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镜下食管次全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及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1 技术背景介绍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1],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及食管癌微创手术(MIE)。大量研究[2-7]表明,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MIE 具有创伤小、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MIE 目前成为治疗食管癌的主流术式。

2 技术创新点及特色

2.1 采用胸腹腔镜联合,腹部小切口的微创手术

目前 MIE 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可分为微创右胸内食管-胃吻合术,经纵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胸腹腔镜下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本视频胸部采用左侧俯卧位,4 孔法,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的方法进行胸部操作。其中腹腔镜下游离完胃后,采用腹部小切口制作管胃状的技术,具有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的优势。而且在食管-胃完成吻合后,可以手辅助下置入空肠营养管,从而进行术后肠内营养,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2.2 清扫淋巴结与游离食管有序结合

胸部操作先游离上段食管后侧及上纵隔胸膜,有助于更好地显露并清扫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游离食管时一并清扫食管旁淋巴结,更符合无瘤原则。游离食管上段前,通过“悬吊法”进行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使淋巴结暴露更好,清扫更彻底。游离完食管后行隆突下淋巴结单独清扫,有暴露充分、清扫彻底的优势。

2.3 腹部无抓持胃游离技术

采用腹部 5 孔法,主刀位于患者右侧,游离胃时进行挑拨离断方法,全程无抓持胃组织,减少对胃组织的损伤,有助于降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2.4 颈部离断食管,经腹部拉出食管及肿瘤

颈胸交界区出口相比食管裂孔直径更小,颈部离断食管,经腹部食管裂孔拉出食管及肿瘤,减少颈胸交界区狭窄的出口对肿瘤造成的挤压,减少肿瘤种植转移机会,更符合无瘤原则。

2.5 食管-胃底左颈部器械吻合

采用“棒球状管胃”圆形吻合器行食管-胃底大弯侧吻合方法。圆形吻合器具有稳定性能,可避免手工操作的不稳定性。相对于侧侧吻合,圆形吻合器具有更充分的操作空间,可以达到更高位置的吻合,从而达到吻合口与肿瘤的安全距离。采用“棒球状管胃”行食管-胃底吻合方法,具有血运更佳、吻合口周围张力均匀的特点,有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3 技术应用开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大量探索,术者已经熟练掌握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技术要点,目前该术式已经成为我们医疗组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手术方式,组内全年 120 例左右此类手术。

4 技术讨论

4.1 悬吊法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

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的方法,保留食管左侧系膜,采用荷包缝线悬吊食管,有助于更好地暴露左喉返神经[8]。助手用“花生米”向前后方压开气管环,可以获得比较广阔的腔镜视野,充分游离食管气管沟结缔组织,荷包线收紧,清晰地显露位置变浅的左喉返神经,钝性加锐性分离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及脂肪组织。期间使用能量器械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4.2 胃吻合端全层缝合一针

在吻合器的穿刺锥经管状胃穿出后,在穿刺锥外侧缘约 0.3 cm 的管状胃周,绕穿刺锥全层荷包缝合一针,打结。确保胃壁全层与食管全层吻合,避免胃黏膜遗漏吻合的发生。

4.3 注意事项

MIE 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患者的选择,患者临床分期为Ⅰ~Ⅱ期及部分Ⅲ(CT3~4a)期,既往无严重的胸膜炎病史;(2)腔镜下的操作技术及手术器械的高要求。术者要有娴熟的腔镜操作技术,还需要配套腔镜器械如电凝钩、超声刀、腔镜下分离钳及剪刀。

5 视频要点概述

患者,男,60 岁,主诉吞咽梗噎感 1 个月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术前胃镜提示:食管距门齿 30~33 cm 见肿瘤生长。病理活检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颈胸上腹部增强 CT 提示:胸中段食管癌,未见明显肿瘤外侵及转移。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胸中段食管癌(UT3)。心肺功能正常。临床诊断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 cT3N0M0,ⅡB 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