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殿堂到民間,走出實驗室的互聯網如何流行起來?

前言

縱觀科技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往往有這樣的軌跡:國家機器推動軍事科技,科學界理論轉化,實驗室應用冷啟動,軍民應用逐步分離,社會廣泛傳播技術,科技流行深入民心,科技促成社會進步。

從殿堂到民間,走出實驗室的互聯網如何流行起來?

之前的故事裡,我們瞭解到阿帕網的初衷和使命、三位互聯網之父的出現、TCP/IP協議的誕生這些故事。故事闡述了互聯網走完國家機器推動軍事科技,科學界理論轉化,實驗室應用冷啟動的過程直到1983年到1984年間,阿帕網被分流為用於軍事和國防部門的軍事網MILNET)和用於民間的阿帕網互聯網完成了軍民應用逐步分離

那麼,民間的阿帕網,又如何逐漸流行起來的呢?

(前面所談到的故事,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面鏈接進入閱讀。)

互聯網傳世經典,TCP/IP“秘笈”背後的故事

操作體統“帶著跑”

上篇故事裡,我們說到阿帕網面對計算機操作系統異構的問題。事實上,在阿帕網建設時期,存在這樣的情況:每製造一臺計算機,極大可能會出現一個與其他計算機完全不一樣操作系統1969年到1975年,阿帕網從連接4臺計算機,發展到連接100多臺計算機,7年間增長不到

200臺,可見發展並不容易。

在我們網絡協議技術的發展視野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戰場”,那就是操作系統的統一和升級(該方面的故事後續會講,暫且不表)。

分時系統的UNIX系統1970年問世,1973年C語言誕生並重寫UNIX系統,1974年向外界開放。而正當此時,PDP-11系列小型計算機已在世界範圍內流傳開來。這PDP-11系列小型計算機上運行的操作系統,正是UNIX系統。於是,UNIX系統的用戶也日益增多。

這就是標準的硬件綁定軟件的案例,硬件的流行帶著操作系統軟件流行起來。

從殿堂到民間,走出實驗室的互聯網如何流行起來?

1983年,TCP/IP協議被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萊分校作為其操作系統BSD UNIX(Unix的衍生系統)的一部分,綁定組合裡又多了個標準網絡通信協議。UNIX操作系統越流行,TCP/IP協議就越被廣泛使用。操作系統把TCP/IP協議“帶著跑起來”,從而逐漸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Internet)

NSFNet,全美連接到全球連接

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成立於 1950 年,目標是通過資助基礎科學研究計劃來促進美國科學的發展。

藉著廣域網建設的驅動,

NSF在全美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這些地區網絡和超級計算機中心連接起來,形成NSFNet。被NSF資助的大學、研究機構紛紛接入NSFNet,全美國形成了連接。

從殿堂到民間,走出實驗室的互聯網如何流行起來?

1990

年,阿帕網正式退役。NSFNet1990年6月徹底地取代了阿帕網(ARPANET),成為互聯網(Internet)的主幹網絡。

NSFNet在美國快速發展的時候,全球範圍內的其他國家,也在推動本國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建設自己的廣域網。各國的廣域網先後接入NSFNet(即使有所不同,也是兼容的)。這個階段連入NSFNet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德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波多黎哥、英國等。

就這樣,NSFNet接過阿帕網的接力棒,在全球範圍內形成廣泛連接。這些結果表明,實驗室的互聯網技術,逐漸應用於社會。

從殿堂到民間,走出實驗室的互聯網如何流行起來?

下回分解

硬件綁定軟件,軟件綁定協議,互聯網流行起來。全美連接到全球連接,互聯網逐漸擴大影響力。

NSFNet接過阿帕網的接力棒,互聯網將會如何發展呢?

互聯網“溯源”之旅不停,我們的故事,慢慢講。

從殿堂到民間,走出實驗室的互聯網如何流行起來?

因為【相信】,所以你【看見】我。請持續關注Mitaple,學習道路上,我們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