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協同並進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楊德林 通訊員 趙晶)4月17日,記者在華魯恆升150萬噸綠色化工新材料項目建設工地看到,施工現場整潔有序,工地嚴格按照規章進行遮擋覆蓋,灑水車定時進行灑水,實現了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與加大生態環境治理統籌推進。“華魯恆升堅持把加大生態環境治理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累計投入15億元實施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改造等項目,實現了超低超淨排放。同時堅持共建共贏共享,綠化美化環境,與關聯企業形成綠色循環產業鏈。”山東華魯恆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常懷春介紹。

華魯恆升僅是我市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協同並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建設京津南部、山東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定位,認真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圍繞推動落實‘1+1+8’汙染防治攻堅方案,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堅決不搞‘一刀切’‘休克療法’,努力實現生態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共贏共進。”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趙華說。

推動“三個轉變”,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我市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主動改變原有的工作思維、路徑、機制,積極探索和創新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在思想認識上,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在新的歷史方位中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在工作定位上,把生態保護從過去單一的業務性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通盤考慮,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在治理路徑上,完善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大氣、水、土壤各方面汙染防治一體推進,綜合施策、協同作戰,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創新管理體制,落實“四個機制”,有效形成汙染防治閉環模式。按照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2019年,我市調整加強市生態環境委,建立市委書記、市長“雙主任”制。同時,按照行業管理和汙染治理框架,對標省“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和8場標誌性戰役,歸口設立14個專業委員會,實行分線作戰、合力攻堅、常態化運轉。今年2月19日,市生態環境委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全面落實一項攻堅任務、一位市級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張任務清單“四個一”工作機制,構建起生態環境委全面統籌推進、專業委員會及成員單位分線督促指導、縣市區執行落實、生態環境委辦公室綜合協調督辦的組織體系,鞏固完善了“黨委政府統攬、各負其責、分線作戰”以及“誰分管、誰負責”“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齊抓共管治理大格局。

實行“一對一”服務,助企復工復產。走進寧津縣大柳鎮噴漆產業園,只見白茬傢俱在車間內整齊碼放,噴漆採用國內高端水性漆技術,自動化、全封閉噴塗,現場無異味,4條生產線年可滿足20萬套傢俱的噴漆,目前寧津縣傢俱產業已經全面實現復工復產。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生態環境局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保護服務,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多措並舉。市生態環境局根據行業和產業發展實際,實行“一對一”服務,做好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工作。針對德州至商河鐵路項目,山東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管網北幹線、西幹線項目等重大建設項目,市生態環境局主動對接,加大技術服務力度,安排專人為建設單位提供環境質量報告書、飲用水源保護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等各項技術資料,指導項目選址選線,為重大建設項目儘快開工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