟水平上把自己的生活過到最好的一種生活方式。

拍vlog是當今新媒體的一種流行趨勢,已經不再只是明星網紅的專屬,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通過拍攝vlog記錄生活:

早起製作一份精美健康的早餐、去健身、自律學習、旅行等等這些生活片段。

人們熱衷於看別人的勵志視頻,同時會被這些正能量的生活狀態所吸引。

這種精緻的生活不需要你多麼的富有,但你一定是樂觀並且積極向上的。

在你出門見朋友或上班時畫一個精緻的淡妝,是對同事和朋友的尊重,也是一種自我的賞心悅目。

穿著熨燙過的衣服,看著整潔的家,你的心情是否也會愉悅呢?

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一定的動力去影響和改變。

而那些外在的名牌和奢侈品未必會讓你精緻,也不是所有的精緻都會讓你貧窮。

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03

精緻是你追求美,覺醒美的開始。

它可以使你的生活更有鬥志,培養氣質和品味。

所以朋友們,生活已經很艱難,我們何不盡力去過好每一天。

你不需要“精緻窮”,但你可以精緻的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向內認知,向外行走。

畢竟,外在的精緻可以帶給你短暫的快感,但內在的充實才能走得更遠。


同時,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培養“背真包”的氣質。


最後,引用薛教授的那句話:“我們不要責怪那個我們不能改變的世界,而是要去鼓勵那個能去進步的自己!”

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