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這“三藥三方”一戰成名

中醫藥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我國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辨證施治、多靶點干預的獨特優勢,探索形成了以中醫藥為特色、中西醫結合救治患者的系統方案,成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那麼,中醫藥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有何收穫?對以後我國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有何借鑑意義?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通過臨床篩選出的“三藥三方”療效確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每次大疫過後都會出現好藥,所以有一句話叫“大疫出良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也表示,“大疫出良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同疾病做鬥爭的實踐經驗總結。


詳解“三藥三方”

李昱介紹說,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下專門設立了中醫藥專班,統籌推進中醫藥疫情防治重點科研攻關工作和中長期中西醫結合傳染病防控機制的建立。中醫藥專班由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牽頭總負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力配合,科技部、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藥監局等部門聯合組成。中醫藥專班下設專家組,由兩院院士、國醫大師、中醫醫學專家、藥學專家共同組成,專班還下設了臨床救治、機理研究、方藥篩選和體系建設四個任務組,共同落實相關任務。其中,臨床救治組在前期的臨床觀察基礎上,總結推出了以清肺排毒湯為代表的中醫藥的有效方劑“三藥三方”,在臨床救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那麼,“三藥三方”到底指的是哪三藥?哪三方?

據介紹,“三藥”即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顆粒和膠囊、血必淨注射液。李昱指出,這三種藥物都是前期經過審批的已經上市的老藥,這次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示出良好的臨床療效。

金花清感顆粒是2009年在抗擊甲型H1N1流感中研發出的有效中藥。該藥對治療新冠肺炎的輕型、普通型患者療效確切,可以縮短髮熱的時間,不僅能夠提高淋巴細胞、白細胞的復常率,而且可以改善相關的免疫學指標。近期,金花清感顆粒又被國家藥監局同時作為甲類非處方藥管理,可以很好地滿足臨床救治的需要。據瞭解,金花清感顆粒是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時,在國內西藥達菲儲備嚴重不足情況下,有關部門專門針對流感疫情立項研發的中藥,基礎研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牽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等多家單位參與,採用國際公認通用的評價指標及流感病毒毒株,用體外與體內實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證實了金花清感顆粒具有抗病毒、解熱、消炎、免疫調節等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也領銜成立了由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等11家醫院參加的課題組,進行達菲與金花清感治療甲型H1N1流感臨床效果對比研究。該研究採用國際通用的現代循證醫學研究方法,研究結論顯示,金花清感顆粒治療效果與達菲相當,且無副作用。此項研究內容於2011年8月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內科學年鑑》,這也是中醫藥歷史上首個經過Ⅲ期臨床、循證醫學的中成藥。

連花清瘟膠囊在治療輕型、普通型患者方面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在緩解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方面療效明顯,同時可以有效地減輕轉重率。據瞭解,連花清瘟是2003年非典(SARS)時期研發治療流感的創新中藥。面對SARS疫情,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組建針對SARS病毒的中藥科研團隊,挖掘中醫藥兩千年治療“疫”病的精華,制定處方、探討工藝、制定標準等。他們以漢代張仲景“麻杏石甘湯”、明代吳又可治疫病善用的“大黃”、清代吳鞠通的“銀翹散”三朝名方為基礎,結合現代中藥學抗病毒抗炎藥物研究成果,並加入增強人體免疫的“紅景天”,芳香化溼避穢的藿香,集兩千年中醫藥治療外感熱病的智慧,研製出連花清瘟這一創新中藥。作為現代中醫藥的代表,連花清瘟膠囊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抑制和緩解作用逐漸獲得了海內外的一致首肯。

血必淨注射液可以促進炎症因子的消除,主要用於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早期和中期治療,可以提高治癒率、出院率,減少重型向危重型方面的轉化概率。該藥是2003年非典期間研發上市的中成藥。血必淨由我國危重病急救醫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王今達通過不斷優化清代“血府逐瘀湯”組方,歷經30年研製成功,由紅花、赤芍、川芎、丹參和當歸組成,兼具活血化瘀、涼血養血、潰散毒邪功效,以治療感染誘發的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為適應症。取名血必淨,就是寄希望於清除血液中的內毒素和炎症因子等致病因素,必須保持血液乾淨的意思。2003年還是院內製劑的血必淨,在救治SARS患者時顯示出明確的療效,由此進入抗SARS新藥快速審批綠色通道,並於2004年初獲批上市,由紅日藥業獨家生產,成為防治嚴重感染性疾病的一項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膿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治療藥物的空白。

“三方”則是指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這三個方劑。清肺排毒湯是源自於《傷寒論》的5個經典方劑融合組成的,在2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前期取得臨床良好療效的基礎上,即向全國推薦使用清肺排毒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各型的患者,而且經過臨床長期的觀察,清肺排毒湯顯示出了在阻斷輕型、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在重型和危重型搶救過程中也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清肺排毒湯是國家診療方案中推薦的通用方劑。化溼敗毒方和宣肺敗毒方是黃璐琦院士團隊和張伯禮院士團隊在武漢一線的臨床救治過程中,根據臨床觀察總結出來的有效方劑,在阻斷病情發展、改善症狀,特別是在縮短病程方面有著良好的療效。

推進成果轉化

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冊司副司長楊勝指出,國家藥監局積極支持發揮中醫藥的特色,支持中成藥和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

楊勝表示,關於應急審批工作,國家藥監局科學有序地開展工作。一是第一時間啟動應急審批工作機制,既堅持依法依規,又做到特事特辦,確保應急審批科學精準、規範有序和高效。二是積極對接藥物科研攻關,對潛在有效藥物的應急審批申請和諮詢能收盡收,隨到隨研判,研判之後迅速向研究機構反饋,共同推進項目的進展。三是爭分奪秒地開展應急審評審批。

楊勝說,以中藥的“三藥三方”為例,我們組建了以中醫藥院士,特別是抗疫臨床一線的專家為主的特別專家組發揮指導作用,組織專人與“三藥三方”的生產企業、研發單位積極對接,做好技術指導和註冊服務。在前期抗疫臨床實踐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礎上,已經加快完成了“三藥”的成果轉化,正在抓緊推進“三方”的成果轉化。此外,國家藥監局還積極指導各地緊急出臺醫療機構製劑應急管理的政策,依法依規開展中藥民族藥醫療機構製劑的備案、審批和調劑使用工作,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後續,國家藥監局會繼續按照“統一指揮、提前介入、隨到隨評、科學審評”的原則,全力做好應急審批工作,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用藥的需要。

據悉,國家藥監局已經批准將治療新冠肺炎納入到“三藥”的新的藥品適應症中;“三方”中的清肺排毒顆粒和化溼敗毒顆粒,也已經國家藥監局批准,獲得國家的臨床試驗批件。

原標題:《大疫出良方——戰疫中的“三藥三方”作用大》

欄目主編:張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