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有詩歌,我們有賞析,孩子有朗誦——詩意傳承,絃歌不絕

童音、童詩與童趣

本期繼續為你讀詩,是孩子讀他們父母的老師——駱曉戈教授的詩。詩意中國,孩提開始。正如本項活動的發起人衚衕學說,當是件“意義非凡”的事情。

老師有詩歌,我們有賞析,孩子有朗誦——詩意傳承,絃歌不絕


綠色的陽光——寫給滿山新綠的葉子

老師有詩歌,我們有賞析,孩子有朗誦——詩意傳承,絃歌不絕

童詩中國:綠色的陽光.mp32:00

來自詩詞茶座


一下子不知從哪裡落下

這麼多小鳥的歌唱

一下子不知從哪裡鑽出

這麼多新綠的陽光


煙雨濛濛的江樹

枝幹崢嶸的古松

都挺了挺身子靠近它

靠近它就是靠近太陽


葉子像薄薄的墨鏡

把一束束陽光染綠了

又用無數葉脈的經絡

重新交織透明的光的圖案


它透出宇宙間無限生機

一團團綠的生命在燃燒

越到樹梢的越是光亮


耀得我睜不開雙眼

身旁,綠的陽光卻

那麼親近我——

柔和地喚起青春的火焰

老師有詩歌,我們有賞析,孩子有朗誦——詩意傳承,絃歌不絕

作者:駱曉戈

朗讀:李添翼(10歲)寧鄉白馬橋街道中心小學四年級


《綠色的陽光》是一首充滿生命力的小詩。歌唱的小鳥,挺直身子努力靠近太陽的大樹,染綠陽光的葉子,燃燒生命的一團團綠,都是那麼生機盎然。這“綠的陽光”,不僅光亮萬物,也照亮內心,她親近“我”,喚醒了“我”沉寂內心的青春火焰,讓讀者也不禁想走出家門,擁抱大自然,聆聽滿山新葉溫柔的呼喚。詩人善用動詞,“鑽”“挺”“染綠”“交織”等詞語讓物擬人化,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畫面。詩人又善於轉換不同的感官體驗,於是聽到的歌聲有了“落”的視覺,時間更短暫,畫面更豐富,這不正是詩的奇妙嗎?

賞析:胡江(駱老師03級學生)


我和媽媽捉迷藏

老師有詩歌,我們有賞析,孩子有朗誦——詩意傳承,絃歌不絕

童詩中國丨綠色的陽光+我和媽媽捉迷藏【為你讀詩02】

我和媽媽捉迷藏

在我美麗的家鄉

有一個小姑娘

她最愛玩的遊戲

和媽媽捉迷藏


媽媽,媽媽

我變成了一隻羊

女兒,女兒

我就是那青青草兒綠山岡


媽媽,媽媽

我變成了一棵樹

女兒,女兒

我就是那樹梢上的藍月亮


媽媽,媽媽

我變成了一條小溪

女兒,女兒

我就是那奔騰不息的大海洋


媽媽,媽媽,我回來了

當你的女兒也不錯

女兒,女兒,快吃飯

明天我們再玩捉迷藏


老師有詩歌,我們有賞析,孩子有朗誦——詩意傳承,絃歌不絕

作者:駱曉戈

朗讀:沈秀玉、周妙言(7歲)永州冷水灘區梅灣小學一年級


《我和媽媽捉迷藏》是一首極富孩童趣味的詩歌,詩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愛玩捉迷藏遊戲的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形象。


詩歌採用“媽媽,媽媽”“女兒,女兒”的對話體形式,通過一聲聲的呼喚將我們引入了幾個媽媽和女兒捉迷藏的場景。小姑娘想象自己變成了“羊”“樹”和“小溪”,可是媽媽會變成長滿青草的“綠山岡”、樹梢的“藍月亮”和接納小溪的“大海洋”,不管小姑娘變成什麼,媽媽總會把她找到,總會出現在她的身邊。最後,玩累了,回家吧,媽媽已經做好了可口的飯菜等著她呢!所以呀,不管孩子走到哪裡,媽媽總會找到她,因為媽媽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媽媽的愛會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邊,給孩子最溫暖的的守候。做媽媽的孩子多麼幸福!


親愛的孩子們,你感受到媽媽對你的愛了嗎?我們又該怎樣去表達對媽媽的愛呢?


賞析:沈秀玉(駱老師03級學生)


老師有詩歌,我們有賞析,孩子有朗誦——詩意傳承,絃歌不絕


駱曉戈

駱曉戈,原名小鴿,女,1952年9月出生。當過下鄉知青,小學教師,工人,編輯,作家,詩人,現為湖南工商大學教授。已出版詩集:《鄉村的風》《鴿子花》《挎空籃子的主婦》《很黑與很白》,散文隨筆集有《母親手記》,學術專著有《性別的追問》《女書與楚地婦女》,長篇小說有《長成一棵樹》等。


駱老師的詩,柔和、溫馨、細膩,善於描寫童真、童趣,其最近出版的詩集《很黑與很白》就是一本關於校園詩歌與兒童詩歌的詩歌集。


老師有詩歌,我們有賞析,孩子有朗誦——詩意傳承,絃歌不絕

老師有詩歌,我們有賞析,孩子有朗誦——詩意傳承,絃歌不絕。

朋友,你家的萌娃是否願意參加呢?有意者可留言或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