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玉米做為我國三大主糧(小麥、水稻、玉米)之一,有著廣泛的種植基礎和種植面積,它不僅是糧食也是各養殖業、畜牧業的重要飼料來源和一些工業生產中必備的原料之一,對於深化我國的糧食結構和確保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導致玉米的質量得不到提高、產量也難以上去,甚至減產、絕收,是玉米種植面臨的難點和痛點,這些問題包括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等,如何避免問題的出現,防控措施需要做到位。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缺粒

玉米缺粒,也就是俗稱的“花臉、半邊臉、禿尖”等,是指果穗上的玉米粒出現殘缺,有的稀稀拉拉零星缺粒,有的大面積缺粒,或者整個果穗只有稀疏的部分籽粒(花臉),也有的從頭到尾在側面缺一整條或整塊(半邊臉),或只在果穗的基部和中部有粒而尖部無粒(禿尖)。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缺粒會嚴重影響產量,也使得玉米的品質下降,甚至無法銷售。造成玉米缺粒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品種原因

各地的氣候、土壤環境不一,種植時間不一,由此形成了多個適應不同環境、因素的玉米品種,如果選用了不適合當地的品種,由於環境差別大,對土壤、溫度、光線反映敏感的品種就會出現花期不遇,或吐絲時機錯誤,不能正常授粉,從而引起結實不良而缺粒。

【防控措施】種植前充分了解當地情況選用優良品種或傳統種植品種,不要盲目的使用新品種,避免因品種不適出現不良影響。

2、溫度原因

玉米生長時適宜的溫度在22-30度之間,花期需要的溫度在25度左右,另外,玉米是短日照作物,在日照長度8-10小時的環境中能正常開花結實。如果在抽雄——吐絲期的溫度過高、日照長,會降低雄穗的花粉活力,發生敗育和存活時間短的情況,同時會減弱雌穗花絲的受粉能力,從而導致授粉、結實不良,出現缺粒現象。

【防控措施】合理密植,提升田間通風性能,有利於降低溫度,也可適時噴灌澆水,利用水的蒸發帶走熱量達到降溫的效果。

3、土壤乾旱

玉米的株體大,對水的需求也大,特別是在拔節後的雌穗分化期、大喇叭口至抽穗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時期,如果此時乾旱缺水,一是使植株瘦弱矮小,導致光合作用不強,養分不足,另外會嚴重影響雌穗的發育和花絲抽出,即使抽絲也很快枯萎,而雄穗的開花也無法正常進行,或使抽雄提前,花粉生命力弱,授粉困難,導致果穗缺粒。

【防控措施】合理灌溉、及時澆水,使植株生長健壯,能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特別在大喇叭口期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避免出現“卡脖旱”,使果穗發育良好,確保授粉的完好進行。

4、授粉不良

如果玉米的雌穗發育不佳、花絲慢出,會降低授粉機率和質量,或在授粉期突遇大風天氣,花粉不能有效的落在雌穗花絲上,都會造成授粉不良,從而導致缺粒的情況出現。

【防控措施】可根據情況進行“去雄”,也就是去除部分雄穗,這樣可節省養分供給雌穗發育,使雌穗早吐絲,良好授粉,去雄還有著增產的效果。除了去雄外,也可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或剪去過長的苞葉,使花絲早出,提高授粉率。

去雄注意事項:

  • 去雄時間應掌握在雄穗抽出但還沒有開花散粉前進行,那時的雄穗尚在發育中,比較細嫩,容易拔出,也不會損傷莖稈和葉片。在去雄的同時可一併拔除劣株、空株。
  • 去雄應適度,需隔行或隔株進行,去雄株數要控制在全田的一半以內,並在1-2天完成。
  • 去雄要避免在陰雨天氣進行,應選擇晴暖天氣時的上午或下午,那時空氣乾燥,去雄後的傷口容易癒合,能減少病菌的傳播感染,
  • 拔出的雄穗中通常藏有玉米螟等害蟲,不要隨處亂扔,應集中進行銷燬。
  • 去雄的方式主要適用於種植密度和麵積較大的田塊,如果是小產田,“去雄”可能會反而降低授粉成功率或影響養分的積累,應慎重進行。

5、種植密度過大

如果種植密度過大,葉片互相遮擋,會使田間鬱閉,光照不良,降低光合作用效能,使花絲髮育受限,導致授粉不良,出現缺粒。

【防控措施】降低種植密度,改善光照環境,提升光合作用效能,以便產生足夠的光合物質,增加養分供給,滿足花絲髮育所需,提升授粉成功率,減少缺粒現象的發生

6、病蟲危害

玉米的病害主要有:條斑病、青枯病、黑穗病、黑粉病等,蟲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蟲、黏蟲等。當玉米受到病蟲害的侵襲,會危害植株的正常生長,影響授粉結實的進行,導致出現缺粒,嚴重情況下甚至會顆粒無收或造成植株死亡。

【防控措施】土地實施輪作,深翻整地,並通過曬地、噴灑藥劑等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預防性防治。在玉米生長階段加強防治工作,特別在抽雄吐絲時期,隨時監測,使用物理和化學措施進行多方面的治理,確保植株生長髮育的正常有序進行。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空杆

玉米空杆也就是不結玉米棒(果穗),或結穗卻不長玉米粒。空杆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它同缺粒的情況差不多,大都是因為種種原因造成無法分化出雌穗或雌穗發育不良、授粉不良而導致的。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1、種植密度過大

當田間種植密度過大的時候,會造成植株之間相互擁擠、爭搶養分和光照的情況,部分生長勢不太好的植株出現徒長,從而無謂的消耗體內大量養分,導致雌穗無法成穗或成穗不良而出現空杆。

【防控措施】合理密植,晚熟或緊湊、半緊湊品種每畝株數控制在4000-4500株左右,早熟或平展型品種每畝株數控制在3000-3500株左右,保證田間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性能,使養分得到合理分配。

2、雄穗影響

雄穗有著頂端優勢,加之抽出時間比雌穗早,會吸收大量養分,造成雌穗發育所需的養分不足而無法成穗或成穗不良,導致空杆的出現。

【防控措施】同預防缺粒的措施一樣,可通過去雄的方式來節省養分並調整養分的供給,使雌穗發育良好,減少空杆。

3、水分缺失

水對於玉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它進行雌穗分化時,如果水分供應不足會導致分化失敗或不良,從而無法生成雌穗或雌穗發育不好,影響授粉,導致出現空杆。

【防控措施】遇高溫或乾旱天氣,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和足夠的含水量,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同時要注意如有田間積水應及時進行排水工作,避免土壤板結,使土壤的透氣性能下降,影響玉米根系的呼吸。

4、施肥不當

玉米植株生長茂盛,需要的養分較多,施肥不僅要充足也需要合理,如果土壤的肥力不足或單一,都會使玉米各方面的發育不良,增加空杆的發生機率。

【防控措施】施肥應全面,有機肥和化肥搭配合理,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根據玉米各個生長時期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追肥,氮、磷、鉀和微肥應全面,不偏施,保證充足的養分供應,滿足莖杆和果穗的生長髮育所需。

5、玉米黑穗病

玉米黑穗病是危害雄花和果穗的一種侵染病害,通常在抽穗後發生,發病後果穗短小,無花絲抽出,整個果穗變為黑褐色粉末,導致顆粒無收,最對玉米危害較大的一種病害。

【防控措施】土地實行輪作,並深耕,減少病菌源。綜合選用抗病品種或對種子進行藥劑拌種,提高抗病能力。在發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進行深埋或燒燬,避免病菌的大面積傳播。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多穗

通常一株玉米結穗1-2個,多穗即單株玉米結穗在2個以上,主要有在同一個莖節處對生2個果穗、不同莖節上多穗以及分櫱的新叉上結穗幾種情況。在玉米出現多穗後,表面上看來果穗眾多,似乎能提高產量,但實際上它會嚴重影響果穗對養分的吸收,導致果穗發育不良,無法結實,反而會造成減產。玉米形成多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1、養分過剩

雖然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養分供應,但如果供應過量也是不行的,就如人如果吃得太多,容易引起肥胖一樣,玉米如果在生長中,特別是在它的雌穗分化階段吸收養分太多,會無法消耗,促使其餘莖節萌動,產生側芽,從而形成多穗。

【防控措施】肥水的管理要合理、適量,既不能缺肥缺水,也不能大肥大水,在追肥澆水的時候需掌握“少施勤施、少澆勤澆”的原則,使植株吸收肥水均勻、有序。

2、無法正常授粉

如因種植過密、連續陰雨天氣或溫度不適宜(過高或過低)的天氣,會導致雌穗不能成穗或無法正常發育,營養的傳遞受到影響,便向其它莖節處轉移,刺激腋芽的生成,從而出現多穗的現象。

【防控措施】控制種植密度,適度間苗或伐棵。調整播種期,使成穗和授粉時期儘量避開不利的天氣時段。

3、缺水

如果在玉米的抽穗期乾旱缺水,會使雄穗抽出受阻或緩慢,雌穗的發育、吐絲晚,出現雌雄穗不同期的情況。當雄穗抽出時,雌穗花粉已經死亡,或雌穗吐絲時,雄穗的花粉已經散播結束了,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授粉無法進行,養分無處可去,只能轉到其它莖節,刺激生成多個穗。

【防控措施】提前備好水源,在抽穗期保證水分的供給,滿足雄穗抽雄、雌穗吐絲的生長髮育所需,使雌雄穗同期,提高授粉成功率,避免出現多穗。

4、蟲害影響

害蟲不僅會造成玉米缺粒、空杆,如果它們啃食掉了玉米的原始生長點或破壞了頂端的生長,都會讓營養促使側芽的萌發,從而出現多穗的現象。

【防控措施】加強對蟲害的防治工作,減輕蟲害對玉米正常生長的影響。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倒伏

玉米的倒伏是指植株因各種原因造成歪斜傾倒或伏地的狀況,發生倒伏後,不僅降低了玉米質量,也增加了收穫難度,莖杆斷裂更會影響養分的輸送,造成玉米減產,如果倒伏嚴重,甚至會引起絕收,因此應提前做好倒伏的預防和應對措施,以穩產保量。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根據玉米倒伏的狀態又可細分為莖倒伏、莖倒折、根倒伏:

  • 莖倒伏:植株莖杆部位發生彎曲
  • 莖倒折:植株從莖部折斷
  • 根倒伏:植株從根部整體發生歪斜或伏地

引起玉米倒伏主要有品種、種植密度、施肥、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等幾個方面的原因。

1、品種原因

不同的玉米品種生長高度有高有矮,如果人長得又瘦又高,就會有人說長得像個電線杆子似的,風一吹就倒了,同樣的,有些玉米品種長得比較高,但莖杆卻很細,這就很容易發生倒伏的情況,不是在風吹雨打中倒地就是難以承受自己上部身體的重要而彎折倒伏。

【防控措施】根據情況選用矮杆緊湊性、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整地時深翻土層,使其疏鬆,有利於根系入土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對於徒長的可根據情況噴施多效唑、矮壯素、縮節胺藥劑等進行調控。

2、種植密度過大

如果玉米的種植密度過大,在有限的營養面積下會造成植株徒長和生長不良,莖杆軟弱、瘦小,很容易形成大面積的倒伏。

【防控措施】適度密植,提升田間通風透光性,平衡養分供應,使植株保持良好生長,但也不能過於稀疏,避免颳風下雨時植株的獨自抗風能力不足造成倒伏。

3、病蟲危害

玉米發生病蟲害時,會損傷植株的莖杆或根系,使其變得脆弱易斷,稍有外力就會發生倒伏。

【防控措施】對病蟲害做到生長前預防、生長中防治、生長後治理,達成長效的防範機制,提升玉米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對已染病無法根治的病株及時清除,進行銷燬,隔斷傳染源。

對於已經發生了倒伏的植株,需要及時進行人工扶正和培土穩固,降低損失。

4、自然災害

引起玉米倒伏的自然災害主要為颳風、下雨,特別對於種植面積大、平原無遮擋地區的田地影響巨大,往往一倒就是一大片,減產嚴重。

【防控措施】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自然災害只能提高預警,提前進行預防,比如安置防倒網或繩,對植株進行輔助防倒,儘可能的減少相關影響。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脫肥

玉米脫肥也稱為缺素症,主要是指氮、磷、鉀三種基本元素和其它微量元素的缺乏,使植株發生相應的缺素病症,是造成玉米減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1)缺氮:缺氮主要在植株的生長中後期對葉片和果穗產生影響,初期表現為從葉尖向基部出現“V”字形的黃化斑條,最終使整個葉片變黃枯萎,果穗發育不良,無法有效結實。

(2)缺磷:缺磷主要影響植株的葉片和果穗,初始時葉尖和邊緣逐漸呈現出紫紅色,然後轉化為紫褐色,直至枯萎。雌穗授粉不良,結實不充分。

(3)缺鉀:當出現缺鉀的情況時,葉尖和邊緣呈現出黃色或焦紅色,果穗頂部發育不良,難結實。

(4)缺少其它微量元素:玉米在生長中,除了主要的氮、磷、鉀三元素外,其它微量元素對於玉米的生長髮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鈣、鎂、鋅、銅、硫、硼、鐵等,如果缺乏,也多體現在葉片上面,出現各種顏色的條紋、斑點,然後擴散,最終導致葉片或植株枯萎、壞死。

【防控措施】

1、慎用“一炮轟”:“一炮轟”是指在種植前進行一次性施肥免追肥的施肥方式,主要採用長效肥或緩控釋肥進行,它最顯著的優勢在於省工省力,但因為各種外部因素如土壤、肥力等情況的不同,在實際運用中,經常會出現脫肥的情況,加之玉米的生長期較長,這種情況就更為突出。

2、科學施肥:施肥時要施足基肥,更要重視後期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搭配複合肥;追肥則根據玉米的關鍵生長節點進行,以氮肥為主,至後期逐漸增加磷鉀肥比例,並加入適量微肥,提供全面的營養供應。


玉米種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這樣防控


【總結】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為避免出現缺粒、空杆、多穗、倒伏、脫肥等情況,需要提前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通過各種細緻的工作實施,將不利影響消滅在萌芽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