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庚子新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暴发,疫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防控,生命重于泰山,全国上下以武汉为中心,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抗疫人民战争。书法家宅家创作,以实际行动支援武汉,为抗疫全面胜利作贡献。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张坤山艺术简历

张坤山,山东省淄博市人,海军政治部专业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资深理事,自1990年以来连任第三、四、五、六、七届至今30年。系中国书协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海军美术书法院 副院长,北京国都墨韵书画院院长,荣宝斋书法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法大家班”成员,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草书中堂136X68cm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草书中堂136X68cm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草书对联136×34cm×2

王羲之的书论中多有提及,除了精妙的笔法外,一定是字法,也就是结构与造型法。当代过分强调形式与笔法,而忽视对书法艺术本体特别是字势结构的研究,值得关注。

自二王以降千余年来,对行草书的结构及造型这一必克之关的集体止步和必究之理的集体失声,对行草书结构及造型这一核心技法论述的缺失,加之馆阁体和规范字教学,和宋以后逐渐兴盛发达的印刷体的合力绞杀,使字法的传承失色,不得不说是书法史和书法理论史的巨大缺憾。

书法的结构及造型与笔法骨肉相连,不可截然两分。结构及造型是架构,笔法是美饰附丽,二者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但二者有主有次,有先有后。王羲之所谓“预想字形”,康有为“书为形学”,皆言造型为先。造型带出笔法,而不是笔法产生造型。造型区别雅俗,区别个性化风格,对此,董其昌,赵宦光,王铎等都有明确论断,启功先生就认为学书当中结构最为重要。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行书中堂136X68cm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草书中堂136X68cm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篆书对联180x33cmx2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草书中堂136x68cm

当代书法有时会强调多种书体之间的相互打通,不能虽习多种书体,但各是各的,互不相融。唐代孙过庭早在其《书谱》中就很重视诸体势的通化联系并有精深阐述。他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可见,他强调“兼”与“通”、“涉”,意在于真、草相参,相互打通。还说“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终始之理,熔铸虫篆,陶钧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家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这里指出,使五材(体)交互为用,才能使书法的仪度形态变化无穷,就象音乐的音调起伏抑扬迭宕,才能使人欣赏书法时受到莫可名状的感染。孙过庭不仅要求打通不同书体的意致,更用音乐之美来比喻书法的形态变化与点画线条的运动节奏,恰与唐代另一位书论大家张怀瓘用“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来比拟书法之美异曲同工。

实践中,书体之间的相互打通难度不小,林散之的大草与楷隶相通,于右任的草书与北碑相通,也叫融会。不是以楷法或隶法去勾通,而是从格调、气息和书意上去打磨揉和,这是孙过庭的本意。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草书对联136X34cmx2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隶书对联180x33cmx2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楷书扇面46x30cn

有的人喜欢“五体兼攻“,这是学习书法大潮中,诸多类型中的其中一种。五体兼攻,不可能做到诸体皆精,总是要有一个主攻书体,其它书体作为辅助。不少人更多地是在关注其形式上的差别,没有探明内在的笔法、体势的贯通性,这也是五体兼擅难度之大所体现的一个方面。

由兼攻到兼擅很难,但把某一种书体写好跟 “五体兼擅”确有内在关联。从甲骨文开始,中国书法几千年间的前后演变都是有关联的。每一种书体最基本的笔法包括构成都有关联,如果仅局限在某一种书体里,眼界不会太宽。古人当中,现在能够看到的顶尖代表书家中,王羲之的行书、楷书和草书都极卓越,水平也基本在一条线上。颜真卿的长项是楷书和行书……。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他们是否攻习过篆隶,但王羲之的草书源于章草,当时写章草者往往都从篆隶而来。颜字的特点被誉为有“篆籀气”,可以推断,没有篆隶的根基怎么会产生篆籀气?当然这仅是一种推断,目的在于了解先人对多种书体的涉猎。在眼界不宽的情况下,要想提高、突破,这本身也会产生很多问题,而且非常困难。但是,多关注、多研究一下其他书体肯定比专注一两种书体更有裨益。

在一种书体上既深入传统,又有新意、有个性,这已经很难了。再对其他各种书体分别下功夫,还要把它们之间相互打通串起来,融合成一种比较统一的风格,这确实难度很大,能做到的确实不多。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行书对联180x33cmx2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行书条幅136x50cm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行书中堂80x68cm

艺无止境,更待超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当代书法正面临着进一步处理好古与今、学与创、人文内涵与形式技法、功利诉求与艺术本旨、流行与本我等诸种关系,放弃 浮躁,坚定志向,深入探索,潜心创作,从而实现在更高层次上持续发展的课题。优秀传统博大精深,代有杰作,从古至今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历 史过程,从未有过中断。历史上的经典作品渊源深厚、风格特立、格调高尚、技巧高超,为我们提供了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的一系列典型范例,是最好的镜子。

“古不乖时,今不 同弊”,事实上仍是当下学习与创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了亟需更好解决的问题。其中的关键,是研究、发掘、借鉴、活用古代优秀传统,并坚持科学态度与当代立场, 清醒地判断今人是非、作品优劣,以保持独立的批判精神和艺术上的可持续发展。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草书中堂136x68cm

张坤山书法日课及其思考(二)

草书中堂136x68cm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