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印象之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整個下午,車一直在綿延起伏的山巒中崎嶇前行。路況不是很好,沿途也沒有什麼好的風景,跟上次去泰國不一樣,這次除了偶爾經過幾個小集鎮時看見幾個戴著斗笠的越南女人外,我沒有一點身在異國他鄉的感覺。於是乎就昏昏入睡了。

越南印象之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醒來時天已經黑了,車也到了平原地區,車速明顯快了很多。馬路兩邊撲面而來的霓虹燈廣告牌上的陌生文字提醒我們,這的確是一個陌生的民族,陌生的國度,心裡不免有些惴惴。

越南印象之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晚上我們住在下龍灣的海邊酒店,奔波了一天,人很累,枕著海浪聲就睡著了。第二天天不亮就趕往河內,下龍灣是我們從河內回來後才遊玩的。下龍灣是越南最著名的風景區,位於北部灣西部,離河內150公里。越南人自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將下龍灣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由於下龍灣中的小島都是石灰岩的小山峰,且造型各異,景色優美,與桂林山水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曾到過這裡旅遊的中國客人都親切地稱下龍灣為“海上桂林”。

越南印象之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我們是乘坐龍船游下龍灣的。坐在古色古香的遊船上,一邊品位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情畫意,一邊聽越南船孃給我們娓娓講述下龍灣的傳說。這個很有女人味的船孃告訴我們,下龍灣名稱來歷有很多種傳說:一個神話傳說是在很久以前,有一條母龍降落在這個海灣,擋住了洶湧的波濤,使這一帶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人們便把這個海灣稱為“下龍灣”。隨同母龍下海的還有一群龍子,所以附近的小海灣又稱為“拜子龍灣”。

越南印象之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還有人說有一群白龍從遠方飛來,被這裡的絢麗風光所吸引,從天上下來留在海灣裡。白龍翻騰激浪,化作千姿百態的奇山異島。據科學工作者考證,這裡是原來歐亞大陸的一部分,後沉入海中,形成了這種自然奇觀。

越南印象之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我站在甲板上, 享受著柔柔海風和暖暖陽光,感嘆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感受著名副其實“海上桂林”。偉大的造物主把這裡的山石、小島雕鑿的形狀各異,有的如直插水中的筷子,有的如浮在水面的大鼎,有的如奔馳的駿馬,還有的如爭鬥的雄雞,最有名的是蛤蟆島,其形狀尤如一隻蛤蟆,端坐在海面上,嘴裡還銜著青草,栩栩如生。最有趣的是拇指石,遠遠看去,真的象翹起的巨人的拇指。好多人都舉起手,翹起大拇指,以拇指石作背景拍照留念。我也趕緊去湊熱鬧,不過沒有把握好機會,等我拍的時候,由於船近了,那石頭已經不太像拇指了,不覺有些遺憾。

越南印象之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