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你是否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到过黔东南,才会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它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充满着匆匆,充满着未知,也充满着探索与思考。那些神秘且具有历史底蕴、民族性的寨子,散发着无穷的荣耀之光。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苗族、侗族依然保留着古老的传统与文化习俗,它的建筑古朴典雅,富于地方民族特色。苗族的吊脚楼和侗族的鼓楼、花桥名扬海内外;镇远天后宫、四官殿、岑巩禹王宫、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锦屏飞山庙、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风雨桥、纪堂鼓楼、台江文昌宫、九摆苗族鼓楼、丹寨万寿宫和麻江状元第等等虽已历尽沧桑,但历史容颜不改。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这里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让你不自觉地就放慢匆匆的脚步,最后停在这里,看着这里的人们攀谈,看着孩子们嬉戏,自己坐在一个角落里发呆⋯⋯这里有“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他们用歌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赞美着快乐的生活,欢迎着来往的过客,诠释着生命的美好⋯⋯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岜沙崇尚自然的枪手部落

史学家格迪斯说过:“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古代的苗人有随身携带武器的习惯,岜沙是一个没有其他民族杂居的苗寨,经久的抗争和征服使得岜沙苗人养成了粗犷的性格和尚武的精神,在岜沙,有无腰刀就是识别英雄和懦夫的标志。岜沙苗人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一支猎枪一条狗,一支扛子朝山走!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岜沙苗寨,坐落在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他们的生活方式、服饰、发型保留着明显的清代遗风。走进岜沙,犹如置身于古远的原始部落,时间隧道瞬间将人们拉回到数百年前,男子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岜沙女人衣着上也以黑色为主,大襟黑上衣,黑百褶短裙(已婚的有白边),佩戴银饰,身上的衣饰是她们一针一线缝制的,岜沙女人对生活的热情,爱美的心在衣饰上体现到了极致。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宁静脱俗,在乡间的石板路上驻足,听着鸟声啁啾亦或是潺潺溪水,典雅的吊脚楼、青翠的水稻田,古老的木墙青瓦,挂着的玉米红辣椒随处可见,曲曲折折的石阶上偶尔有可爱的小狗慵懒地或站或卧,它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背包客的流浪,习惯了行人的镜头。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岜沙,在苗语中意为“草木繁盛的地方”,岜沙的苗族人对树有着特殊的崇拜,他们以树为神,神树亭供奉着香樟神树,是岜沙人心目中最为神圣的地方。山顶松树青翠茂密,河边榕树根深蒂固,每个岜沙的孩子出生后,父母都会为他种一棵树,让树伴随着孩子成长。人死之后,家人会用这棵生命之树为其制作棺材,埋葬的时候不立墓碑,而是再种上一棵树怀念已经离去的亲人,以此期盼生命能够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他们以另一种形式来诠释着生命的伟大。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这是非常古老朴素的生死观,认为生命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此,这里的每一棵树有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就越是有神性,岜沙人绝不随意砍伐树木,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到处可见。岜沙人崇拜太阳神,每次集会踩芦笙,男女列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后退七步后才吹响芦笙起舞。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岜沙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岜沙的世界,岜沙人的爱情,简单质朴,不着任何物质痕迹,岜沙男人的财富就是火枪、酒篓、弯刀、烟管、火药葫芦,有这几样东西,就能得到岜沙女人的青睐。这里的美丽,这里的淳朴,这里的一切都让人不忍离去,如果真的要选择别离,我希望不会是在这里!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西江千户苗寨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寓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聚居在西江的苗家有1200多户,人口逾6000人,是名副其实的千户寨,也是中国最大的苗寨。苗疆绵延千里,村寨难计其数,但没有任何一个寨子敢于挑战西江苗寨所独有的骄傲头衔——千户苗寨,苗族人提起西江,都不无尊敬地称其为“西江大寨”,这里是保存苗族“原生态”文化最纯粹最完整的地方。初至这里,脑海中总能浮现出各种电影的镜头:清清的水、绿绿的山、白白的云,木屋身后的一潭水草,那潭流水里怡然的水牛,远处的丛林深处传来琴瑟箫鸣。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西江千户苗寨,就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千户苗寨整体寨貌的壮观与和谐。偌大的村寨背山面水,吊脚楼的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造房木匠没有文化,不用图纸,仅凭墨斗墨线、角尺、竹竿尺、斧头、凿子、锯子,便能使吊脚楼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房子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之上。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这种建筑,是苗族的一种群体艺术,凝聚了苗族先祖的集体智慧。所以对苗族吊脚楼,专家称之为“建筑界的瑰宝”。清澈见底的白水河在谷底蜿蜒而过;寨前寨后的青青稻田,稻田里依然忙碌的苗家女人。西江,处处都是温馨的美好,宁静而质朴的古村落,一派动人的田园风光。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饭养身,歌养心,不会唱歌难做人”的观念成为苗族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习俗,西江自古就有“歌舞海洋”的美誉,走进西江千户苗寨,融入芦笙舞、铜鼓舞的海洋,探究着苗族的服饰文化、农耕文化,听着嘹亮的飞歌,对着缠绵的情歌,唱着浑厚的酒歌,站在山顶望着西江千户苗寨几千盏华灯初上的夜景,体验一种宁静致远的彻夜难眠。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是否你也会在某个时刻心头涌起一丝惆怅,原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苗家的热情好客不仅仅是个传说,就如他们的长桌宴,将很多张小桌拼成一个长桌,每个小桌上面的菜、酒、饭都是一样的,喝着甘醇的米酒;谈着苗家的风情,就算是初次相遇,在长桌宴上也能如老朋友一样把酒言欢,微熏后,站在观景台上品读着许多人称之为天堂的苗寨,就像苗家的春茶,总是让你回味悠长,久久不能忘怀。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唆嘎村最后的世外桃源

唆嘎是乌蒙山腹地的一个苗族村寨,地处贵州省六枝特区境内。这里生活着一个苗族的分支,共有4000多人,至今仍延续着一种古老质朴而又原始的、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独特苗族文化,甚至留存着丰富的婚恋、丧葬和祭祀礼仪。唆嘎人的过去是写在头发上的,女人们每天梳头时把掉的头发用麻线编织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作为嫁妆传给闺女。唆嘎现存最珍贵的一个发髻积累了五辈人的头发,重达6公斤。你可能会很好奇,她们为什么要用“长角”作为头饰呢?据说是苗王战死后,族人把弓、弩反插在脑后,誓为苗王报仇,以后苗族人用木制长角取代兵器,并作为饰物,一代代传下来。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也有人说他们是为了躲避战乱常在箐林中生活,为了吓唬林中野兽,他们在头发中扎上牛角状的木梳,再用麻线、毛线及逝去的先人的长发盘结成硕大的发髻。不论故事的真假,唆嘎人正在用他们古老的民族文化引导着现代文化和审美的回归。唆嘎村的长角苗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与外界的交往很少,迄今为止,他们基本保持了在本民族内通婚,家族内不通婚的习俗。因此,婚姻成为维系长角苗12个村寨亲情关系的纽带。然而,在长角苗家庭中,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包括父母的房屋土地、生产工具、牛马等大牲畜,不像传统家庭那样归长子所有,而是由小儿子继承,因为老人都是由小儿子赡养,其他兄弟也有瞻养老人的义务,但老人是不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


探索黔东南文化遗风,只有到过黔东南,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唆嘎地处大山深处,因此水源匮乏,唯一的一口水井是全村赖以生存的水源。到井边背水的全是女人。她们身穿蜡染刺绣的服饰,头上顶着硕大发髻,尽管山路十分陡峭,背水的女人们却如履平地。除了这些背水的女人,你还可以时常遇见三五成群去对歌的姑娘,脸上永远都是挂着天真而淳朴的笑容,良好的自身条件,加上祖辈的习俗熏陶,苗家姑娘从小就能歌善舞。走在巷道,总能听见或远或近地传出悠长婉转的歌声,男孩女孩们你唱我和,用旁人听不懂的独有方式交流着,让人沉醉其间,不愿醒来。

图/步恩撒 文/邢九波 插画/葛南 执行/苏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