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古不修今-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正文: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基本釋義:

1、世:古時稱30年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釋為朝代。
2、因襲:沿用、繼承。

2、損益:減少和增加,即優化、變動之義。(孔子提出的概念)*子張問孔子:“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湯味兒:

不法古不修今-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筆者2019年拍攝於陝西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

物理學中,沒有任何物體是靜止的狀態,所謂的靜止通通是相對關係。這段話孔子告訴了我們,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必然,若要通古今,首先要了解古,才有機會判斷或者預測未來,現實中,但凡能夠預測,預言的人都是在某一領域研究深入或者非常博學的智者才可以做到。

這段話首先說明了一點,任何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一定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若違反自然法則,倫理道德,就一定會產生變化。要麼興,要麼衰,若不加以改變,那就會被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不過從某種意義上,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去做一個先知,做一個預言家,應該用活在當下來理解這段話的意義就更大了。
我們應該思考夏為何被殷取代,殷為何被周取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執政的時間,時間長短並不是定量,但是從生到滅一定會有其根本原因,即使在任何一個朝代的歷史中,變化變革都是存在的。而最終導致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嚴謹期間我做了一個調查,資料如下:
夏朝滅亡:公元前2033至公元前1562。
夏代末年,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築傾宮、飾瑤臺,揮霍無度。


商朝滅亡:
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
到第三十代王「紂」時(帝辛)紂王,王權與貴族權勢的鬥爭發展到了鼎點。紂王自持聰明,剛愎自用,文過飾非,淫虐無比,奢侈無度,醉生夢死,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作長夜之飲。紂王設炮烙之刑,大肆殘殺王公貴族。濫施酷刑,加重聚斂,使得諸侯、貴族和小民都相與反叛。紂王在危機日益加深時,還大規模地對週邊部族用兵,平定東夷,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
西周滅亡:
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21年
西周時,國家已趨敗落。幽王二年,關中發生大地震,災情嚴重,民眾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別處謀生。幽王卻依然貪圖享樂,不顧國事。為博取寵妃褒姒一笑,幽王居然下令在傳遞軍情的烽火臺上燃點烽火。各地諸侯見烽煙大起,立即召集兵馬,趕來救援,卻見幽王陪伴褒姒在飲酒作樂,才知受騙。最後幽王更廢申後而立褒姒為後,這樣不僅引起宮廷內部分裂,也引起申後之父申侯不滿。
以上資料附送文件於大家,大家可以查閱。
綜合以上的信息,我們可以發現,導致朝代滅亡的主要原因如下:
1:朝綱敗壞,奸臣當道、

2 :好大喜功,濫用民力、
3:殘暴不仁,人人自危、
4:天災人禍,疏於體恤、
5:官逼民反,推翻苛政、
6:君主昏庸,疏於治國、
以上是各個朝代出現衰敗的共性原因,我們是歷史長河的一個流星,我們無法縱觀未來幾百年,所以我們應該要搞清楚的是如何活在當下,與其看人成功,不如看別人的失敗,畢竟,避免失敗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成功,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這都是立命之本,初心不變,才能得始而無終。
聽到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所謂變革應存於順境之中,有人會說,那這句話說的意思難道是逆境中等死麼?其實不然,順境中是有更多的機會試錯的,而逆境之中,應該遵循一種定力,用心解決導致逆境的原因和問題,而不建議大量的變革。其實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應該是:勝不驕敗不餒的寫照,順勢而為而不是順勢不為,這是避免逆境產生的最好辦法。
商鞅的一句名言,不法古不修今。就是一種動態的詮釋。以攻為守,才能長久。如其所言: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華為的對手已經上升到國家級,他的對手是世界第一的美國,如若羔羊,豈不亡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