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跟着这首诗去游春天的西湖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跟着这首诗去游春天的西湖

今天是万物生系列的第六首,前面我们讲过黄莺鸣叫,燕子归来,是惊蛰时分的典型意象,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种鸟类,它通体纯白,常常出现在春日的诗歌里面。在青山绿水映衬之下,它纯白的身影悠悠飞过,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跟着这首诗去游春天的西湖

湖 上

- 南宋·徐元杰 -

花开红树乱莺啼

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跟着这首诗去游春天的西湖

为奔忙赋闲,让生活有诗,欢迎踏上时间诗旅。刚才轶伦为大家朗诵的是南宋诗人徐元杰写的《湖上》,他写道:在开满红花的树林里,一群黄莺正在欢快鸣叫,平静的西湖岸边长满了青草,其间有白鹭在自在地上下飞翔。风和日丽的春天里,人们心情舒畅,在夕阳余晖之下,伴着箫鼓齐鸣的阵阵乐声,几只船儿在缓缓归来。

这首诗同样是写春日西湖,和昨天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写西湖却不太相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今天这首诗的春意更浓,前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这里有鲜花的火红,有黄莺的鲜黄,有春草的青翠,还有白鹭的纯白,四种颜色放在一起,对比非常鲜明而绚烂,加上“乱莺啼”的“乱”字,可见是一群黄莺在此起彼伏地在四处欢叫,由此透露出仲春时节的生机盎然,而西湖虽然也像白居易笔下“水面初平云脚低”所言,是平湖,水面尤为平静和悠然,但是岸边的青草,却是“草长平湖”,也就是说,此时的青草已经不像白居易说的那样,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早春景象,而是又绿且长,可见春色之深,春意之浓。而后两句,诗人的视角与白居易骑马在岸边观赏自然风光不同,而是在写湖中画船中的游人,“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可以想见湖中游船如织,在秀丽的艳阳天里,人们心情舒畅,都趁着大好春光,来到湖上尽情游玩,只是,最后诗人的情绪也和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样,都是不舍,那些在落日余晖里,不得不从湖光山色中缓缓归来的船儿,都是依依不舍,意犹未尽。

不过呢,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小现象,就是诗人们总喜欢将黄鹂和白鹭组合起来,一起来描绘富于诗情画意的风景,比如这首诗的“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这里的莺就是黄鹂,还有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另外还有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些都是写景的千古名句,那么诗人为什么喜欢这么做呢?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跟着这首诗去游春天的西湖


等仰头听够了黄莺悦耳的歌声,看够了春燕双飞的身影,诗人把注意力从天空转移到地面:

答案就是八个字,有声有色,快慢相宜,声音当然指的是黄鹂,黄鹂的歌声非常婉转优美,所以是“乱莺啼”,“鸣翠柳”,“啭黄鹂”,而颜色除了黄鹂的黄之外,就是白鹭的雪白了,两种颜色对比极其鲜丽,当然也让画面显得格外好看,快慢相宜里,快,自然指的是黄鹂,它不仅叫声轻快,而且因为是小鸟,动作也非常地快,显得特别灵动而活泼,而慢,则是指白鹭,它体型比黄鹂要大不少,又是水鸟,生性警惕,不容易靠近,所以只能远观它的飞翔,因此远望之下,它在大片的水域或者宽阔的天空中飞翔的身影,就显得尤为舒缓而悠然,所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草长平湖白鹭飞”,又或者是“漠漠水田飞白鹭”了,在两种鸟类的一快一慢之下,整个画面也就显得张弛有度,耐人寻味了。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跟着这首诗去游春天的西湖

说起来,白鹭真的是天生丽质,它身体修长,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全身又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就好像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这种优雅而美丽的精灵,在青山绿水之间悠悠飞翔,真的是一个特别迷人的风景,对于这种场景,唐代隐士张志和也有一首著名的作品《渔歌子》,予以刻画: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是呀,在鸟语花香之中,青山绿水陪伴之下,这样诗意唯美的生活,真的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转眼间,时间诗旅一年的旅程已经走到了倒数第二天了,这一年感谢有大家的陪伴,我和轶伦度过了充满诗意的一年,很奢侈,也很享受,所以真的就不想归去,只想继续沉浸在诗意的青山绿水之中了。只是再欢乐的宴席也有散去的一天,再美好的音乐也有曲终的一刻,就好比这明媚可人的春天,终究将会落花流水,春意阑珊一样,我们一年里伴随24节气的诗歌旅程也将会走完。正所谓“夕阳箫鼓几船归”,尽管依依不舍,但夕阳已然斜照,不得不意犹未尽地,缓缓归去,想到这里,还是再次感谢大家的陪伴,让我们静静地,期待明天的到来!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跟着这首诗去游春天的西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