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的回答与你们都不同

经常听到有人批判或赞同地说“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恶”云云,我不敢苟同,自认为这两种观点都走向了两个极端,应该是“

人之初,性有善也有恶”。

我们撒一把种子到土里,同样的土壤、空气、水份……,环境完全相同,有的苗长势良好,有的苗就长成了歪瓜劣枣,只能拔除了。就是同一根滕上的瓜也有甜和不甜的差别。

同一个原生家庭,同父母出生,同样的成长环境,有的孩子性善,也有的孩子性恶。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仁、杨立青、杨立华三兄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们都出自一个家庭,长大以后却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的回答与你们都不同

《人间正道是沧桑》片段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因为“人之初,性有善也有恶”,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重视因材施教。

我们来看看孔圣人是如何因材施教的。

同样是一个“仁”。

得意弟子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也是“仁”字最权威、最经典的解释了。颜回一听便心领神会,又问其具体条目。孔子便兴致勃勃地讲了仁的“四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熹评论《论语》中这一章“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机,非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孔子数称“贤哉回也”,表现出对颜回的充分信任和嘉许,也能看出孔子十分满意自己对颜回的成功教育。

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名端木赐,利口巧辩,善做生意,家境富裕。子贡有志于仁,每天想要博施济众,但徒事高远,眼高手低,不知从何做起。孔子教他应该从自身做起,可以说教给子贡一个“仁之方”。

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说话迟钝。司马牛问的是“仁”,而孔子答的却是“仁者”。因为司马牛多言而浮躁,孔子实际上是通过解释“仁”来告诫他,促使他以后注意改正缺点罢了。

以上孔子对“仁”的不同解释,都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具有其针对性的,所谓殊途而同归。这种教育方式具体到学生自身也是可行的,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最好由父母来完成,也只有父母才有这个条件来实施整个教育过程,因此,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的过程。拼爹妈的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也会拼家庭、社会地位等。

爹妈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所以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自己先要成为优秀的父母

我们总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何不反思一下自己能不能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你见过山上的树和山下的树吧!但你想过它们的区别吗?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的回答与你们都不同

山上的树和山下的树

山上的小树因它长在山顶上,所以可以俯瞰山下大树;而山下的大树却只能仰望山上的小树。

这种关系就如同两个阶层的孩子,父母文化水平高,家庭条件优越就如同高山,寒门弟子就如同山下孩子,站在山上的孩子自然要比站在山下的孩子看得远。

不可否认,寒门确实能出贵子,就如刘媛媛之类的贵子,但这种贵子要比别人多付出很多。

我们拿演艺圈为例,大家都熟悉陈月末,他是老戏骨、大明星陈宝国的儿子,他这几年拍的片子里都有其儿子的影子:《老中医》、《老农民》、《老酒馆》、《正者无敌》、《强者风范》、《虎符传奇》。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的回答与你们都不同

《老中医》片段

演艺圈儿我不熟,也许如他们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在这个人材济济的演艺圈儿,要想出人头地可真不容易。而陈月末站在他父亲这座“山”上,或多或少也借了他爹的光。

据查,陈月末是1983年出生,28岁以前学的是机械工程,之后才慢慢走上演艺之路。

山下的孩子我们以王宝强为例。前不久王宝强抽烟被选入北影当教材的四个镜头之一。能入教材可以说是范本了。他的名气现在也是越来越大了。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的回答与你们都不同

王宝强抽烟

王宝强在演艺这条路上走得可比陈月末坎坷多了。

八岁那年,王宝强看过了《少林寺》之后,被电影里的少林功夫深深吸引,他想要去学习少林功夫。

“要去少林寺当和尚”这个想法一说出来之后,招致了身边所有人的嘲笑,甚至王宝强的父母都觉得自己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打他骂他,不准他去。

但是他不为所动,铁了心要去少林学习功夫。他在少林寺一待就是六年。

14岁时,他坐火车去到了北京,跟几个室友挤在肮脏潮湿的地下室,当一名群众演员。

当群众演员一天只能赚25块钱,但是王宝强竟然把赚来的钱大部分用来打印照片,他把自己的照片发给那些剧组人员,副导演。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去打印一次照片,浪费了大量的钱。

室友嘲笑他:“就你这寒酸样,大导演看得到吗?没准路上就扔了。”

王宝强也不听他们的,反驳说:第100张看不到,第101张就看得到呢。

电影《盲井》开拍的时候,因为要下几百米深的矿井,但这个矿井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坍塌事故。

男二号害怕危险,临时跑了,而这个时候王宝强之前发照片的效果出来了。

那个时候王宝强正在工地搬水泥,导演组给他打电话说:“王宝强吗?我们这里是《盲井》剧组。明天来化装试镜。”

就这样,王宝强凭借男二号,拿到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从此开始了他的明星之路。

王宝强的父母是农民,可以说对他没有一点帮助。他的成功付出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才清楚,而最关键的是还有更多如王宝强一样的人付出了艰辛还无法成功。

王宝强是一个特例!不可复制的!

在这种拼爹妈的教育里,再难出贵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