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一季度全市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

今年一季度,和全國、全省一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了較大沖擊和深刻影響,部分行業經濟活動驟降,社會運轉秩序受到嚴重阻礙。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展現了堅定的信心和堅韌的毅力。2月份以來,在國家積極宏觀政策的“對沖”下,在各級多措並施的扶持激勵政策下,我市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特別是工業生產、服務業等加快復甦,企業復工復產大頭落地,達產率穩步提升。記者從市統計局、發改委等部門獲悉,相比今年前2個月,一季度我市許多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0%,增速居全省第2位,為下步經濟恢復和發展積蓄了有力後勁。

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一季度,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用電量等指標的降幅均收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呈現出持續趨穩向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項目建設的加快推進,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回升較快,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0%,增速居全省第2位。

全面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為積極因素的累積貢獻了重要力量。截至4月19日,全市企業復工復產已大頭落地,達產率穩步提升,149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127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復工,787家畜禽規模養殖場規模場全部維持正常生產;526家商超全部正常營業,23家倉儲物流、193家商貿批發物流全部正常營業,321家電商企業全部正常營業,餐飲企業正常營業12385家,佔99.7%;住宿行業正常營業705家,佔99%。交通運輸企業復工637個,佔75.4%。

據專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市復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產率達到正常水平及以上的佔59.4%,其中我市重點監測的百戶重點企業達產率在95%以上;員工復崗在90%以上的佔77.4%;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持平或者增長的佔55.5%,一季度訂單同比持平或增長的佔57.6%。

重點項目的加快推進,是發展秩序復甦的有力助推器。今年全市共安排市重點項目186個,目前89個續建項目已復工88個,50個新建項目順利開工建設;97個計劃新開工重點項目涉及審批事項651項,已完成審批499項,審結率76.7%。截至3月底,我市186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3億元,佔年度目標的20.1%。

同時,我市還順利舉行了2020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共開工重大項目68個,項目總投資40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10億元。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之一,就是可能引發市場和產業的重新“洗牌”,催生許多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倒逼企業、產業和服務業態更加適應新形勢下的新需求。是否能把握機遇、化危為機,便是我們面臨的發展岔路口。

在此形勢下,我市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力度,今年謀劃實施新興產業項目104個,總投資902.3億元,截至3月底已累計完成年度投資54.9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面對疫情衝擊,我市主導產業、支柱企業的支撐力依然較強,他們積極推進技術改造、擴大產業規模,今年一季度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佔比依然較大。”市統計局局長連銀增表示。

今年一季度,智能電力裝備產業方面,龍頭企業運行總體平穩,許繼集團利潤總額實現同比持平;

信息技術產業方面,黃河鯤鵬PC機訂單595臺,服務器訂單200多臺;

節能環保產業方面,大周再生金屬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9%,其中鑫金匯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

生物醫藥產業方面,9家企業轉產疫情防控重點產品口罩;

新材料產業方面,平煤隆基工業總產值增速15%,硅烷科技工業增速300%,黃河旋風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


部分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小


今年一季度,我市煤炭開採、焦化及民生保障行業由於行業特性春節期間保持連續生產,受疫情影響較小,保持了正增長——

醫藥製造業保持增長,振德敷料等規上企業增加防疫物資生產線;另外,我市還新增多家口罩生產企業,將會彌補我市工業經濟受疫情影響造成的部分損失;

電力裝備製造業主要承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訂單及政府投資招標,因此影響有限;

菸草行業保持較高增速,湖北部分菸草產能轉移至我市生產,許昌捲菸廠1—3月份總產值增長22.6%。

“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從綜合研判來看,當前全市疫情防控態勢良好,但經濟運行形勢複雜嚴峻。”市發改委主任彭佔亭認為,“我們要繼續堅持‘一手抓兩頭’,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的不利影響,爭取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