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僻字談漢字起源

最近一首《生僻字》在網上火了起來,那你知道漢字的起源嗎?

中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了。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的中古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從生僻字談漢字起源

倉頡

我國老一輩的歷史學家和古文學字家郭沫若,於省吾曾認為,我國文字的產生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而我國的漢字形成過程,是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期。一種比較折中的意見,則認為我國文字“在人民中萌芽”為6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形成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則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後期、

從生僻字談漢字起源

近年,由於考古工作的迅速發展,已經為探討中國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的新線索、1963年出版的《西安半坡》發掘報告,便初步指出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可能與文字起源有關。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絕對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年左右。

1984年到1987年,在河南舞陽縣的賈湖遺址幾座墓葬中,出土了三片刻有符號的龜甲和一件有符號的石器。符號的形狀和商代甲骨文很相似。遺址年代要早於公元前5500年。

從生僻字談漢字起源

賈湖遺址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佈了一系列比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以及奴隸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是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符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