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以前我很愛追美劇、看經典電影、探究有深度的紀錄片,但近幾年,我變了,書沒看幾本,電視劇嘛,大多數時候,更願意做無腦劇的觀眾。總之,整個人變膚淺了- -。

為什麼會有這樣?很簡單,因為我已經無法專注了。

不能專注地看書,更不能專注地看劇,尤其美劇,節奏快,邊玩手機邊看,根本顧不上劇情,於是放棄了。現在的我,就連洗個澡這樣的放鬆時刻,也不能沒有視頻/電視劇的陪伴。我或者我們,已經徹底淪為“無法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了

刷著視頻,吃著零食,關心著朋友們的動態,忙著手頭的家務活,想著明天的工作,學習著新技能,每天逼著自己健身打卡,羨慕著高層的精英生活,追趕著各類新鮮資訊……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生活看似滿滿當當,內心卻越發浮躁、不安,因為信息多、因為節奏快,不甘心一次只做一件事,總怕時間不夠,總怕落於人後。我們也許不悔過去,但都懼怕未來

現實是:有限的精力、時間和能力,並不允許我們做太多,所以就算已經做了很多很多,但在自己看來,還是遠遠不夠,於是想要的永遠比做的多總認為自己還不夠優秀,不夠有錢,不夠精緻

焦慮便由此而來。

我曾經寫過2篇關於如何應對焦慮的文章:《我是這樣治癒焦慮的 | 當我談焦慮的時候我談些什麼?》、《不浪費的消費觀 | 為什麼女性極簡那麼難?| 買買買的分寸》。自認為能有效地緩解部分焦慮,但現在看來,這些措施還只是停留在淺層次上的急救辦法而已,並不能根治

泡個熱水澡、看一部喜劇、吃幾份甜品、去爬山去運動、跟朋友喝酒等等,做這些事時,我們確實會短暫地忘記煩惱,情緒得到舒緩。但當我們再次回到生活本原,面對那一地雞毛時,煩惱還是那個煩惱,焦慮感再次襲來

週而復始,不得脫離。就像陷入泥潭,有時拔出了一隻腳,以為要得救了,沒想到之後又陷得更深。

本文思想的來源:幾周前,我開始在“樊登讀書”app聽樊登老師講書。聽完他對幾本書的精髓總結後,將其中對我有明顯幫助的部分提煉了出來,梳理總結。於是有了今天這篇,聊勝於無,算是給你我的一個共勉。

為什麼焦慮?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社會壓力:網絡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因為網絡的發達,我們身邊多了社會輿論和親朋友好友間的“關心和問候”。只要身處社會中,由此產生的焦慮就很難不存在。

工作壓力:每天除了睡覺,工作佔了大部分時間。可以說工作事事順心,人生的一半都是美好的。工作中的任何一點不順,都可能成為焦慮的來源,包括同事關係、工作任務、工作前景、個人競爭力……

沒有信仰(或者說沒有終身奮鬥目標):沒想到吧,還有這個原因。有信仰的人,內心有依靠。心堅定了,就不會輕易被打亂步伐。沒有目標、沒有信仰,會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自我判斷能力,容易把別人的眼神和看法作為唯一判斷標準:我做或不做這件事,別人會怎麼看我?他們不會像有信仰的人那樣,堅定地朝著目標的方向前進。

思維方式:

我們安慰人,不是經常會說“你得換個角度想想”,其實煩惱有時就是思維方式有問題引起的,你的煩惱對其他人來說可能屁都不是,但在你這,天就塌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原因,但不主流就不說了。

我們因為這那的原因,都在焦慮,甚至焦慮到頭禿,那怎麼辦?(不好意思,今天不是來推薦洗髮水的)

今天這篇想說說最深層次的治癒療法,主要是針對的是內心。至於看喜劇、泡澡什麼的咱就不說了。

正念療法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焦慮和痛苦大多來源於兩個地方:過去、未來。對於過去抱有執念,或後悔、或懊惱、或遺憾。對於未來總是擔憂,怕窮、怕丟人、怕不被人愛。

但這倆地方恰恰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人生根本不在未來,也不在過去,人生唯一能夠體驗到的地方是此刻”

而正念療法,剛好直擊要害,就是要你活在當下。人人都說“活在當下”,但我們真的懂怎麼去活嗎?

正念療法:專注當下正在發生的一切,不偏不倚,不去分析,不去聯想,不做判斷,只是靜靜地感受這一時刻,深深地沉浸、專注、陷入此時此刻,腦子裡沒有其他任何人或事,只有當下的感官感受,做到真正的“活在當下”。

具體點,它是這麼操作的,比如:

【吃桃子】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關注手碰到桃子的觸感,感受刀片在桃子身上上刮過的感覺。當張嘴開始啃桃子時,關注牙齒咬在桃子上的瞬間,用力啃下去,感覺桃子帶著汁水被你的口腔包圍。每一次咀嚼,都深深體會桃子在唇齒間的清香,汁液在齒間流淌,

嚼碎吞下,感受桃子經過喉嚨,沿著食道慢慢下滑的感覺。靜靜地、不帶任何一絲想法和判斷地去感受吃下一顆桃子的全過程。

【工作之餘看著窗外】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腦子裡沒有雜念,沒有寫不完的報告,沒有下一步工作計劃。單純地看著藍天白雲,觀察雲朵的變化,這朵雲在慢慢飄散,速度不是很快,不去想下班時會不會下雨;看樓下的樹,葉子在風中搖曳,不去想它一天會飄落幾片;看人們在

廣場上走動,不去猜測這些人在幹嘛或要去幹嘛。

【讀書】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關注書本上的每一個字,深深地看進腦子裡,感受書中主人翁的情緒,不做任何關於自己的聯想。此刻的腦子裡,沒有“一會要吃什麼”、“怎麼他還不回我微信”諸如此類的想法

,僅僅是與書本融合在一起。

你們是不是注意到了,其實正念說的就是專注。

但不一樣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專注是專注工作、專注學習,但並沒有專注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裡,比如吃飯、呼吸、洗澡、聊天、走路等,當我們做這些瑣碎的事情時,通常注意力都不在這件事情上,而是在想其他的事。

所以get了麼各位,這可是真.活在當下啊!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我最近一直在試進入正念狀態,其實挺難的,每一次嘗試都像是一次修行。這相當於給大腦做一次清理,清理掉雜念,只留下對當下的關注,是內心的極簡。

修行並不需要出家、隱居,或是朝拜。感受此刻(無論悲喜),專注當下,也可以是一種修行。“正念的力量”演講中,樊登老師問:你說坐在監獄裡,和你坐在自家沙發上,有區別嗎?講真,如果你在正念狀態中,還真是沒區別。

正念療法從冥想、坐禪發展而來,創始人是卡巴金老師。目前已在西方國家廣泛應用,比如google也引入了正念療法來幫助員工緩解焦慮、提高工作效率。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卡巴金通過大量實驗證明,這個療法能對生理產生影響,比如抑制壓力激素-皮質醇的產生。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皮質醇會分泌過多,長期如此,身體出問題是遲早的事。現在不是很多人過勞死,或者也沒幹嘛,就這病那病的,大多就是受皮質醇的影響。

“煩惱來自於錯誤的思維方式”

《思辨與立場》一書中提到“所有煩惱,都是因為思維方式不對”。

這讓我想到了一件事,有一回梁同學跑回來跟我說他借了錢給一個小學同學,數額還不小,因為那個同學家裡遇到了走投無路的困難。當時我挺生氣的,我說第一你不跟我商量,第二都走投無路了這錢能還嗎?他跟我說,這錢對我們來說不至於日子過不下去,但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挽回一個家庭的救命稻草,就當我們捐的好嗎?雖然他不跟我商量這點我還是無法接受,但他後面的話我確實聽進去了,如果“借”換成是“捐”,我就不會再去糾結“這錢到底什麼時候還啊!我得怎麼要回來啊!”,甚至覺得他做的是對的,真的能幫助到一個家庭,難道不值得麼?這事也就不再是煩惱了。不然,我可能還在糾結,這錢我能買多少衣服鞋子啊!(不知道舉這個栗子恰不恰當,但換個思維方式,我確實就沒再苦惱了。當然我也不是在說大家得把借錢當捐錢哈)

別想沒用的

1

我沒房、我沒錢、我沒車、我很醜、我很胖、我孩子成績不好,是是是……它們都是事實(扎心),但你老想著這些,能掙錢嗎?能變瘦嗎?有用嗎?

除了沒用以外,還會加重自卑和焦慮,對身體一點也不好。所以,一旦腦海裡有這些想法時,還是想想今天吃點什麼好吧哈哈哈。

災難化思維

2

焦慮的人都有個通病:想太多!而且,非常容易有災難化思維。災難化思維的通常句式是“如果XXX,就會XXX”,應用如下:

如果你現在不做規劃,未來就會越混越差。

如果你不買房,資產無法保值,會越來越窮。

如果不嫁有錢人,生活質量就會下降,過得很慘。

如果孩子成績不好,以後就沒法進名校,沒法有好工作,就會一輩子沒出息。

……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這些話無論是你自己對自己說,還是父母對你說,還是任何一個人對你說,都請當放屁好嗎?

用災難化思維想問題,除了焦慮以外,就是特別容易否定自己。

一旦否定自己的思維形成,就潛移默化地帶到生活中,未來?未來可能就成真了。所以,請不要因為有概率的存在,就輕易否定自己。

這些有災難化思維的人,都對未來都充滿了擔憂,一旦事情沒有朝著他們設定的方向發展,就會焦慮、受不了、恐慌。

為什麼?因為他們都在追求人生的確定性:要確保孩子長大能過上好日子、確保自己能永遠能比身邊人過得好、確保一份工作能做一輩子……一旦覺得事情不確定了,就會開始焦慮。

有災難化思維的人,無論他們多有錢有權,都一定會焦慮,因為人生本來就無法確定啊。

如果你剛好是這類人,可以通過

“質疑三部曲”來消除擔憂:

【質疑三部曲】

第一步:識別。識別這些想法,把假設句式改為肯定句式。

1、我沒買房,所以我肯定會越來越窮

2、我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他以後一定會沒出息。

第二步:質疑準確性。這些事情,發生的概率有多大?

1、是不是沒買房就一定會窮?並不是呀,買了房揹負著房貸,不敢離職不敢突破,或許一輩子就捆綁在房子上了,而不買房,通過努力工作或創業,說不定有更好的人生呢?

2、是不是成績不好,就一定沒出息?案例簡直不要太多,看看我老弟哈哈哈哈。成績好和長大有出息,完全兩碼事,根本無法通過成績判斷一個人的未來。當然,書還是要讀的。

第三步:找出更符合現實的方案。

1、如果手裡的錢暫時買不了房,那買買保險、買買理財,出去旅遊、投資自己、提升技能,是不是會讓未來更有安全感呢?

2、孩子成績不好,那讓他開心開朗一些,讓親子關係更和諧一些,是不是比成績來得更重要呢?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認為自己不應該有痛苦”,篤定自己不應該痛苦(而卻在經歷痛苦)的人,就是痛苦的人,因為人生怎麼可能沒有痛苦。承認痛苦的必然性,反而更加輕鬆。

猴子思維

3

雜念會讓人疲憊。這些雜念,就是猴子。

我們總說上班如上墳:因為一會老闆又要diss我了、那傻逼同事又來煩我、一大堆報表做不完、報告沒頭緒但deadline已到、晚上還得培訓……這些煩惱就像一群猴子一樣,在腦子裡吵鬧,簡直要爆炸!

這裡分享一個從煩惱中抽離的“月臺法”,只需幾秒

【月臺法】

第一步:這時候,請把自己想象成月臺(沒錯,就是車站的那個月臺)。

第二步:請把壞念頭想象成列車上的猴子/乘客

,這些猴子從你眼前一次次經過,你靜靜地看著他們,沒過多久,他們就乘車離開了。

你是月臺,你是不會動的,總不能跟著乘客跑吧。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上帝視角,但怎樣才能擁有上帝視角?

這個方法就超好用,親測真的可以把自己從雜念中抽離出來

,成為情緒或想法的旁觀者。不信你試試(因為剛才我還在惱怒著幾個人呢,做了一會月臺,就從情緒中抽離出來了。

告訴自己:我允許這些事情的發生,但我不會被這些猴子牽著鼻子跑。

慈悲心

4

工作生活中,我們大多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討人厭的同事、沒禮貌的熊孩子、嘮叨的父母、暴躁的上司,這些不是過去時或未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啊。除了用猴子思維抽離出來,還要怎麼做,才能徹底放下呢?

要有一顆慈悲心,真的佛了。。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這個同事如此自私小氣、惹人討厭,大概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吧,沒讓他養成好的性格。

熊孩子的熊,主要是家長教育的原因,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也無法改變父母,挺可憐的不是麼?

父母嘮叨時,請使用正念療法,不爭辯、不分析、不聯想,就做一個傾聽者,感受這些嘮叨。能聽父母嘮叨,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孝順。

我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和我爸聊天,我就問他為什麼不憎恨他的原生家庭(我覺得爺爺奶奶對我爸不好,但我爸對他們特孝順),我爸當時就跟我說過,要有慈悲心。

講真,當時覺得我爸好傻,但現在想想,也許對別人慈悲,也是放過自己吧。

(這個境界有點高,自認為我還沒那麼豁達哈哈哈。該懟我還是會懟。

生老病死

5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還有一些痛苦,是我們當下就在經歷的,無論你怎麼抽離,它就發生在此刻,比如父母重病,你必須每日看護,按照一般思維,那就是心力交瘁,苦大仇深,為什麼有要經歷這些。

換個思維方式(一個百歲老者的口述),這也許是老天讓你和父母換了一種方式長久的獨處。這段時間,雖然痛苦,但你和父母始終在一起,對抗苦難,彼此依偎,相互扶持。

好好珍惜每一個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無論以哪種形式。

怎樣才算愛自己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愛自己不只是買買買。

1

我沒有說買買買不是愛自己,我只是說愛自己並非只有買買買。

因為媒體的誘導,現在的口號“愛自己”幾乎已經等同於“買買買”了。買最好的,用最好的,去健身、去做醫美、去買口紅、去買包……買了才是愛自己,不買就是對自己不好!

what?!什麼時候價值觀都扭曲成這樣了?如果只是為了讓別人看得起你而去買,那這種買,非但不是在愛自己,更是害自己。花光錢,成為負債鬼,你確定是在愛自己嗎?

真正愛自己,不單單隻體現在“買”這件事情上。有時候,不買,也是在愛自己呀。

喜歡的合適的,想買就買;不喜歡不想要的,就不買。滿足物慾固然是愛自己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愛自己,更在於不要過分苛責自己;不要時刻感到自責、內疚;不要一味用完美的標準要求自己;不要總對自己說“我應該怎樣怎樣”,設定各種任務、目標、人設,一旦做不到、做不好,就陷入自責、焦慮,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夠優秀。

愛自己,就請放過自己。開心一點,闊達一點,總有人比你更優秀,這很正常。

敢於休息

2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跟我一樣,這幾年我越來越不敢真正的休息了。

週末在家,我總會給自己找任務:幾點收拾屋子、幾點做美食、幾點看電影、幾點看書、幾點碼字、幾點畫畫……

唯獨不能單純地發呆、喝茶、聊天,不然會覺得這一天又白過了,又沒提升(你看,多焦慮)。其實我做的這些事情,表面上看,都屬於休息消遣。可一旦把它們目標化了,寫在to-do list上,那就變味了,成任務成負擔了。千萬別這樣,我也在改。

休息就單純地休息。

休息分為三種:

【休息的方式】

(1)純休息。什麼都不幹,喝一杯茶、發一會呆、看窗外的雲雨,最好什麼也不想,連書也別看,靜靜地待著。

(2)消遣。就是找點項目玩,比如旅遊的時候跑跑景點,像我上面會做的,畫畫、看書、看電影。找點樂子。

(3)感受愛。這個得好好說說!

“幸福來自於你與他人的愉快交往”。想想,好像生活中很多不愉快,都是因為某些人際關係不好。人際關係好的生活,先不說每天開不開心,起碼情緒比較穩定,能有餘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人際關係裡,有短期關係和長期關係。我們常常說社交、利益互換什麼的,這些都是短期關係,短期關係能帶來利益,但無法提供幸福感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只有長期關係(親情、友情、愛情)才能給我們帶來心靈的支撐,才能讓我們感受到愛,而這種長期關係與金錢、地位無關。比如你的發小,也許並不是權貴,無法給你帶來什麼利益,但你們呆一起就是開心、舒服,那這就夠了。

不要太功利,把所有的交往都建立在“我能得到啥資源”的基礎上,如果你真這樣,一旦短期關係全無,那你就什麼都沒了。

如何去維護長期關係,如何去感受愛?請抽出休息時間,單純地跟家人、愛人、孩子、朋友呆在一起,沉浸式地感受親密關係帶來的愉悅。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這期間最好不要和外界聯繫,好好享受屬於彼此的時光(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太奢侈了,但讓我們慢慢學習這樣的專注)。

那休息該以什麼頻率進行呢?不能沒有休息,但一直休息也不好吧!

有一本書中的作者(忘了誰。。)提出,最好是一天裡有1小時、一週裡有1天、一年有4周的休息時間,如果沒有帶薪假期,那就自己給錢。

我就問,你敢這樣休息嗎哈哈哈哈。如果不敢,那起碼從一天裡面抽1小時、一週裡面找1天來休息吧!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以上方式,幾乎都是從內心出發的根本療法,但不是一下就能痊癒,比如正念療法,是需要時時練習的(我現在也經常提醒自己)。當然,也可以嘗試冥想啥的,但最好有專業老師指導。

真正能夠幸福、不焦慮的人,是不管身邊的物質、地位、關係怎麼變化,都能感受到幸福的人。幸福不依賴於物質而存在,幸福是一種能力

本篇涉及書目: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正念的奇蹟》,作者:一行禪師。

《高效休息法》,作者:久賀谷亮。

《學會吃飯》,作者:珍·克里斯特勒 、艾莉莎·鮑曼。

《睡眠革命》,作者:尼克·利特爾黑爾斯所。

《不管教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

《應對焦慮》,作者:埃德蒙·伯恩、洛娜·加拉諾。

《感受愛》,作者:珍妮.西格爾。

《心理醫生為什麼沒有告訴我》,作者:艾德蒙·伯恩 。

心靈極簡 | 焦慮到頭禿,怎麼辦?

對了,今天這篇文主要針對焦慮情緒(大多數人會有,不影響正常生活)。如果焦慮症狀已經明顯影響到生活,有焦慮症的可能,那一定要去看醫生哈。

【互動】:隨便說點啥吧~關於內心的極簡、關於最近的焦慮、關於你的專注力等等。都行。

P.S.置頂頭條文章有小浮力噢!是好吃的!快來我微博吧,我的微博:擼大包。

我的微博/公主號:擼大包。

我的微信:lubigbread。

商務合作請看後臺信息欄。

叨叨生活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