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苑丨養老機構管理辦法擬修訂:未來養老服務什麼樣?

議苑丨養老機構管理辦法擬修訂:未來養老服務什麼樣?

漫畫:顏慶雄

《養老機構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4月14日起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徵求意見稿》依法完善了養老機構發現老年人為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的應對措施。同時還增加了養老機構延伸服務的有關內容,鼓勵養老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助潔等服務。本期議苑就該問題進行討論。

主持人:王 玥

嘉賓:匡賢明(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經濟研究所所長)

肖俊(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雷雨若(深圳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員)

養老院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徵求意見稿》的發佈可謂正當其時。對於《徵求意見稿》您還有哪些好建議?

匡賢明:與其他場所相比,養老院具有特殊性,其服務群體大都具有一些基礎性疾病,對傳染病更具敏感性。《徵求意見稿》就防疫提出了應對措施。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完善相關舉措。

一是建議與疾控機構合作,形成機制化安排,在養老院設立公共衛生專員,協助養老機構的公共衛生管理常態化、規範化,把預防的關口進一步前置。二是建議把疾控系統的直報系統在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延伸,使疾控體系負責日常健康檢查的人員可以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情況並上報。

肖俊:《徵求意見稿》增加了應急管理要求,除了確定應急負責人與工作人員、建立日常管理制度並儲備相應物質外,還應根據地方特點經常進行應急演習。例如,在水患發生頻繁的地方,就需要儲備用於運輸的船隻,相應的也應根據水患這類自然災害來演習。各個地方的情況不同,應急準備應該因地制宜。

雷雨若: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佔多數。國外很多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來自養老院。在疫情暴發的背景下,每一個老人的健康權利和生命權利都值得保護。此次《徵求意見稿》增加了“傳染病防治和精神衛生服務”內容,非常必要也正當其時,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底線思維。

但是隻有應急響應措施還不夠,養老機構要將傳染病預防工作常態化、完善持續護理機制、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取消後,事中有效的監督檢查變得尤為緊要,《徵求意見稿》對此進行了較大幅度地修改完善,您如何評價?

肖俊:許可制改登記備案制,主要是針對社會資本而做的修改。這對鼓勵社會資金創辦或者參與運營養老機構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對政府所屬公益性養老機構而言,談“事中監督”沒有問題。但對社會資金創辦的民辦養老機構來說,如果不能滿足經營許可所規定的要求,是無法完成登記的。前置條件當然是必要的,但筆者希望在鼓勵社會資金參與養老服務方面能有突破性進展,如能否在土地出讓、房屋租賃、稅收減免等方面獲得更多優惠以減輕成本壓力。同時還希望改革政府所屬養老機構人事制度,規範完善民辦養老機構職工的人事管理,促進養老服務人員競爭性流動,構建一個公共養老機構託底、民辦機構規範運營的養老服務市場。

雷雨若:設立許可取消後,意味著今後設立養老機構不再需要前置審批,取消前置審批的監督後,如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就變得尤為緊要。

《徵求意見稿》對此進行了較大幅度地修改與完善。這些措施的目的在於規範養老供給市場,希望提供更高質量的養老服務。但是這種“寬進”“嚴管”的做法要防止監管流於形式、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個人認為,今後還需要在強化監督理念、完善監督工作程序、提高監督效率、監督精細化方面下功夫,比如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理念滲透到日常監管中實現監督的常態化等。

匡賢明: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取消,是我國養老領域放寬投資門檻的一個重要舉措。放得開還要管得住,由此對事中事後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觀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方式。以下幾個方面的舉措可以重點考慮:一是更加充分地利用大數據進行智慧監管。各級民政部門儘快建立養老院的大數據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進行動態綜合監管。把養老院的健康數據、經營數據等與其他市場監管的數據庫進行對接,提升監管的效率。二是構建多元監管格局,除了主管部門監管外,鼓勵媒體、社會監督。尤其是對涉老重大事項,要形成多元化的監管方式,在養老院建立吹哨人制度。

三是加大隨機檢查力度,其主體既可以包括主管部門,也可以包括第三方監管機構。

《徵求意見稿》鼓勵養老機構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務。4月1日,北京提出擴大集中式居家養老機構試點。4月15日,杭州發佈《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上門養老”“居家養老”是否是未來趨勢?

雷雨若:居家養老是目前我國80%以上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傳統的生活習慣、老人偏好、經濟能力、家庭條件等都是影響我國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的重要原因。而我國“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現實也決定了居家養老是我國有效應對養老難題的主要途徑和未來趨勢。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在探索構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委託管理機構,或對居家老人提供養老服務補貼等方式努力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和專業水平,但一直以來居家養老服務與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差距較遠,特別是對於那些高齡、空巢、失能、失智老年人來說,“醫護”需求和專業照護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滿足。建議養老機構就近輸出養老服務,輻射範圍最好不要超過15分車距的居家老人。

匡賢明:不同養老方式不是相互替代的關係,而是相互補充的關係。一方面,養老院專業性強,醫療服務水平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可以讓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兩者可以有機結合。比如,通過機構上門的形式為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提供專項專業化的服務。從國際經驗看,這也是挪威等國的重要做法。由此,養老機構“上門養老”、“居家養老”,將會成為一個大趨勢,由此明顯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和改善養老服務質量。

肖俊:養老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從機構、社區、居家三種養老模式比較來看,各有優劣勢。居家養老的優點是有親情陪伴,有自己熟悉的社交網絡,有社區養老服務的依託。但是其弊端也比較明顯,即居家養老時親情照顧缺乏專業性、缺乏必要的專業醫師及醫護設備。而且居家養老的前提假設是有親人照顧、家庭關係和睦、家庭能夠負擔養老支出,而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理想的居家養老場所。相對於居家養老,養老院等機構養老在老年人護理上就更為專業。養老服務之所以需要由政府承擔,理由在於養老不再是一種家庭私人生活事務,在現代國家,養老已經成為政府的公共責任。

筆者認為,除了居家養老之外,應大力發展機構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