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盆”與“盆山前”,海陽一個小山村的名稱變化故事

在海陽市的中部,有條很有名的“民俗旅遊路”,路的西頭,始於朱吳鎮的山中澗村附近,向東在山間綿延,一直到達盤石店鎮周圍。


有一次,筆者沿著這條路向東走,在山中澗村的最東頭,準備上坡往繆家村方向轉彎時,不經意間看到一塊指示牌,上面寫著“仙人盆”三個字。按照指示牌的方向,遠處看到的只是山間的一個埡口,埡口的那邊是個什麼樣子?令人神往。
於是,我們向埡口前行,翻過山路的最高點之後,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圈環山的梯田。這些梯田,猶如螺紋一樣,在山上由高到低盤旋而下,在螺紋的盡頭,也就是群山環繞的谷底,有一片紅瓦。原來,仙人盆就是這村莊的名稱啊。

“仙人盆”與“盆山前”,海陽一個小山村的名稱變化故事

在埡口上眺望,仙人盆村近在眼底。但真要走下去,還要繞很遠一段山路。在環山而下的途中,我們遇到了一位在櫻桃園(仙人盆以產櫻桃聞名,大櫻桃和小櫻桃種植規模都不少)勞作的大叔。攀談幾句之後發現,這個仙人盆村不僅有好風光,還有好故事。

“仙人盆”與“盆山前”,海陽一個小山村的名稱變化故事

仙人盆村以蔣姓居多,根據族譜記載,他們的原籍在河南登封。相傳在明末,這支蔣姓人的先祖千里迢迢遷到此處,建村落戶。
在當時,海陽尚未建縣,這裡還屬於萊陽縣的地界。從此處到萊陽縣城 ,有一百多里路,又是山區地形,真可謂是遠離喧囂的“世外桃源”。
現代人會如此認為,相信古人亦有同感。否則,村莊的名稱也不會帶上一個“仙”字。

“仙人盆”與“盆山前”,海陽一個小山村的名稱變化故事

說到仙字的由來,不僅與仙境般的環境有關,還有一段典故可講。原來,在村莊的北面,有一座高山,在山頂的位置,一塊巨石突立其上。走近細看,石中有一凹陷,宛如盆狀。下雨時,天上之水就聚在盆內,長存不竭,古人以此為奇,就把它想象成為仙人用的盆,故稱之為“仙人盆”,這座山得名“盆山”。而仙人盆後來也成為村莊的名字。
村莊以仙人盆為名,沿用了數百年的時間,到了上世紀中期,出現了一段改名的小插曲。
當時在“破四舊”的背景下,有不少村莊都改過名字,以海陽為例,發城公社有個冢後村,原來是因為地處古冢之後而得名。當時就取諧音,更名為“忠厚”。而在文登,還有個叫做“黑夼”的村莊,由黑變亮,改為“亮夼”。而“仙人盆”這個名字,在當時被認為帶有“迷信”色彩,因此也在更改之列。改名的時候,就取在盆山之前的寓意,定作“盆山前”村。

“仙人盆”與“盆山前”,海陽一個小山村的名稱變化故事

不過,“仙人盆”這個名字畢竟有了幾百年的歷史,一下子更改,很多人並不適應。尤其是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村裡也有人開始做買賣,越發覺得“盆山前”這個名字不如“仙人盆”好聽。
因為,“盆山前”在當地方言中的發音,與“賠三千”有點像,不管是做買賣的商戶,還是種櫻桃的農家,對此都頗感“刺耳”。有人曾開玩笑的說:“今年賠三千,明天賠三千,賠下去就賠沒了。”在這種情況下,恢復原名,就成為當地人的共同願望。
經過爭取,到了1981年,盆山前村改回了“仙人盆”的稱呼,延續至今。

“仙人盆”與“盆山前”,海陽一個小山村的名稱變化故事

在當地人的語境中,“盆”這個字,放在開頭和結尾的寓意大不相同。放在開頭,聽起來像“賠”;放在結尾,聽起來有“聚寶盆”的感覺。
而這個仙人盆村,也的確算是“聚寶”的好地方。這裡雖然位置偏僻了一些,但通過發展櫻桃種植和民宿旅遊,卻也挺富足。每年的五六月份,櫻桃收穫的時節,不妨到這裡看看。遇到熱情的老人,還可以跟他們打聽一下這些典故,相信他們用方言講起來,更繪聲繪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