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皖兩地伸援手 聾啞老人終歸家

4月21日上午,離開家已經15年的李士月老人,終於與家人一起離開信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踏上了歸家的旅途。

根據李士月的三弟李士環介紹,李士月是他大哥,小時候因為受傷而成為聾啞人,不識字,沒有老伴也沒有子嗣,今年已經78歲。2005年,李士月前往鎮上取錢,結果不知道什麼原因就走失了。走失以後,全村人都出動尋找,但一直沒有結果。2006年,家人接到商丘市一派出所電話稱,派出所有位走失老人與他的大哥很像,經信息比對,應該就是他的大哥。但等家人趕到時,這位老人已經趁民警不注意離開了。在後來的時間裡,家人一直沒有李士月的消息,甚至以為他已經離開了人世。

今年4月18日,李士環接到個意外電話:打電話的人是安徽省電視臺公共頻道新聞欄目記者劉會軍。劉會軍在電話中詢問他,是否認識李士月。李士環遲疑了一下,因為村裡有兩個李士月,一個年齡大的,一個年齡小的,年齡小的只有40多歲,年齡大的七八十歲。經雙方比對信息,這個李士月應該就是李士環的大哥。

原來,今年4月10日凌晨,溮河區五星派出所民警在巡邏中發現路邊有一位流浪老人,經人臉識別比對,並未發現老人信息。隨後,民警將老人送至信陽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在救助站,警務室民警同樣通過全省人口資料庫信息對老人身份進行核實,工作人員又通過尋親網站、今日頭條等平臺推送尋人信息,但均無果。“有沒有可能是外省的呢?”救助站工作人員這樣想。於是,工作人員與安徽省一熱心民警馬義民進行了聯繫,很快,對方就給了回覆:安徽省確實有個走失的老人跟李士月很像。劉會軍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很快前往李士月的老家,對李士月的身份進行確認。經李士月家人辨認,救助站的這位老人正是李士月。“感謝信陽救助站和安徽省電視臺,要是沒有他們,我們根本沒有辦法找到我大哥。當時,94歲的父親看到照片激動不已,不斷重複著‘這是我的兒子,這是我的兒子’這句話。我們都不知道這10多年來,他一個聾啞人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在送別儀式上,李士月老人精神矍鑠,行動麻利。在合影時,看到當時接他的救助站工作人員到來,他迅速上前拉住這位工作人員,與大家一起留了張合影。雖然隔著口罩,但李士月老人眼裡的笑意卻掩飾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