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的工匠精神——记山西省第二届优秀职业农民、芮城县千户果红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飞鹏

点击右上方字体“关注”,即刻免费阅览和分享党的喉舌《运城公益网》,获取最快好人好事,并参与留言评论

职业农民的工匠精神——记山西省第二届优秀职业农民、芮城县千户果红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飞鹏

芮城县千户果红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飞鹏向枣农传授枣树修剪技术 (资料图片)


扎根农村,白天走村串户,访桑问麻,夜晚查阅资料,追本溯源,他不甘于平庸,成为当地百姓交口称赞的农业专家;身为党员,他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情系“三农”事业,主动作为。他就是山西省第二届“优秀职业农民”获得者、芮城县千户果红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飞鹏。

今年52岁的赵飞鹏家住芮城县阳城镇常村,高中毕业后相继从事保险销售、化肥加工、贩卖农副产品等工作。2005年,他接手父亲经营多年的农资门店,开启了职业农民新征程。

“农民是最辛苦的,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收入微薄,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导致田地荒芜,这是最令我心痛的。”提及奋斗历程,赵飞鹏侃侃而谈,“庄稼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力的,我觉得对待它们要以人喻物。在成长过程中,何时吃饭睡觉、何时补锌补钙、何时注射疫苗、如何均衡营养等等,都能通过表象精准推断,各阶段的管理方式也能从实践中摸索总结。”为打理好农资店铺,更好地服务群众,赵飞鹏由一个农业门外汉起步,开始广泛学习农业领域的相关知识。

阳城镇盛产红枣,种植面积超过4.5万亩,是当地主要经济支柱。受特殊地理条件影响,每年红枣采收期都会受雨水影响,搭建遮雨棚投入太大,十年九雨的气候导致枣农损失惨重。为解决这一难题,赵飞鹏以红枣产业为研究切入点,不论是报纸、书籍、电视、广播,只要是和枣树有关的文献资料,他都会认真记录,用心揣摩,然后再结合节气,将相关技术融入实地管理,比对效果,反复实验。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赵飞鹏耗时三年,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红枣防酸防裂经验:平衡施肥、控氮增磷补钾、补充中微量元素、蕾期补硼、挂果期补钙、适时追肥浇水、采收前科学管理。通过这些技术方案的推广使用,成功将当地枣农的损失控制在10%以内,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要说农民穷,穷的是观念,而不是技术,知识可以学到,但想要转变他们的观念,却是一项大工程。”赵飞鹏说,“通过学以致用,很多枣树的产量上去了,但品质一直上不去,严重制约着销售价格。越是没质量,越是不敢投资,这是恶性循环,这种陈旧迂腐观念必须要打破。”

2007年,赵飞鹏注册成立芮城县“千户果红枣专业合作社”,社员逾千人,涉及红枣种植面积逾万亩。以统一观念、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发展理念,赵飞鹏一方面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一方面强化技术培训学习,随着生产理念的转变,社员收入逐年递增。红枣采摘时节,看着村民们喜获丰收的幸福面孔,赵飞鹏内心也是一阵阵欣喜,他知道,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对专业知识的获取也更有动力。

2011年,赵飞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责任使命的强化。他以助推当地农民致富为己任,积极推行“星火富民工程”,成功组建红枣、花椒高新技术示范基地1000余亩,成为乡村振兴领跑人。依托合作社平台,赵飞鹏将农作物管理技术融会贯通,不断扩大知识汲取领域,花椒、花生、山药、芦笋、樱桃、核桃、菊花、黄花菜等等,只要是当地常见农作物,他一一涉猎。从土壤改良、水肥管理,到苗木发芽期、蕾期、花期、挂果期的适时管理,从科技书本上的分类施策、反复实践,到采摘期收获的对比论证,赵飞鹏始终以工匠精神刻苦钻研,总结传承出一套套高效完整的管理流程。

风陵渡镇前北曲村村民曹德胜,经营自家的8亩花椒,每亩花椒收入2000元,2018年,曹德胜按照赵飞鹏量身定制的管理方案进行培育,当年花椒产量翻了一番,2019年实现花椒亩增收5000元;东垆乡西南村村民张小特承包200亩耕地,以种植玉米为主,亩产一直徘徊在1400斤左右,2019年,他闻讯来到赵飞鹏家中,请求指点迷津,当年亩产突破2000斤,增收12万元;按照赵飞鹏制定的管理方案,南卫镇石门村种粮大户陶文杰,400亩小麦从2018年亩产1000斤增至2019年的1400斤,直接增收16万元;作为赵飞鹏的忠实粉丝,阳城镇南云村姚永红把自家的9亩红枣侍弄地有声有色,由过去的亩收入2000元到如今的逾万元,2017年,9亩园更是卖出了11万元的好价格……据保守统计,近5年来,千户果红枣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当地红枣种植面积6300余亩,花椒面积5600余亩,小麦、玉米面积达6800余亩。

鉴于赵飞鹏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一心服务群众的饱满热情,自2014年起,芮城县农业部门连续5年委任他承担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阳城镇党委、政府更是全力支持。他年平均举办讲座50场,每逢有他的课程,镇政府会议室内都被周边群众挤得满满当当。赵飞鹏的讲题覆盖面广,从国家农业方针政策、农业发展方向,到农民素质提升、农业文化内涵,从农作物管理技术应用,到生产观点理念转变等等,没有讲稿,也没有备课,完全根据现场的群众类别和时节气候来讲。讲座形式也不拘于课堂,他经常组织当地农民现场观摩、实地指导,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事实说话。听完讲座,农民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农产品商品意识和学科学、用科学激情进一步增强。

农民最淳朴,也最看重实惠,他们把从土地刨出的真金白银揣在怀里才折服。从口口相传,到蜂拥而至,赵飞鹏成为村民们敬佩的“农业专家”。每逢镇里赶集,赵飞鹏的农资门店总是被前来“寻医问药”的农民围个水泄不通。他来者不拒,不厌其烦,针对提出的问题逐一回复,耐心解答。无论走到哪里,赵飞鹏都随身携带水杯和手机充电器,不光是咨询电话多,微信里众多的农民朋友也通过这种方式向他寻求帮助,果树叶发黄该怎么治理,树干腐烂如何用药等等,一条条信息伴随着微信短视频或是图片接踵而至,赵飞鹏经常忙到精疲力尽。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和复耕复产的双重考验下,赵飞鹏与时俱进,将手机微信里的6个小群合并为一个大群,里面有整整500个农民朋友,再也挤不进一个人。每天晚上定时在群内讲授农作物管理知识,解答群里的各种提问,赵飞鹏从未中断。

微信学技术,抖音晒收成。翻阅手机上农民朋友们发出的一条条互动信息、一幅幅田园图片,一段段丰收视频,赵飞鹏感慨万千:“我自己就是农民,我也从未放弃心中的梦想,当初给合作社取名为‘千户果’,寓意就是让我们农民朋友们都汇集在一起,朝着小康生活同舟共济,奋力拼搏。”而这个信念深深扎根在赵飞鹏心中,成为他在农业路上不畏曲折艰辛,执着实现理想的源动力。

通讯员 曹 飞 张学晋

好人好事电话热线:0359-2120208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益慈善合作微信:130514222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