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盆”与“盆山前”,海阳一个小山村的名称变化故事

在海阳市的中部,有条很有名的“民俗旅游路”,路的西头,始于朱吴镇的山中涧村附近,向东在山间绵延,一直到达盘石店镇周围。


有一次,笔者沿着这条路向东走,在山中涧村的最东头,准备上坡往缪家村方向转弯时,不经意间看到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仙人盆”三个字。按照指示牌的方向,远处看到的只是山间的一个垭口,垭口的那边是个什么样子?令人神往。
于是,我们向垭口前行,翻过山路的最高点之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圈环山的梯田。这些梯田,犹如螺纹一样,在山上由高到低盘旋而下,在螺纹的尽头,也就是群山环绕的谷底,有一片红瓦。原来,仙人盆就是这村庄的名称啊。

“仙人盆”与“盆山前”,海阳一个小山村的名称变化故事

在垭口上眺望,仙人盆村近在眼底。但真要走下去,还要绕很远一段山路。在环山而下的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在樱桃园(仙人盆以产樱桃闻名,大樱桃和小樱桃种植规模都不少)劳作的大叔。攀谈几句之后发现,这个仙人盆村不仅有好风光,还有好故事。

“仙人盆”与“盆山前”,海阳一个小山村的名称变化故事

仙人盆村以蒋姓居多,根据族谱记载,他们的原籍在河南登封。相传在明末,这支蒋姓人的先祖千里迢迢迁到此处,建村落户。
在当时,海阳尚未建县,这里还属于莱阳县的地界。从此处到莱阳县城 ,有一百多里路,又是山区地形,真可谓是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现代人会如此认为,相信古人亦有同感。否则,村庄的名称也不会带上一个“仙”字。

“仙人盆”与“盆山前”,海阳一个小山村的名称变化故事

说到仙字的由来,不仅与仙境般的环境有关,还有一段典故可讲。原来,在村庄的北面,有一座高山,在山顶的位置,一块巨石突立其上。走近细看,石中有一凹陷,宛如盆状。下雨时,天上之水就聚在盆内,长存不竭,古人以此为奇,就把它想象成为仙人用的盆,故称之为“仙人盆”,这座山得名“盆山”。而仙人盆后来也成为村庄的名字。
村庄以仙人盆为名,沿用了数百年的时间,到了上世纪中期,出现了一段改名的小插曲。
当时在“破四旧”的背景下,有不少村庄都改过名字,以海阳为例,发城公社有个冢后村,原来是因为地处古冢之后而得名。当时就取谐音,更名为“忠厚”。而在文登,还有个叫做“黑夼”的村庄,由黑变亮,改为“亮夼”。而“仙人盆”这个名字,在当时被认为带有“迷信”色彩,因此也在更改之列。改名的时候,就取在盆山之前的寓意,定作“盆山前”村。

“仙人盆”与“盆山前”,海阳一个小山村的名称变化故事

不过,“仙人盆”这个名字毕竟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一下子更改,很多人并不适应。尤其是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里也有人开始做买卖,越发觉得“盆山前”这个名字不如“仙人盆”好听。
因为,“盆山前”在当地方言中的发音,与“赔三千”有点像,不管是做买卖的商户,还是种樱桃的农家,对此都颇感“刺耳”。有人曾开玩笑的说:“今年赔三千,明天赔三千,赔下去就赔没了。”在这种情况下,恢复原名,就成为当地人的共同愿望。
经过争取,到了1981年,盆山前村改回了“仙人盆”的称呼,延续至今。

“仙人盆”与“盆山前”,海阳一个小山村的名称变化故事

在当地人的语境中,“盆”这个字,放在开头和结尾的寓意大不相同。放在开头,听起来像“赔”;放在结尾,听起来有“聚宝盆”的感觉。
而这个仙人盆村,也的确算是“聚宝”的好地方。这里虽然位置偏僻了一些,但通过发展樱桃种植和民宿旅游,却也挺富足。每年的五六月份,樱桃收获的时节,不妨到这里看看。遇到热情的老人,还可以跟他们打听一下这些典故,相信他们用方言讲起来,更绘声绘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