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一場粉絲battle的戰役驚動了數百萬網友,微博超話也迎來了第一位影響力破億的藝人。這無疑是一場全民的狂歡。超話排行榜大洗牌的背後是粉絲的戰爭,也是大眾與資本方的博弈。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7月20日的朋友圈,充斥著“打榜”“超話”等一些平時在微博上才會出現的飯圈專業用語。平時曬娃的80後、剛剛工作的90後、早就退圈的前站姐、前一天還發著小鮮肉的學妹……這些人突然動作一致,集體為周杰倫的微博超話打榜。

微博的超話排行榜是衡量明星影響力的榜單,也是側面反映流量的榜單。尤其是對於流量藝人而言,流量越大,超話排名往往就越靠前。作為微博超話排行榜的“新人”,周杰倫這次在眾人的助力之下空降榜單前十,進而躍居榜首,似乎是一次大眾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坤倫”決戰微博之巔

2019年7月21日凌晨,為時幾天、由數百萬網友參與的“坤倫決”battle(起於網絡流行語,意為“較量”),以周杰倫榮登微博超話排行榜榜首為結果而暫時告一段落。

隨後一天,蔡徐坤粉絲團官微發表了聯合聲明,宣佈退出微博各項數據榜單的競爭:“未來,我們將會把重心放在關注藝人的作品和舞臺,數據重心轉移至舞臺、音樂、時尚、品牌等,陪伴他打磨出更好的作品。”

至此,這場佔據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網絡討論熱度半壁江山的巔峰之戰,正式告終。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微博超話排行榜前十的位置大多數時間裡被各大流量藝人所佔據,周杰倫、孫燕姿、潘瑋柏等21世紀第一批偶像藝人的排名並不靠前。這次周杰倫的上榜,是一個十足的“意外”。

事情的導火索,是豆瓣上一個名為“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的主題帖子。發佈者從而今數據流量和粉絲經濟的角度,對周杰倫“一票難求”的熱度提出了質疑。隨後,此貼轉出豆瓣,在網絡上瘋傳。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篇帖子炸出了許多網友和周杰倫的粉絲,紛紛現身表示“周杰倫不需要流量”。由此,“夕陽紅”粉絲被迫營業,為周杰倫的超話排行榜做數據。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在周杰倫超話排行衝頂期間,除蟬聯內地榜64周連冠的蔡徐坤粉絲外,各家流量藝人粉絲都在“讓”。不意外的,“坤倫”雙方正式交鋒,一場“‘傳統藝人’VS‘流量藝人’”的大戰,正式鳴槍。

2000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Jay》的周杰倫,一戰成名。在這張專輯中,周杰倫融合了R&B、hip-hop等多種嶄新的音樂風格,幷包辦了全部歌曲的作曲、和聲編寫以及監製工作,其中主打歌《星晴》獲得第24屆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金獎。隨後,《范特西》《八度空間》《葉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蕭邦》《我很忙》《跨時代》……張張專輯均叫好又叫座。與方文山珠聯璧合的合作,更是讓其引領了一波中國風熱潮。

憑藉出色的音樂才華,周杰倫在新世紀之初順理成章地成為流行音樂新一代天王。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相比周杰倫,蔡徐坤的成長經歷,更像是一部流量明星養成記。讓蔡徐坤一夜成名的,是2018年的綜藝《偶像練習生》,他以4700萬票的投票成績C位出道。從小明星到登頂微博超話,蔡徐坤僅用了2周時間,然後便將第一的寶座保持了64周。他的一條微博,被粉絲轉發超過了1億次。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蔡徐坤參加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節目《偶像練習生》,並以NINE PERCENT組合C位出道。

而現在,這一切都被周杰倫打破了,以一種舉重若輕的姿態。

周杰倫的粉絲和歌曲受眾主要集中在80、90後,20年後這些曾經的追星主力軍,在網絡環境中卻已經成為“老人”,甚至需要從零開始重新學習做數據。而蔡徐坤的粉絲,則多為00後的網絡新軍,對互聯網抱持著極大的熱情,在粉絲文化日趨塗抹上商業色彩的時代裡,也習慣了以“流量”“數據”的視角去衡量自己的偶像成就。

這是一場“新”與“舊”的粉絲文化battle,其背後則是娛樂明星生態的劇變。只不過當為周杰倫打榜的人群中又加入了大批本不是周董粉絲的“路人粉”,這場巔峰對決,就透露出了一些耐人尋味的新的信號。

全民狂歡的背後,是對流量的反噬

2019年7月22日,周杰倫成為微博超話“史上首個影響力破億的明星”。一億影響力的背後,是眾多路人的下場打榜,這已經不僅僅是流量藝人和傳統藝人的PK,更多的是眾人對於“流量至上”的抵制。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娛樂產業的“風向”變了。曾經,上一輩的明星,如張國榮、四大天王、陳奕迅、謝霆鋒等,以作品通過傳統媒體的傳播而為公眾所熟知;但而今,以鹿晗、吳亦凡、TFBOYS、蔡徐坤等為代表的流量藝人卻不是如此,即便沒有代表作品,粉絲的力量也可以讓他們如日中天。大數據時代裡,有流量,即代表著有源源不斷的商業價值,幾乎已經成為業界的定律。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流量藝人中的“四大三小”:

吳亦凡、李易峰、楊洋、鹿晗、TFBOYS(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

這一切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無關係。當互聯網成為網民發聲、狂歡的陣地時,當中國網民規模突破8億,粉絲從被動角色轉變為偶像市場的直接主導力量,也就順理成章了。

周杰倫和蔡徐坤的對決,正映射了這種劇烈的市場轉變中的尷尬。

周杰倫正是傳統模式下打造的藝人,以優質的演藝作品為核心基礎,作品過硬、人氣夠高、音樂受眾廣,粉絲量大。因而無論“營業”與否,憑藉其作品底蘊,都不缺乏媒體和大眾的關注度,所謂“江湖不見,仍有傳說”。

而流量藝人的打造過程則是以藝人本身為基礎的,誰擁有更高的大眾媒體關注度,誰就具有了被打造成藝人的條件。以蔡徐坤成名的《偶像練習生》為例,賽制以全民網絡投票進行PK為主,完全按照流量藝人的打造過程而設置。蔡徐坤的成名過程,也正是這一過程下的標準產物。

不得不說,作為大數據的商業化“產品”,被冠以流量明星標籤,在某種程度上稀釋了人們對蔡徐坤作品的關注,儘管他“出圈”的作品確實不多。

自去年以來,“流量”突然失靈了。“流量女王”楊冪的文藝片之作《寶貝兒》,票房僅2400萬元,這與7年前,楊冪憑藉一人之力扛起了恐怖片《孤島驚魂》的8900萬元票房,有著天壤之別。鹿晗、關曉彤主演的《甜蜜暴擊》首播即創湖南衛視近年來收視率新低,曾因一條戀愛微博引發網絡癱瘓的“頂級流量”,新作卻從全網群嘲到無人問津……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天下苦流量久矣”,這是一句帶有自嘲卻透出窘迫與無奈的話。“流量”在手,意味著這些明星,哪怕本身實力並不出眾、哪怕沒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也可以掌握大量的頂尖資源:演技平平甚至不佳的演員,可以挑選頂級IP的改編劇本,配置的都是高水平的劇集製作團隊;唱跳都是路人水平的愛豆可以擁有頂級製作人的詞曲,配備頂尖的舞蹈團隊。在這樣的前提下,最後所呈現出來的作品難以稱之為精品。

前有“八千萬摳圖”,後有“水漫金鷹”,讓受眾這種不滿的情緒達到了頂峰,最終在“坤倫對決”中來了一次大爆發。這場看似是雙方粉絲間的battle,實際上是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反噬——許多路人在給周杰倫打榜的過程中,“以為倫打榜之名,行抵制流量之實”。

流量解藥,還是流量毒藥?

不可否認,流量曾經是資本方的萬能解藥。即使劇本不好、製作不精,只要有流量演員“撐場面”,便很難虧本。各大音樂榜單年度前十的金曲有一半出自流量藝人,綜藝節目一直以請到某某“流量”作為噱頭。

流量藝人的賣點是藝人本身,無論作品質量如何,總會有粉絲買單。流量藝人也深知自己的優勢,但並不代表有這些流量加身便可不論實力從而高枕無憂。“粉絲經濟”的效應使資本方過度依賴“流量”,甚至不看重劇集製作,劇情荒謬不合邏輯、五毛特效隨處可見。當這些不以品質論英雄、反以數據論成敗的作品,充斥於我們其間之時,終於引發了海嘯。

粉絲對愛豆的狂熱,終會隨著時間而冷卻;但優秀的作品,卻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而歷久彌香。

誠然,流量也並非毒藥,只是“是藥三分毒”,無論流量藝人可以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單純依靠流量終究還是無法長久。流量藝人不應是劣質演藝作品的救命稻草,應該是優質作品的錦上添花。

以2015年上映的電影《老炮兒》為例,在前期排片量很少的情況下仍然狂攬9億票房,包攬了同年多項電影大獎。電影的製作班底本身就優秀,再加上李易峰、吳亦凡等流量藝人的出演,獲得了高於預期的關注度。幾位流量藝人的表現也各有亮點,形成了雙贏的局面。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時下正火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也啟用了“實力派演員+流量”的組合。緊湊有張力的劇情,精美的美術設計……離開流量演員,這依舊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作品,精細的製作使它註定成功,而流量演員的加入只是擴大了它成功的效應。

近日,馬伊琍在擔任第25屆白玉蘭獎評委時談及流量和演技之間的關係,她表示“我也是有流量的,流量不是壞事。這兩個字不代表沒有演技。”流量並非原罪,流量藝人也可以有實力,但是資本對流量的過度依賴則會讓市場本末倒置,進而阻礙其良性發展的腳步。

流量並不是萬能牌。這場battle,是大眾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大眾的“口味”在改變、在提升,單純的“流量”,已無法滿足大眾的“胃口”;優秀的演藝作品,才是大眾眼中的“美味佳餚”。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以上為內容精選,

完整版見雜誌2019年第9期~

“坤倫”對決,一場對“流量至上”的宣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