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引导法抓好作文的准备阶段工作

用引导法抓好作文的准备阶段工作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

刘俞萍 李桂兰 盖翠萍 毕秀丽


用引导法抓好作文的准备阶段工作


要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从思想和材料上有所准备,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愿

望,使学生充分占有材料,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那么如何达到这

一目的?我们认为引导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引导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探索并有所发现和创造的

一种教学方法。

一、围绕题目,观察实践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

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

分析的习惯。”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会感到头脑空空,无话可写,写出的文

章空洞无物,干瘪乏味。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平时很少参加社

会实践活动,不注意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怎样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

的写作素材,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1.引导学生围绕作文题目,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学生创造了极其丰富多采的写作环境,提供了取之

不尽、用之不绝的写作题材。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山村田野、

日月星辰、雨雪风霜、车辆船只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材料。改革开放

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进一步丰富了学

生的作文题材。另外,学生帮父母种地、管理果园、喂鸡鸭、养猪养兔等少

量实践活动,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厚,更是他们作文的极好素材。而这些

写作素材的发现和利用,必须经过仔细认真地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

维的知觉,没有思维参与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可见观察是我们全面了解

认识某种事物,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准备酝酿”阶段中,向学

生布置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之后,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题目细心观

察分析有关事物,从而发现最佳写作素材。

譬如,进行以《春游》以题的作文训练时,在布置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

求之后,我们组织学生游览了革命遗址老蜂窝和昆嵛山主峰泰礴顶等景点。

春游前,我们针对这次作文的写作要求,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春游中

亲自观察体会:这次春游,游览了哪些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使其产生解决问

题的内部需求,从而在春游活动中去观察去认识。另外,我们还针对学生知

识面狭窄和观察分析事物肤浅的薄弱环节,有重点地介绍了当年发生在这里

的革命历史故事。讲述了于得水等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胶东特委

的领导下,率领红军游击队,以老蜂窝为秘密据点,同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的

感人事迹。接着带领学生攀上陡峭的老蜂窝,观察体会这里的险峻、易守难

攻的特点,联想当年红军游击队与敌人战斗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材料,大多数学生在试写初

稿前就已经“胸中有丘壑”了。

2.引导学生深入实践,体验生活,反映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在实

践中了解生活、观察生活。比如说,要让学生写作一次活动,就让他们亲自

参加这次活动,使其有亲身体验,对活动的次序、场面、活动时的情况、感

受有详细的了解,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我们在准备酝酿阶段,通过督

促检查、辅导质疑等环节鼓励学生再观察、再实践、在实践中认真观察、分

析、细心品味,广泛搜集写作素材,力求所写的文章生动具体、接近生活,

使人读后有真实感。

二、辅导质疑、组织讨论

学生在作文的准备阶段,有问题可随时向老师质疑,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并可组织讨论。这里的讨论,就是让学生根据一定的作文要求展开充分的讨

论,海阔天空,畅所欲言。在各抒己见的环境气氛中开阔思路,明确观点,

确定写作内容。

引导法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及教师对学生四冲

八突“反应”的及时疏导,体现出自我以现、相互评判发现、在发现中寻求

更深刻发现的学习行为特征,这一点,主要通过讨论这一途径来实现。

1.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无论写什么文章,动笔之前,首先应考虑的是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

想。我国古代作家称之为“立意”,即确立中心思想。元人程端礼说:“作

文,以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十分形象地论述了

“立意”的重要性。同一次作文,如何确立中心思想,学生们各抒己见,不

可避免地有一部分学生把题意领会偏。那么,如何使中心思想正确、鲜明、

集中、深刻呢?我们采取了老师领、学生跟、师生共探的做法,引导学生认

真思考,分析、比较、鉴别,将各种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

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加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炼出深

刻新颖的中心思想。

譬如写《一个夏天的晚上》,夏天有很多个晚上,写哪一个晚上好呢?

有的同学平铺直叙地从晚上吃饭写起,接着写乘凉、看电视、休息,毫无意

义,甚至有的同学顾左右而言他,专门进行环境描写,不涉及其它内容,离

题千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作文中心思想把握得不准。针对这

种情况,教师领着学生再一次回顾了本次作文要求,特别是中心思想的要求:

“正确、鲜明、集中、深刻”;然后接着进行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出

自己的观点,互相评判,发现自己的选材与中心思想之间的矛盾;最后,师

生共同研究、探讨,确立了中心思想。有的同学写夏夜乘凉发生的或听到的

某件值得称颂的事;有的写小伙伴在夏夜做游戏,学到知识;有的写举行家

庭音乐会,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这样,避免了偏题、离题现象,从

而写出了符合要求的作文。

2.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丰富写作材料。

学生作文确立了中心思想后,首先解决的是材料问题。材料是形成文章

主题的支柱,是文章的特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没有材料就

写不出文章。材料可以说是文章的血肉,有了丰富的材料,文章才可能血肉

丰满。历史上一切有名的著作,都是在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学

生掌握的材料,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对生活观察的方式、方法不

同,他们所获得的作文素材也就不同。他们掌握的材料,大多是通过直接经

验所得。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掌握的材料讲出来,也就是

给每个学生传授经验的机会。这样,彼此取长补短,每个人的作文素材相对

来说就丰富多了。

例如,写一件你看到或听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一开始,在督

促检查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还是老一套,不外乎以前存入他们头脑中的

及作文选上的拾钱包、手表、让座之类的事,很少有新颖的东西。于是,我

们就组织学生举行了一次交流会,让每个学生起来讲一讲自己的选材。结果,

同学们发现,他们的选材是雷同的。这时候我们稍加引导,讲了徐洪刚、孔

繁森的事迹,点明像这样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做贡献的新人新事都符合要

求。然后让同学仔细回想周围的、电视上的类似的事,进行交流。最后,学

生们选材与前面迥然不同。有的写农村中身为村长的爸爸怎样拒收礼品为村

民办实事;有的写村里的团员组织的义务服务队为村民服务等等,篇篇都独

具特色。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及时解决,杜绝了千篇

一律的现象。

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锻炼自己分析、辨别、取舍材料的能力。

材料具备了,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有的材料都写进文章里,要

根据中心思想有所取舍。到底取哪些、舍哪些呢?例如:有的同学写自己的

妈妈,其中心是表现妈妈关心他的生活,但选的材料是妈妈助人为乐,不计

较个人得失。像这样的文章,虽然材料不错,但与中心不符。怎么办?通过

讨论,同学们认真分析、比较,最后提出可行的意见:或是另立中心,或改

写材料⋯⋯像这样经常进行这种活动,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

对别人的观点逐渐分辨清了,对自己感知的材料就也能分辨清楚,并选取合

适的材料,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实践证明,用引导法抓作文的准备阶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卓有

成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