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5000億美元資產的黑石集團為什麼頻頻表達看好中國?

作者:李沐之

4月23日晚,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BX.NYSE,以下簡稱:黑石)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史蒂夫·施瓦茨曼(中文名:蘇世明)與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有了一場跨越大洲的雲對話。為了宣傳他個人新書,這已是蘇世明本月第三場與國內頂級投資者/企業家的對話。

就在當晚,黑石集團於公佈第一季度財報。公司營業收入22.37億美元,同比增長10.47%。第一季度淨利潤5.02億美元,同比增長4%。其中私募股權基金的組合收益率下滑21.6%。此外,黑石集團擁有1515億美元的可投資資金,管理費收入增長了20%,同時宣佈將會派發7億美元股息,由於市場看好黑石集團在疫情後的投資業績以及資產增長,截至4月23日晚收盤漲4.5%。

根據此前較早披露的2019年披露,公司管理資產規模(AUM)達5711億美元(如下圖),歷史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對黑石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

1

黑石在中國金融界被廣泛知悉,緣於其2007年6月22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之前,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斥資30億美元,購入黑石約10%的股份。彼時,中投公司(2007年9月在北京成立)尚在籌備中。

為進入中國市場,黑石力邀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加入黑石。梁錦松在2007年初加入黑石,在幫助黑石在上市之前募集到來自中國基石投資立下汗馬功勞。蘇世民難掩興奮之情:“我們甚至還沒有去做推銷!”

十分湊巧的是,在其掛牌上市之後不長的時間內,次貸危機不斷惡化,黑石股價也不斷下跌,從短期來看,把包括中投在內的投資者套牢其中。中投公司對這筆投資諱莫如深,在投資黑石的年頭裡公司年報對“黑石”隻字未提。這又是關於黑石與中國投資機構的另外一段故事,先下暫且不表。這已經足夠成為一個讓市場反覆分析並反思的投資案例。

因此,不同於凱雷等對手在中國的水土不服,黑石的中國之旅較為順利,這也印證了黑石的另一種投資智慧。

蘇世民在今年對話中國投資者/企業家時,頻頻表達對中國市場的看好。他談到:“在走出此次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之後,中國很可能會是全球範圍最強的增長型國家。因此,中國的經濟具備天然的發展優勢,這些優勢還在繼續內化。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下降,這是中國經濟首次出現下滑。因此,人們應該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大好機會。”

他強調:“對於在地產領域,我們對那些順應發展趨勢的投資主題很有信心。例如,中國在線電商的發展會衍生出很大的倉儲需求和物流需求。這兩個領域有著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機遇。在中國,我們在核心物資集散中心擁有倉儲物業,我們把這些物業租給了頭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中國的科技公司。目前我們還關注中國甚至亞洲A級寫字樓,市場需求依然強勁。”此前據媒體報道,黑石提出以每股6元的價格私有化SOHO中國,交易價值40億美元。

總之,黑石這家經歷了風風雨雨、既廣受關注也飽受爭議的私募股權公司,同時也被視為全球私募股權行業的象徵公司之一,可以成為當前中國私募股權公司和整個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參照。中國資管行業正迎來黃金髮展期。但如何找到基業長青的公司,仍然是個難題?

參考資料:《資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團成長史》

本文源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