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擴招了,分數線卻漲了為什麼?


"

2020年4月14日 考研國家線公佈,其中的管理類聯考漲幅5分。受疫情影響,很多學校透露了擴招的風聲。這讓本以為今年聯考國家線必定下降或保持平穩的踩線黨們,大跌眼鏡。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對此非常疑惑。


為什麼擴招了,國家線反而漲了?

為什麼題目難度沒有降低,國家線卻漲了?

為什麼擴招?擴招的政策都給了誰?

大規擴招研究生到底貶值了沒有?

國家線漲了是不是意味著管理類聯考越來越難?

"


整個事件要從本疫情,以及教育部發布相關政策開始說起!


“ 研究生擴招了,分數線卻漲了為什麼?


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女士在新聞發佈會上的一席講話,今年國內碩士招生局勢已基本塵埃落定,擴招18.9萬研究生,同時專升本規模擴大32.2萬。


這意味著什麼,大家其實看得也都比較清楚:


  • 研究生學歷再次通貨膨脹,貶值了。


  • 為了降低當前社會的就業壓力,讓更多人再多讀幾年書。


我們把目光放在2020年疫情的爆發上,市場就業形勢嚴峻:


“ 研究生擴招了,分數線卻漲了為什麼?

圖源:智聯招聘


“ 研究生擴招了,分數線卻漲了為什麼?

圖源:微博,作者:一分鐘讓你笑


現在,大家也許會問,擴招解決就業壓力是好事,為什麼在職研究生漲分了呢?這兩個有哪些必然的聯繫?


近些年來國內商學院一直在擴大招生規模。在校生報考的學術型研究生則一直在縮小規模很多甚至不接受外部考生,只接受推免考生。


但凡事都要講究資源配置,沒錯就是資源調配導致的漲分!


就業環境良好時擴大在職研究生招生,提高市場就業人員能力與學歷水平。就業環境不好時,則擴大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規模。有人問為什麼不能齊頭並進?


因為資源有限,教授資源有限、院校硬件資源有限。只能根據當下環境合理調配資源。


今年管理類聯考的175分,其實也是資源配置與調控的產物。全日制擴招,必然意味著在職研究生的資源擠兌出現。並且就業壓力不是一年兩年能夠解決的。這種局勢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研究生遭遇通貨膨脹,在職研究生越來越難,我們到底還要不要考?


這個問題是一個歷史問題,我們把目光追溯到1999年高考擴招!

99年高考擴招,有一個大的歷史背景,就是發生了僅僅數年時間便摧垮亞洲四小龍--香港經濟的亞洲金融危機。那次金融危機是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1998年愈演愈烈。雖然中國當年並未成為金融風暴的重災區,但受到較強波及在所難免,國家在當年制定的反危機措施當中,有這樣核心兩條:①擴大內需,②保證8%的經濟增長(遠遠高出2019年GDP增長速度1.9個百分點)。


在1998年,既然確立了擴大內需、經濟增長保8的總方針,鼓勵消費便落到了教育產業的肩頭之上,這是因為在當年買什麼都會面臨貶值風險,唯有投資教育,一切無需多言,大家都在用腳投票。


這裡有一組數據,大家必須重視:


“ 研究生擴招了,分數線卻漲了為什麼?

1997-2014年高考錄取率變化


1. 1998年高考錄取率僅為34%,

1999年擴招後,當年高考錄取率便達56%,隨後整體呈大步增長趨勢,截止2018年,全國參加高考975萬,最終錄取率已達81.13%。


2.在1999年上下,也就是各位同學差不多剛剛出生的時候,各位家長一定保留著當年的歷史記憶:那個時候能夠參加高考的人數約佔同齡人的6%,而且當時本科與專科的錄取差距(僅差20分左右)、就業待遇都不像現在如此懸殊。換言之,在那個時候專科,同樣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就是這樣,在隨後的十餘年內,本科學歷正式逐漸成為職場入門標配,而沒有及時看清社會人力需求結構變化趨勢,考取專科便心滿意足,或者甚至沒有參加高考的學生,在未來的時間內都體會到了求職的艱辛。


現在,大家再次面對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的研究生擴招18.9萬,不知作何感想?


從國家層面講,擴招將優先緩解近期下崗人員的就業壓力,他們現在普遍都是每個家庭的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急需一份經濟收入,維持整個家庭的安康。同時,大家也不必過於擔憂未來的就業機會。因為經濟發展是波動式的,有波谷,自然便有觸底反彈,這就好比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國企改革,在2001年後整體的下崗浪潮便逐漸接近尾聲,一切重煥生機。


從個人層面講,擴招從表面上看會致使研究生學歷貶值。但是如果我們具有歷史眼光,我們就能發現,國家正在明明白白的告訴你,碩士學位將來會成為職場的入職標配,這部“現實主義職場大劇”的劇情可以說,與20年前如出一轍。


郝言相勸:“

“ 研究生擴招了,分數線卻漲了為什麼?

如果大家不跟上浪潮,還像1999年一樣抱著專科學歷就心滿意足,那很可能就會成為被歷史攆過的車轍印,壓在原地,可車輪還在義無反顧的繼續向前行進。


回想一下,1999年前,專科的錄取率還相當於現在考上985,考上本科就如同當下名校海歸畢業。


如果現在還停留在本科學歷,2029年,我們會是什麼樣子?


本文部分文字引用於康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