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大家都在圍觀羅志祥,你今年讀了幾本書了?

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近期發佈的2019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國成年人去年人均紙質書閱讀量為4.65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如果你去年讀完了8本書,就已經超過了平均水平。

雖然國人讀書不多,每年仍有源源不斷的新書出版。

最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書讀完了》。看到這個名字,我想:以現在的圖書出版速度,怎麼可能把書讀完?

然而讀完這本書、瞭解了作者的生平,我不禁感嘆,按照他的讀法,還真有可能把書“讀完”。

他就是一代學術大家金克木先生。

世界讀書日大家都在圍觀羅志祥,你今年讀了幾本書了?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梵學、印度文化研究家。曾先後在湖南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任教,與季羨林、陳玉龍並稱“北大三支筆”,和季羨林、張中行、鄧廣銘一起被稱為“未名四老”。

看到這些標籤,你也許會以為他出身書香門第,受過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小學畢業後家道中落,就此輟學,靠自學精通了梵語、巴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世界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多種外語。

他為梵學和印度文化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學、美學、比較文學、心理學等方面也頗有建樹,可以說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奇才。

金老的自學能力非常驚人。

他27歲時,時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的傅斯年送了他一本有英文註解的拉丁文著作《高盧戰記》,啃完這本書後,他便學會了拉丁文。

《書讀完了》這本書是他的後人從他已出版的多部文集裡精選出的50多篇關於讀書、治學的文章整理而成,全書分為三部分:

1、 書讀完了——讀什麼書

2、 福爾摩斯與讀書得間——怎麼讀書

3、 讀書、讀人、讀物——讀通書三輯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位學術大家的讀書方法。

01 讀什麼書

在這個有流量就能出書且能暢銷的時代,多數人並不知道如何選書。

世界讀書日大家都在圍觀羅志祥,你今年讀了幾本書了?

關於如何選書,金老先生是這麼說的:

文化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結構、有系統的。

只就書籍而言,總有些書是絕大部分的書的基礎,離了這些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因為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累積起來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為其他所依附的書應當是少不了的必讀書或則說必備的知識基礎。

每年都很有多新書出版,絕大部分書都是在前人著作的基礎上撰寫的,因此,我們讀書的時候,應該先讀最基礎的經典著作。

經典著作如同文化的根,以它們為基礎創作的衍生品如同枝葉和果實,即使枝繁葉茂,尋到根也只有一小撮。

比如,現在很多學者研究“紅學”,寫了很多“紅學”著作,如果我們只讀這些“紅學”著作而不讀《紅樓夢》原著,便如同讀“無根之花”、“無根之果”,卻是本末倒置了。

如果要系統學習心理學,我們就去讀最原始最經典的心理學著作;如果要系統學習中國古文化,我們就去讀《詩》、《書》、《易》、《論語》、《孟子》等等。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它們無可取代。

無可取代的書才是我們的首選。

02 怎麼讀書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介紹讀書方法的書,比如經久暢銷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類書籍主要教我們用不同的方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以提高閱讀效率。

關於如何讀書,金老先生也自有其見解。

《禮記·中庸》裡說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對此,金老先生的理解是:學、問是從外界得到信息,思、辨是內在思考,行是付諸行動,再回到外界去,傳出信息。

知、思、行,三者缺一不可。

這中間最關鍵的是“思”,它是連接“知”和“行”的中間環節,沒有“思”,則“知”沒有意義,“行”沒有方法。

世界讀書日大家都在圍觀羅志祥,你今年讀了幾本書了?

對於如何“思”,金老先生提出瞭如下方法:

① 提問法

古語有言:“讀書得間”。

意思是讀出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於無字處看出字來。

讀書時,我們可以邊讀邊問,多問為什麼,一字一句都問個明白。

帶著問題去讀,可以自問自答,可以與書對話,也可以和朋友、老師交流,邊讀書邊互相提問互相回答,方能加強理解。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② 找錯法

“盡信書,不如無書”。

書裡的內容並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

帶著批判性思維去讀書,如果能發現書中的錯誤,那我們的讀書和思考能力也將獲得提高。

③ 取我所需,見我所見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從書中獲得的信息、道理可能都不一樣,為了高效率讀書,我們只要把自己需要和領悟的點提取出來就行,不要讀一次就想全盤掌控整本書,那是不可能的。

世界讀書日大家都在圍觀羅志祥,你今年讀了幾本書了?

讀書如同遊覽,無可取代的經典著作便是風景,這之外的比如依附經典的衍生讀物,只能算是導遊的解說。

導遊是必要的,但遊覽還是得靠自己,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只有自己讀了,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遊覽。

03 讀書、讀人、讀物

金老先生總結自己的讀書經驗只有三個字:少、懶、忘。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驚訝,這不和我一樣嗎?難道我也有機會成為文學大家?

然而,這只是金老先生的謙遜之詞,於他而言,看過的書不等同於“讀過”,背過的文章也不等同於“讀過”。

只有真正理解並吸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才可稱為“讀過”。

世界讀書日大家都在圍觀羅志祥,你今年讀了幾本書了?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一個人的思考總有其侷限性,要想加深理解、擴大格局、刺激思想,便要“讀人”、“讀物”。

聽別人說話能學到知識,便是“讀人”。

從某些物品上能學到知識,便是“讀物”。

物是書,符號是書,人也是書。

所謂“讀書”,並不是只讀文字類的書籍,我們能從身邊的人與物中有所習得,便也是“讀書”。

04 公子的話

提起當代國學大師,很多人會想到陳寅恪、錢鍾書、季羨林,卻少有人聽過金克木,他的研究比較偏門,故鮮為人知。

讀他的書之前,我疑惑:他是誰?

讀他的書之後,我讚歎:一代大師應如是!

金老對古文經典如數家珍,文言文寫作信手拈來。他寫對《論語》、《大學》、《四書》、《心經》、《楞伽》等經典著作的見解,他寫與東方朔、杜甫、曹雪芹、九方皋的對話,一字一句,娓娓道來,古文造詣僅停留在高中課本里的我,讀起來也覺酣暢淋漓、頗得樂趣。

他讀書如同福爾摩斯探案,在字裡行間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他會和書的作者對話,自問自答間獲得新的領悟。

淺薄如我,學習金老的讀書、治學方法如同管中窺豹,若能窺得十之一二,便也夠用了,“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下次讀這本書,我必能有新的收穫。

這本書,應該趁早讀,越早越好。

思及此,我不由慶幸,幸好我翻開了它,而沒把它束之高閣,否則,我將錯過這樣一個睿智而有趣的靈魂。



陌上人如宇,公子世無雙。我是公子宇,愛讀書、寫字、旅行,歡迎點擊左上角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