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首次遠征高句麗:重整國際秩序的驚天豪賭!

前言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提到大規模戰役就不得不說隋煬帝遠征高句麗,這場戰爭的規模之大在眾多戰役中稱得上是名列前茅的,

號稱有200萬之眾(暫且不論數字有沒有水分),就這麼浩浩蕩蕩的殺到高句麗國土上。

《資治通鑑》:凡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號二百萬,其饋運者倍之。

而作為被征伐一方的高句麗呢,根據史書記載,全盛時期的高句麗是有30多萬人的,單從數字來看,將近7倍的兵力,兩國的力量對比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就是這如此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隋朝硬生生的吃了敗仗,三次打仗打下來,活活拖垮了隋朝,再加上國內矛盾激化的十分嚴重,隋煬帝被殺,隋朝滅國。

隋煬帝首次遠征高句麗:重整國際秩序的驚天豪賭!

隋煬帝


之後唐朝建立,唐太宗雖然感慨於隋朝滅亡的悲劇,嘴上說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但是身體比誰都誠實,數次東征高句麗,和隋朝一樣,跟這個邊陲小國一直"死磕"到底,直到去世的時候都念念不忘。

那麼,這個叫高句麗的小國究竟有什麼"魅力",能接連引起兩位國君的注意?又是什麼原因,使得隋煬帝首次遠征高句麗,就踢到"鐵板",栽了一個大跟頭呢?

高句麗反覆無常、勢力漸長

實際上,高句麗出現的時間也算不上早,在當時是一個臣服西漢的小部落,屬於半農耕半遊牧民族,他們在依附漢朝之後就學習了漢朝先進的生產技術,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好戰的特性,時刻處於準備出戰的狀態。在王莽篡漢之後,高句麗就就趁機出關,想要撈到一些好處,直到劉秀重新建立東漢王朝之後,高句麗又重新收起了自己的野心,再次依附漢王朝。

隨著自身的實力的不斷壯大,一直不斷騷擾漢朝的邊境。在三國時期,在中原處於內亂之際,高句麗的小心思再次活泛起來,聯合曹魏政權攻克遼東之地,之後直接調轉槍頭,對準了曹魏政權

反過頭來攻擊曹魏政權,曹魏政權能慣著高句麗嗎?直接打的高句麗王棄城,倉皇出逃。

隋煬帝首次遠征高句麗:重整國際秩序的驚天豪賭!

高句麗墓中壁畫


但是呢,高句麗十分的有韌性,被擊潰之後,很快捲土重來,繼續侵擾遼東地區,趁著中原處於魏晉南北朝的時候,無暇他顧,高句麗就開始上躥下跳,四處征戰,將朝鮮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都據為己有,甚至還佔領了部分的遼東地區,高句麗的勢力已經越發的壯大,和它的勢力一併增長的還有它的胃口,於是它就開始攻擊遼西地區。

隋文帝開始遠征高句麗,但是由於自身糧草不足,再加上不熟悉當地的環境,並沒有打出什麼政績,被迫撤軍,高句麗再次示好,隋文帝暫停討伐。在隋煬帝時期再次出兵騷擾隋朝的邊境,並且愈發的過分,於是,隋煬帝傾盡全國之力遠征高句麗。

隋朝滅亡後,高句麗覺得:這百萬之眾又如何,不過如此,還不是被我打敗了?從而,更加堅定了與中原對抗的決心!

《資治通鑑》:太宗曰:"遼東本中國之地,隋氏四出師而不能得;朕今東征,欲為中國報子弟之仇,高麗雪君父之恥耳。

隋煬帝首次遠征高句麗:重整國際秩序的驚天豪賭!

唐太宗劇照


之後,在隋朝廢墟上建立起的唐朝都避開了隋朝在執政中的錯誤,但是有一項策略他卻和隋朝的統治者是一樣的:那就是遠征高句麗,原因就是高句麗反覆無常,勢力越發壯大,側臥之塔豈容他人酣睡?這征伐高句麗,是一定要做的事!

外部因素

  • 天氣因素

那麼,隋煬帝為何首次遠征高句麗會失敗呢?在古代戰爭中,天時地利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單從戰略角度而言,作為守的一方,在本土作戰是非常非常佔據優勢的,因為非常瞭解和適應當地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

高句麗的冬季非常的漫長,而且極為寒冷,可以說在3月份的時候絲毫沒有春回大地的感覺,在9月份的時候就冷的猶如霜寒而降,這樣的天氣對於四季分明的中原將士來說是非常不適應的,是個不小的打擊。

  • 地理因素

不僅天氣問題是一個麻煩,高句麗的地形方面也是隋煬帝失敗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隋朝到高句麗的運糧路線實在是太過冗長了,高句麗境內又多高山和山谷,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損失

,這就更加大了隋朝運糧的難度,因為在古代並沒有現在這樣方便、又四通八達的運輸方式,上千裡的距離全是人力,對於當時的後勤人員來說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路線長、後勤多又會帶來一個全新的問題:消耗的糧食更多!並且在沿途地區又多高山和山谷,這樣的地形必定會導致人煙稀少,更加大了隋朝將士對本朝糧食的依賴程度

《孫子兵法》: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隋煬帝首次遠征高句麗:重整國際秩序的驚天豪賭!

士兵運糧


並且這樣的地區,不僅不利於行軍,而且易守難攻,當遠道而來的隋朝將士看到這樣一座座山城時,就會從感嘆變成絕望,拔完這座還有下一座,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而且,高句麗也深知到自己的優勢,並不與隋朝將士正面對抗,只是憑藉著易守難攻的地勢,拒險守城

內部因素

  • 隋朝外強中乾、徒有其表

當時隋朝雖然以百萬之眾攻擊高麗,吃了敗仗跟自身原因也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當時隋朝看起來複原遼闊,國庫充足,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在當時的社會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用外強中乾性它可以說非常合適,稱得上是幅員遼闊,但是民族充分過於複雜,看上去國庫充盈,但是實際上都是搜刮的百姓的民脂民膏。

《資治通鑑》:胡客或過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飽專而散,不取其直,紿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驚歎。其黠者頗覺之,見以繒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市人屬慚不能答。

並且隋煬帝本人窮奢極欲,又喜歡打腫臉充胖子,喜歡用絲帛纏樹,當胡人在市場買東西的時候,他竟然要求不許收錢!並且最為主要的是他征伐四夷的時候,已經花費了鉅額的物力財力,表面繁榮的背後是隱藏著百姓們的血淚和大廈將傾的重重危機。

隋煬帝首次遠征高句麗:重整國際秩序的驚天豪賭!

隋煬帝劇照

  • 遠征高麗缺乏良將

在隋朝以來,之所以對外用兵能夠所向披靡,更重要的是有一批一流的軍事將領,比如高穎和楊素等,俗話說三軍易得良將難求,楊素可以堪稱隋朝第1名將,徵突厥,平江南大亂,屢立奇功,無人能及,堪稱軍中之魂。到了隋煬帝東征高句麗的時候,他卻去世了。

隋朝將士正是缺乏靈魂的領軍人物,以至於擁有著如此龐大的軍力,做不出一個正確的判斷,發揮不出作用,實在是可惜。

  • 隋煬帝守財奴本性凸顯,只知道從別人兜裡掏錢

並且在隋朝遠征高句麗的時候,隋煬帝如同一個守財奴一般不肯動用國庫的錢財,而是繼續搜刮百姓,而地方官吏就會在這個過程中擴大數額,中飽私囊,再加上一些地方出現洪澇災害,根本就拿不出來是朝廷所要的賦稅,百姓們活下去都成問題,哪裡還有多餘的錢糧供養國家呢?

所以,國內先後有王薄、劉霸道等先後起兵造反,也就是說大隋在遠征高句麗之前,內部就已經動盪不安、頻頻起火了。

隋煬帝首次遠征高句麗:重整國際秩序的驚天豪賭!

隋煬帝下江南

  • 隋煬帝盲目自大,兒戲戰爭

在隋煬帝遠征高句麗時,勞師動眾,消耗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他卻

甚是兒戲,並沒有把這場殘酷的戰爭當做當成一回事,而是炫耀自己國力的"武裝大遊行",本來是想靠著強盛的軍力嚇退高句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但是呢,理想和現實有一點小偏差,高句麗並沒有被嚇倒,反而迎難而上,戰端一開,隋軍的弱點便已經暴露了,在隋煬帝親臨遼東城下的時候,還一味的甩鍋,責怪將士們不肯全心全力攻城,導致人心離散,戰鬥力一減再減。

隋煬帝出征高句麗,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佔,怎麼能不失敗呢?


結語

實際上,隋煬帝並不是為了開疆擴土才要遠征高句麗,他的這場戰爭更像是一場政治戰,尤其是在首次出兵高麗的時候,他在各個軍隊中都設立了"受降使者",幻想著自己的百萬大軍剛殺到,高句麗就被自己的軍威所折服,能夠立即行使受降程序。

其實,無論是出兵規模還是受降使者,都從側面反應了隋朝並不想發生戰鬥,想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在這場驚天豪賭中,賭自己僅僅通過秀肌肉就能獲得高句麗的臣服,重整一下國際秩序,可惜,他失敗了。而高句麗也利用了隋煬帝的這一點,在多次處於下風的時候,就常常用詐降來獲得喘息的機會。

高句麗,這樣的一個好戰的國家經過了前期多方位的發展,隋煬帝想要單純的秀肌肉和速戰速決的策略上是行不通的,直到後來唐朝也出兵高句麗,利用偏師不斷的騷擾高句麗,拼的就是國力,大唐耗得起,高句麗不行,這樣不正面對抗的策略,長時間下來高句麗國力日漸衰微,趁著他們處於內亂之際,大規模出兵進攻才是最明智的方法。

再者,隋煬帝出征高句麗的時候,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好時機,因為在出兵之前,又是巡遊,又是修糧倉和運河,資源已經消耗了大半,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他出兵高句麗的確是一件正確的事,從唐太宗同樣遠征高句麗就可以看出來。隋煬帝只是在不對的時間用錯誤的方法做了正確的事,招致慘敗。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孫子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