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后,柴荣后世子孙的命运如何,赵匡胤信守诺言了么?

周世宗柴荣相比起很多皇帝名声不显,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出众,恰恰相反柴荣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他还曾立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而从他在位短短不到六年所做的种种表现,后世人大都相信以他的能力足以开辟出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王朝。

黄袍加身后,柴荣后世子孙的命运如何,赵匡胤信守诺言了么?

当然,历史是没有假设和如果的。那么“周世宗柴荣在宋朝延续的脉系以及生存状况是怎样的?”

在一场著名的“陈桥兵变”后,赵匡胤接受了当时的后周皇帝柴宗训的“禅让”,改国号为宋,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那究竟赵匡胤与后世其余的宋朝皇帝,有没有信守承诺善待世宗柴荣的后人呢?

黄袍加身后,柴荣后世子孙的命运如何,赵匡胤信守诺言了么?

史书记载,周世宗柴荣共有7个儿子。前三个儿子:柴宗谊、柴宗诚、柴宗諴,在他起兵时被后汉的隐帝刘承佑所杀;四子柴宗训在将帝位禅让后被赵匡胤封为郑王,但在20岁时病逝。史书记载赵匡胤“素服发哀”并追谥其为“恭皇帝”;而周世宗柴荣剩下三个儿子的结局众说纷纭:有说是被赵匡胤害死的,也有说是为了躲避追杀改了姓名最后不知所踪的。而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在赵匡胤准备将这几个尚在襁褓的婴儿处死时,一旁与赵匡胤素来关系深厚的潘美(北宋开国名将)面露不忍,并道:“于理未安”。于是赵匡胤便将孩子交由潘美收养,至此“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交代了周世宗柴荣7个儿子的去向,我们再来看看柴荣的后世命运。史书上只对“恭皇帝”柴宗训这一支有相关的记载:在柴宗训二十岁病故后,他的儿子柴永崎被宋朝封为郑国公,其爵位世袭一直到宋仁宗时期(据宋太祖赵匡胤仅三代),因当时这一支的嫡系血脉断绝,只能从柴姓的旁支中选择一人来继续承袭爵位,但真正的周世宗柴荣血脉到此也就断绝了。

黄袍加身后,柴荣后世子孙的命运如何,赵匡胤信守诺言了么?

至于在梁山好汉中排第十把交椅”小旋风“柴进,则是来源于作者的杜撰,完全是为了增添小说的戏剧性而塑造的。《水浒传》梁山108好汉中,能从史书中找到依据依据的存在的不过寥寥数人,其中并不包括这位”柴大官人“。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